公共参与下的互动性+可玩性拉满的“人体工学公园”?实现人与公园的交互的城市景观更新

文摘   2025-01-17 17:43   安徽  

优秀作品分享

我们邀请了本科毕业于三峡大学环境设计的

李雨晴、朱彦铭同学

分享他们的本科毕业设计

《城市绿楔—基于公共参与理念下的葛洲坝老城区景观更新设计》



👀
先来看一波现场模型图吧~





设计背景与目的

城市发展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引入“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等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实际对公众参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有助于解决基层因设计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承担设计上情下达的问题。并且做到脚踏实地的从群众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利用设计的手段,来提升街道居民的居住幸福感与满足感。通过公众参与,居民可以共同决定和塑造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打造理想的地块,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并带来新的想法和创意,促进创新性和设计的可持续性,满足未来的居住需求。挖掘城市绿地的多功能性;葛洲坝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代表,其更新设计应突出多功能性的特点。

深入探索居民的多种需求,包括娱乐、体育、文化等多种领域,我们将探索公园的多功能空间和潜力,以满足不同水平和效果、城市绿化的综合利用。推动城市绿地规划创新:通过对葛洲坝公园的景观更新设计,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创新性的城市绿地规划理念。以研究为契机,推动城市绿地规划向更为人性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该项目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具体地址在沿江大道1号,毗邻葛洲坝三号船闸的园区,既是宜昌市的一张名片,又是长江三峡的核心区,是沟通长江南北的重要枢纽,为游人提供了便利的游览环境。园区周边多为住宅和商业用地,紧邻葛洲坝机关小区、三峡建设大院、机船小区、电力大院等多个居民区。园区东边紧邻镇金山公园,附近还有西陵区三江小学、宜昌市橘颂中学、CBD购物中心等。




前期调研


区位环境

该项目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具体地址在沿江大道1号,毗邻葛洲坝三号船闸的园区,既是宜昌市的一张名片,又是长江三峡的核心区,是沟通长江南北的重要枢纽,为游人提供了便利的游览环境。园区周边多为住宅和商业用地,紧邻葛洲坝机关小区、三峡建设大院、机船小区、电力大院等多个居民区。园区东边紧邻镇金山公园,附近还有西陵区三江小学、宜昌市橘颂中学、CBD购物中心等。



场地概况




历史背




码头文化




政策背景


为解决长江水运三峡枢纽通航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将正式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通道建设。


葛洲坝航道扩宽,世纪性大工程真的来了!投资将近500亿,目前项目已经获批拆迁红线区域,上起黄柏河大桥,沿镇平路含镇镜山公园到葛洲坝转盘,经石子岭路拐向樵湖,一路到三江小学,拐向沿江大道为拆迁区域。葛洲坝航道扩宽100米,从坝头到三江桥,已经开始登记啦。



人群分析

从活动喜好上看,葛洲坝公园的游客主要的活动是散步,跑步,遛狗,器械健身,球类运动,跳舞跳操,太极,唱歌,约会,带孩子玩耍,少儿游戏活动,玩滑板车,骑小车等少儿游戏活动,还有一些游客表示,他们会到公园里去赏花,拍照。






场地问题(发现问题)


滨江区域场地问题 」



「 居住区场地问题 」



「 公园场地问题 」




公众期望(提出问题)


「 居住区 」


「 公园 」





设计过程


设计理念


本研究以探索城边绿地区域为出发点,用环境设计的方法改善葛洲坝老旧居住区现状,让公众参与到共同改善居住区环境的过程当中。为老旧居住区景观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等现代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研究方案将结合实际对公众参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有助于解决基层因某些因素无法准确表达设计的理念与效果。并且做到脚踏实地的从群众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利用设计的手段,来提升葛洲坝街道居民的居住幸福感与满足感。




设计思路


为了使公园游玩更加多样化,笔者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座红色的廊桥。红色的廊桥的独特灵感来自于长江的形态,特别是葛洲坝大坝和三峡大坝这两座大坝之间的长江的形态。长江蜿蜒的曲线与广阔的河水轮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连接两个主要项目的符号。红色的廊桥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自然和游客的视野范围相结合。独特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公园的美感,还提供了新的高度和广阔的视觉视野。游客在该地区漫步,可以享受公园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欣赏附宏伟的景观。此外,廊桥的加入还优化了游园的流线,为游客提供了一条更流畅的道路。这座廊桥的增加,增强了公园的可玩性和与游客的互动性,让游玩路线变得有序完整。廊桥横跨整个公园,连接公园始末,成为了观赏美景的极佳地点,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公园和发现美景的方式。







整体平面图




场地设计展示

「 居民区 」



「 公园 」



效果图

「 呼吸空间 」




「 居民区 」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过程 」



「 模型展示 」




结束语

在当前城市发展和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下,公园景观设施的设计和老旧小区应更多地关注公众的参与性,引入公众参与的思想,以达到并充实人与公园的双向交互作用,从而推动人们与公园空间之间的广泛联系。通过对公共参与理念在公园景观与老旧居民区设施设计与构建过程中的深入研究,旨在解决当前老旧居民区与公园景观设施在满足现代社会交往需求方面存在的不足。

这一研究不仅着眼于扩大设计视野,更着重于提升游客与居民的使用感受,以及增强这些设施和开放空间所承载的价值。引入公众参与,如意见征集、反馈机制等方式,来优化公园与老旧居民区设施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且互动性强的休闲环境。这不仅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还能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是对传统公园与老旧小区的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期望能够创建一个既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又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公园和老旧小区的体系,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桥梁。


尽管这片区域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新政策的车轮碾碎成尘土,但是请记住,拆迁并不意味着我们将遗忘那些曾经留下痕迹的记忆。在这个新的设计中,我们致力于将这些珍贵的历史与文化延续下去,让它们成为永恒的记忆,继续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通过这块区域的改造设计,即便是在未来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也将继续承载着过往的故事和情感,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图文来源 / 李雨晴、朱彦铭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UA设计学堂
Unique Arch-Art︱分享建筑与艺术设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