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独立展馆设计”终期评图
任务书说明
本次课题旨在通过理性化、程序化的教学步骤与系统训练,认知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尝试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基地分析了解场地与场所的关系;通过功能分区与人体尺度解决功能与空间的关系;通过结构体系建立材质与建构的关系,结构自重概念清晰。
本次课题在以下三个场地选择其一,完成300㎡左右的独立展馆(面积可浮动10%)。布展内容结合场地所在城市、人群、文化等自行拟定并根据布展内容设置恰当的展览空间与形式。根据展示特点与需求,灵活掌握各功能部分所占面积。
十佳作业展示
场地原本为一片草坪,是工业遗址中一片自然的净土,人们基于草坪的活动丰富,同时作为音乐节延伸扩展场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故本设计旨在保留一片草坪,并创造更多关于草坪的可能。同时音乐节广场与老旧工业厂房分列两侧,摇滚与工业在此处交汇。
这次展览馆的设计最大的收获是教会我如何在大的控制下深化方案,如何真正讨论问题,从前期场地调研到概念确立以及转化为建筑本身到对于功能尺度的衡量以及空间的营造,一切的思考都是时刻清醒而且多方面贯通的。希
很幸运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这次题为“独立展馆”建筑设计学习中的收获!在设计前期阶段,我的想法很杂很乱,始终给不了一个“抓手”,而概念是设计的核心,紧紧抓住概念才能使每一个设计动作逻辑通顺。
把灵感落实在设计上是个很奇妙的过程,在几个方案雏形中选择一个更适合主题的设计为以后的深化奠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在色彩搭配和排版构图方面,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案,最终找到了最能表达方案以及舒服合适的设计。
两个多月的小公建展馆终于结束啦,也是真正体会到了概念是设计的核心,也许前期概念生成会比较痛苦,但能确定一个清晰的概念,后续设计的逻辑都会无比清晰,同时在设计时,少一点形式影响空间,多一点空间决定形式,会让方案更加干净!
进入二年级后觉得才开始对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想法“开窍”,记得第一节课后李伟老师然后我们找出整个设计的关键词,其实就是找到设计的“灵魂”。找到开始设计的“灵魂”后,以后的每一步都更加切实。在不断推进深入方案的过程中,对设计空间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应该如何营造建筑的灰空间,如何让空间更加丰富。
这次在北京751做生态艺术展馆的设计,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感谢指导老师李伟的悉心指导,她的建设性意见让我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荣获十佳设计的殊荣。
通过这次作业练习,我对建筑这门学科了解更深,建筑不应该局限于空间形式的复杂与变化,更应该以人的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着重建筑为人服务,踏踏实实做建筑。
设计通过玻璃幕墙实现屋顶的漂浮感,塑造开放而宁静的空间氛围。展馆内部注重空间的多样性与连贯性,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呈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展馆不仅是对茶文化的呈现,更是一个与文化深度对话的场所,让观者在此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The End
图文编辑 | 罗惜婷
图文撰稿 | 常宇欣
图文审稿 | 孙莉 刘丹青
作业来源 | 二年级建筑学同学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