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国际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城市氧吧”!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融合绿色导轨系统和供氧管道,O₂含量 “超标” 的绿色城市家园

文摘   2025-01-13 17:50   安徽  

本次优秀作品我们邀请了

就读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重庆大学建筑学的

徐媛、杨默涵、白志慧同学

分享他们的项目

<N-0xygen Cycle Community>

此项目获得了

渴望呼吸(Yearning to Breathe)

国际设计大赛一等奖




👀
先来欣赏下高清大图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按


“渴望呼吸(Yearning to Breathe)”国际设计大赛旨在邀请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来创造一个拥抱亲生物概念的城市家园。亲生物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将自然元素、材料和图案融入建筑环境,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参赛者需要设计一个住宅空间,该空间可以完美融合亲生物设计原则,并在城市环境中为居民提供和谐和恢复性的生活体验。


设计目标:本次比赛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城市住宅,促进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满足居住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设计灵感

接到这个主题的时,我们不禁开始反思为什么城市对于绿树成荫有着如此强烈的渴望?是否城市绿化真的只是为了美化城市的外观?若仅是作为外貌装饰功能,那么引入简单的仿真植物似乎亦能达到同样效果,而且其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内,无论是购置成本还是维护成本都将相应降低。

然而探究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植物不仅有装饰的作用,也能够通过释放氧气来改善空气质量,进而对人类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绿意盎然的环境往往伴随着富氧现象的出现,使得人心境更为愉悦;反之,缺乏绿意则可能导致“城市缺氧”的出现,使人心情趋于低迷。因此,我们认为增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所创造出的物质循环与氧合循环才是城市绿化的真正核心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光合作用及有氧呼吸之间相互促进的方程式,催生出了我们的设计灵感“环氧社区”的设计灵感——N-0xygen Cycle Community



设计说明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高密度区域的人口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之势,这直接导致了城市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失调,从而对民众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本方案提出一项创新性的生态培养皿方案,其初衷在于通过实现城市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广大市民构建出更为整体健康及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项目场地选址于高密度地区,设计建造高层住宅居民楼,借助管道及各种绿植、微生物作为重要媒介来实现城市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流转。为了进一步契合各类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在设计居民楼时巧妙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特征的群体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区设计,形成能够全面覆盖老年群体、少年儿童、独居青年和家庭式人群等各类型居住者。设计核心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气体的有机循环




②居住者的分级共享


③环境的生态性与亲和感





场地选择及调研

基于本次比赛主题,我们希望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所作为设计基地,旨在探讨并应对当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高密度区域内缺氧问题。为此,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位于沙漠地带的迪拜市卡延塔附近,期望通过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引入绿色植物元素,同时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对这些绿色植物进行有效的后期养护管理,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与永续发展。



迪拜为亚热带气候,分为冬夏两季。夏季最高气温有时会达到50℃,尽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经常会观测到100%的湿度,非常的高温多湿,是让人不舒服的夏季。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间的冬季又会让人感觉寒冷。另外,冬季也发生过沙尘暴。但冬季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非常的舒适,也是观光旅游的旺季。同时,由于阿联酋迪拜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属于广漠无垠的沙漠地带,城市内缺少绿植,同时沙土的比热容量相对较高,进而导致该地区存在显著的昼夜气温差异,这无疑是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其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为:


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促进;

②将自然光、绿色植物、水景、自然材料和自然景观融入设计中;

③通过利用环保材料、高效能源系统和节水战略,强调可持续设计实践;

④优化空间利用,在必要时创造隐私;

⑤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环境中的自然元素;

⑥引入绿植,并使其低成本成活以及后期低成本维护。



设计策略


亲生物元素的融入

在设计中,我们常常面临如何融合自然与艺术的难题。而亲生物元素与其他设计元素的结合,可能是一种答案。


首先,我们通过木质的选材、植物的种植与建筑外部留下的水系,将亲生物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用于平衡现代都市的混凝土和金属所带来的疏离感,带给人们一种更贴近自然的感觉。植物、流水和蓝天白云为都市空间注入一抹大自然的色彩,通过这些元素,创造出一个清新自然的氛围,让人感觉更加舒适自在。


其次,我们所设计的亲生物元素还可以提升空间的自然感和舒适度。例如,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使人感到更加愉悦。同时,植物还可以为空间增添生气和活力,创造出一个富有生机的环境。



整体建筑的循环

我们期望通过设计使建筑整体形成内部的资源循环,将循环体系设计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产氧——输氧——氧气转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输送


-产氧:通过太阳照射绿植、建筑本身将场地附近水资源以及二氧化碳的运输,为绿植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从而促使其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输氧:借助于建筑中的密闭管道内分布的细微气孔,植物生成的新鲜氧气得以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社区中各处居民区,从而实现对氧气资源的高效应用。


-氧转二氧化碳:通过建筑内部管道的氧气,于居民区释放,通过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输送:考虑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双重传输渠道的运用。通过调控气孔的开闭,实现二氧化碳自住户区域向植物茂盛地区的高效输送,从而使其能够参与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之中,进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内部资源循环体系。




建筑物内部氧气管路和二氧化碳管路设计细部

在设计中,通过融合建筑外层绿色植被箱底部的导轨系统以及相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管路,使它们能够紧密相连,从而实现植物与二氧化碳、人类与氧气以及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内部生态循环体系。

同时为了实现气体能够更充分的循环于建筑内部,我们将建筑中部的垂直交通空间与垃圾管道和氧气、二氧化碳管道结合。




功能布局

在设计过程中,功能与舒适度都不容忽视,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竖向设计中的分级共享: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居住者的需求,包括年龄、生活习惯和社交偏好,以此为基础,进行竖向分区设计,旨在为老年人、独居青年、家庭等各类居住群体创造一个既舒适又便捷的生活环境。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每个居住群体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布局和社交场所。


平面设计中的精细化:在水平方向上,针对不同居住者的生活特点,精心规划了起居、储存空间等,对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比例进行了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类型居住者的需求。每层平面都处于有机气体循环系统内,为居住空间带来生态友好的环境,也体现出亲生物设计。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功能性强、舒适度高的居住环境设计,同时也将亲生物原则融入到了设计的细节之中。希望在提升居住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小结

本次设计围绕“渴望呼吸”这一主题,引入亲生物设计理念,旨在创造一个能够与自然紧密融合的城市住宅环境。以“环氧社区”作为设计灵感,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循环系统,更加精细化的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环境负担。希望进一步优化亲生物设计,使其在全球高密度城市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我们期待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生态居住模式,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居民提供更健康、更自然、可呼吸的生活体验。


图文来源 / 徐媛、杨默涵、白志慧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新一期竞赛营2月10日开课!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UA设计学堂
Unique Arch-Art︱分享建筑与艺术设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