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分享︱同时拿下英国“金三角名校”+QS全澳第一!门槛高难录取的英国“金三角名校”KCL申请容易吗?

文摘   2025-01-11 13:56   安徽  


Iris
澳门科技大学 景观设计
GPA3.5/4
自我评价白日梦想家
获奖经历:
WLA  Honour Award

Exihibi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xcellence Award

Asian Young Rookie Award  Excellence Award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KCL-Sustainable Cities MSc (Full-time)
Melbourne-Master of Urban Design
Edinburgh-ML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inburgh-MSc Urban Strategles and Deslgn
Manchester-Urban Studies
MSA-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 years full-time
Sydney-Master of Urban Design
UNSW-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effield-Master of Arts Urban Design 

Nottingham-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NCL-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换一种方式思考
[关于选择]

出国主要是想继续深入了解相关学科和知识,在本科阶段主要还是以景观为主,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对更大尺度的城市更感兴趣。


目前可能更感兴趣偏城市研究方向,在过去我接受了很多设计训练,特别是以设计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伴随了我四年,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我更喜欢探索每块场地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而这一块的知识我可能是不足的,我想要继续深入学习它。

▲看展中

因为我觉得每块场地、每座城市都是有灵魂的,在历史长河中它们的存在比我们个人要长久很多,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世界各地的快速城市化,那种以国家大规模的政策为主导的城市变革,虽然在速度和规模上非常迅速和宏大,但往往忽视了各地的特色和特殊情况。这种情况就好像将城市过往各色的灵魂剥去,套上相似的外衣。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只是单纯设计更像是在相同的外衣上绘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希望我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角色来思考复杂的城市环境。

我的创作灵感一般以我的日常观察为点引出吧。我觉得我没有特定的喜欢的风格,其实灵感也不一定来自设计师,一些我喜欢的艺术家或者作家也能给我很多奇思妙想哈哈哈 我觉得他们都是相通的,我作品集其中一个项目就是以《北京折叠》为灵感而引申出来的。


未来希望是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具体是什么还在探索ing 很多都想尝试啊。


量变引起质变
[准备经历]

我的作品集其实没有预设过什么基调或风格。因为我的纠结症和拖延症,我确定准备出国的很晚,所以时间非常赶(血泪教训QAQ)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只想快点开始第一个项目,所以在这方面比较潦草。如果官方一点,我四个项目都是以社会议题为出发点,也主要以身处其中的人为主要叙事对象,从社会聚焦到个体,从个体回归到社会现象吧。


对于作品集和学校作业的时间,真的无法调和QAQ,真的无法balance 所谓“study sleep social”至多只能选其二...


最大困难就是时间!!就像上个问题所说,学校的课业很繁重,而且重新做四个新项目,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软件要学,做每个项目的选题和资料收集也是难题,这些折磨了我很久,而且中间我还出去实习了一段时间,每次都痛哭流涕地后悔给自己的时间太短了。但是,解决办法也是时间。多看多试多做,量变引起质变。


▲旅游

最深刻的感受可能是等待和孤独。做作品集的这一年对我而言更像一场修行,所以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我第一个项目做了很久,大概有半年了吧,可能万事开头难吧,第一次独立从选题开始做一个项目,其中有很多很多迷茫的时候,以及那种感觉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很好地呈现出来的emo。可能现在回过头这种揪心的感受好像渐渐淡去,但是当时身处其中的时候对我还是有些影响,所以真的很感谢我的老师给我的指引。这个项目最后也很惊喜地入围了WLA,在那一刻就觉得之前所有的不断的反复尝试,都是值得的。


▲喜欢找一个地方放空

对学弟学妹的小Tips!!

所以,作为过来人,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尽早开始规划这样就不会很匆忙,然后就是不要纠结,干就完了!好吧,我觉得纠结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这非常重要!!!



24H叙事
[项目介绍]

这个项目,灵感来源于《北京折叠》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权力与阶级,在我们生活中一些空间也在无形中将我们划分区别。在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下,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社会面具,但看似披着不同社会身份外衣的我们,内在又有多少不同呢?或者说在我们社会身份的面具下,我们每个人的底色又是如何的。




所以我希望将书中抽象的描述,转化为具象的空间形态。在前期多次阅读了这本书,去抽丝剥茧梳理每个人物的特点与故事的叙事。将书中的三个世界转换为“黑-灰-白”三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若将城市的每一天看作一场24个小时的叙事,这24个小时被不同的人群划分,虽然身处同一座城,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空间的活跃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不同城市空间的人们看待这个城市也是不同的。




在思考如何去推导出形态的过程中,我想到了折纸的方式,通过反复的折纸与转换形态,确定了不同形态的折纸模型代表不同空间,我想通过对纸的不同凹凸面以及它的面积来表达北京城中“黑-灰-白”三种空间的关系以及它的的占比,以光源对其照射而形成的明暗变幻来模拟这三种空间的变化关系。

我主要以黑、红作为主色调,来强调这种强烈的对比,来思考城市空间与人的关系。




耐心温柔的鼓励
[关于机构]

选择这里是因为上了一节试听课,感觉老师逻辑很清晰,就感觉很合拍,很nice,(主打一个感觉)也就决定来这里报名了。


我觉得我是个心灵比较脆弱需要鼓励的人,感谢我滴老师们耐心且温柔的鼓励,让我能够push自己坚持画图,不然我就摆大烂了。


安静放放空
[日常生活]

我的爱好看livehouse或者去旅游(人少一些的地方)逛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店,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躺着放空哈哈哈 本i人的充电方式。


▲喜欢逛一些小店

图文来源 / ‍Iris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老师好友了解作品集辅导

wechat:老师微信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UA设计学堂
Unique Arch-Art︱分享建筑与艺术设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