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强!美院大一学妹的第一个设计项目!半个月极限“肝”桃花源记式叙事性概念的茶庭设计

文摘   2025-01-10 16:45   安徽  

本次优秀作品分享我们邀请了

目前就读于

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设计大一的姚玥竹同学

分享她的结课作业

《桃花源记式叙事性概念茶庭设计



作者按


这是大一第一次综合设计,老师希望我们能以“人文”、“环境”为核心围绕学校做设计。设定背景是浙江省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为增加象山校园的人文氛围,为艺术家、老师教授提供品茶、休憩、交流的人文空间,拟在校园内新增一处茶庭。这次综合设计对于刚开始接触环境设计的大一同学来说其实是很大的挑战,与之前接触的手绘和集训不同,这是第一次在设计者的视角出发,从场地、人的生活、使用场景入手,再进入整体设计、动线规划和建筑景观设计。在多次场地勘察后,我发现选址特征具有“世外桃源”的神秘感。因此仿《桃花源记》而设计叙事性概念茶庭的想法也油然而生。




前期调研


区位环境

该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南部。毗邻十一号教学楼,北临巨匠广场和溪流,是国美主干道上的必经之地。西边与校外马路有一栅栏相隔。




场地概况

建筑红线位于树林中空旷草地处,场地被树林半包围,建筑入口需通过层层草坪和林荫才能进入场地。让我自然而然想到《桃花源记》中对进入山穴中的描写:“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同时,此选址土地松软平坦,枝繁叶茂,具有强烈的热带雨林气息。也如“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写。



文化背景

选址草地,不仅是有桃花源记的独特景观,更是承载深厚文化背景和学术氛围的空间。草地北侧的巨匠广场,如同一座历史的长廊;毗邻电影与建筑教学楼是艺术与科技的交融;旁边的校训石碑和溪流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典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编织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茶文化分析


茶艺是时光里的静谧,于山林中品茶,如隔绝喧嚣的都市,在大自然中萃取精华。正品茶,是对优雅和美的崇拜和守护,对文化的致敬和对宁静的追求。所谓“小隐隐于野”。这也是设计桃花源记叙事性茶室的初衷。


人群分析

功能诉求:品茶、休憩、教学研讨 目标人群:美院教师、访客、艺术家。

▲功能诉求:品茶、休憩、教学研讨(左)、目标人群:美院教师、访客、艺术家(右)


场地问题

缺点:11号楼机械噪音较大,但周末和工作日四点以后都没有噪音。综上所述,建筑红线位于树丛中没有被树遮挡的空旷场地,较远离11号楼,相对靠近河流。


光线:朝南向阳光充足,北向树林遮蔽光线相对较差。因此建筑布局朝南,小茶室大茶室在南向。卫生间布局在北向。


特点:场地具有反差感校内与校外一墙之隔,校外是匆忙的校外马路和社会生活。,校内是禅境悠闲茶室和树林,形成短暂在山林中与世隔绝之感。




设计过程

设计思路

(1)入口设计:借鉴《桃花源记》中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设计一个隐蔽而神秘的入口,如设置在山林环抱之中,仅留一狭窄通道,让游客在穿过通道时感受到“初极狭,才通人”的空间体验,增强探索欲和神秘感。


(2)模仿自然山林的蜿蜒小径,设计曲折多变的步行道,引导游客逐步深入茶庭内部。路径两旁可种植茂密的树木和花草,营造出“忽逢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自然景象。

在丛林尽头,开阔的草地上,设计了豁然开朗的空间转换,在路径的尽头设计开阔的品茶区或休息区,同时设计石墙,一进场地视线被石墙遮挡,看不见休息平台的主景观。在经过小路后进入茶室才能看见主景观使游客在经历一段曲折的行走后突然眼前一亮,感受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变化,增强震撼和愉悦感。



(4)植物选择:根据《桃花源记》的描述,选择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桃树作为茶庭主景观,坐落在水池中间。在三个圆形成的茶室组合之外,水池中飘出来一个小型的圆形休闲空间,上面放置休闲座椅、小茶桌,中心位置栽种一颗桃树。其次还选择了绣球、竹子等,制造出更丰富的景观层次。使游客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桃花源”之中。



(5)建筑主体:茶庭建筑主体设计成流畅形的圆,三个圆形相连,给我一种灵动、流畅、活跃的感觉。因为圆太具有现代性,所以外立面选择了简洁的玻璃和金属材质。增加建筑的趣味性和与树林自然的互动感。





场地设计展示

「 效果图 」



「 {呼吸空间} 廊桥上看茶室 



「 小茶室 


小茶室框景

小茶室室内设计


▲大茶室框景

大茶室室内设计

在离门厅相接的茶室墙壁做了挂画和不透明幕布做遮挡,以保证品茶和聊天的私密性。在面对景观处做性质开放玻璃。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过程&草模


模型展示




结束语

本项目“禅园:桃花源记式叙事概念茶庭”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创新,更是一次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与探索。我觉得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品茶休憩的空间,更是创造了一个隐蔽的、有故事性的花园,能短暂逃离忙乱的工作环境。它能和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当然过于理想化的设计理念在实际落地时遇到一些挑战。也有老师建议把茶室建在树林中,只飘出来一个圆形花坛,暴露在可见之处。


总之这次设计仍然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和探索,这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提升的旅程。

图文来源 / 姚玥竹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UA设计学堂
Unique Arch-Art︱分享建筑与艺术设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