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分享︱面试完梦校直接下offer!超甜双非学妹狂揽RCA/UAL等11封offer!

文摘   2025-01-30 12:39   安徽  


YIXUAN WANG
温州某双非 环境设计
GPA82.56/100
自我评价三个字,爱摆烂!
获奖经历(奖项全称)
2021年6月荣获“招商银行杯”第一界防诈骗情景剧大赛一等奖

2021年10月荣获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十佳志愿者

2021-2022年曾任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校友外联部副部长

2022年12月荣获2022年度梦工厂“V创之星”称号

.2023年4月文章《混搭风格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在《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发表。

2023年12月荣获2023“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评三等奖。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AL- MA Interior and Spatial Design

UAL- MA Narrative Environments 
RCA -  Design Practice(MArch) 
Nottingham - March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NTU - MA Interior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Kingston - MA Interior Design

BCU - MA Interior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UCA - MA-Interior Design

Brighton - MA Interior Design
USYD - Master ofInteraction Design and Electronic Arts
NCL - MSc Urban Planning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上艺术院校的梦
[关于选择]

选择出国是想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并且我一直有个艺术院校的梦。看到很多好看的设计的图片,都很想亲眼去看看,况且我还年轻,总该出去走走。还有一点是,真的要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告诉他们我不止于此,让他们别为我担心。

我想去的伦艺、皇艺,最终实现了,很幸运申到了伦艺,最终应该会去到ual的室内与空间设计专业。在决定出国前在学校官网,看过一些伦艺、皇艺的作品,很吸引我,会慢慢的引导学生做自己喜欢的项目,而且艺术氛围也很浓厚。从大三开始我的梦校就是这两所学校。其实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感觉自己并不强,一直有一些名校情结,但没想到自己真的做到了,很开心。

我最喜欢的设计师是Ernesto Neto,一位来自巴西的装置艺术家,相信很多同学对他都不陌生,他打造了多个疗愈空间,每次看到都让我感觉很温暖,这对我作品集的选题和设计有都很大的帮助。


未来想当一名独立的室内空间设计师,初步打算读完硕士后留英实习。



当晚就下offer
[准备经历]

我的项目落地性其实并不强,风格也有自己的味道,在我做作品集的时候老师并不会对我的风格等方面多加干涉,而是尊重我自己的想法,并帮助我一步步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很感谢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也让我在伦艺的面试中,面试的教授夸了我的设计风格很独特,并且当晚下了offer。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在做项目前多加思考,只要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就好了。

我开始准备的比较晚,2023年7月才开始,这时候作为24fall的我已经大四了,因为早就计划将一整个大四上学期贡献给制作自己的作品集当中,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提前把大四的课修完了,这也使得我大二大三工作日的课几乎都是从早上到晚,虽然辛苦,但也很感谢自己当时的决定。我很不喜欢分心做项目,喜欢自己一个人处于一个安静的空间,不计时间的完成自己的想要表达的图像,所以如果在看这篇面谈的你也有跟我一样的习惯的话,一定要尽早的规划并做好准备。雅思也要尽可能早些学习,尽量品集开始前就将雅思考出来,不要像我一样一拖再拖。


说真的,我作品集开始的太晚了,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太多东西都不会了,我的基础并不好,只能一边做项目一边学习,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很多人一听我是7月才开始做项目,觉得我肯定要gap一年了,我的内心也挺焦虑的,但是又能怎么做呢,只能比别人更加的努力。其实一开始的我并不认真,来到校区上课了,但是老师给布置的作业并没有完成得很好,9月皇艺开放申请的时候我还在做项目一,心里还是很慌乱的,第一批真的机会比后面的二三批机会大很多很多。


后面的我就开始疯狂的熬夜模式,这时候我经常听一首华晨宇的歌《飞行模式》,我是下午开始我的沉浸式做项目模式直到第二天早上自己实在是撑不住了才回家休息,每次回去都是看着别人早上起来上班了,而我是回家睡觉,在路上就感觉人都不是自己的了,但这样不好,不要学我这种模式,后面的我也害怕自己身体垮了,即使压力很大,也会去机构隔壁的健身房撸铁1-2小时,大概练三休一,一直坚持到我最后离开上海。自己还是制作的项目比较少,缺乏经验,很多别人很快就能完成的设计,我要花费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去摸索。


我是跟两位好朋友一起来到的LAC学习,并且在LAC遇到了超级多的好朋友,是我很开心的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很友善,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却像一家人一样。我们一起去吃饭,一起去KTV,一起去探店,都是我很珍贵的记忆啊。而且上海校区旁边就是海底捞,也是我们凌晨的窝点,我们经常饿了就去这个快乐老家。



给学弟学妹们的小Tips!!

首先,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有爱好,一定要去做,并且多做,设计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设计。其实英国的很多艺术类院校挺看重学生的自身经历的,这里指的并不是只有工作经验,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的一些启发和灵感。我的购物欲挺大的,尤其是喜欢买古着,在机构的深夜,我都是靠在直播间购买古着来作为生活中的一点甜的,这一兴趣爱好也被我演变成为了我的项目,你们也可以找找自己的乐趣。

▲韩国首尔&马来西亚马六甲

我也很喜欢旅游,即使在上海的机构呆了半年时间非常紧凑了但我也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不会用为学习而放弃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从未情绪崩溃的原因之一。机构里还有两只可爱的咪咪,我总是呆到机构的最后一个走人的,也经常是我抱着她们去关灯,她们是两只胖胖的起司,很可爱,抱抱她们一切坏心情都能被治愈。




临时装置
[项目介绍]

对我来说意义非常不同的就是我的项目一,也是最记录我的成长的项目,我的项目是关于潍坊风筝的一个批判性空间,针对现在潍坊风筝的传承问题,西方风筝的发展逐渐壮大以及机械化风筝逐渐代替潍坊传统风筝等问题来深入设计此空间。我的场地选址在潍坊风筝放飞场,在这里每年都要举办国际风筝节,也是每年举办的潍坊风筝相关的最大的活动,但也因为场地的疏于管理地面上存留着游客扔掉的垃圾和风筝。基于以上问题和选址地,我设计了一个便于搭建和拆卸的临时装置,可以根据场地的变化而移动,并且不会产生建筑垃圾。




整个装置的设计从空间的中部开始展开,装置的功能从垃圾回收与分类区开始,将场地内废弃的风筝和垃圾进行回收再加工,通过现场手工艺大师的指导,将垃圾和废弃风筝“变废为宝”,既让游客体验了潍坊风筝的制作,又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这一手工艺并寻找传承人,也解决了场地内环境破化的问题。


基于“连年有鱼”潍坊风筝的热销,将“连年有余”造型的金鱼风筝进行改造,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形态。基于对于潍坊风筝制作流程的研究,了解到潍坊风筝竹框架的重要性,因此项目装置搭建主材料选自竹子,与潍坊风筝的选材相呼应,且潍坊风筝用色鲜艳大胆,装置的漆料颜色选取也紧跟潍坊风筝,在造型、选材、装饰上都相呼应。



通过设置展览区域和风筝制作后的寄存区域,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展览区域通过一些风筝衍生品的打造,将风筝展览区更加的与潍坊风筝的形态相融合。寄存区域设置不同的工具选材区,让游客从破竹条开始,深深体验制作正统风筝的不易。风筝制作寄存区也是,由风筝线打造墙面,悬挂展示制作好的潍坊风筝。


不愧是顶尖教学
[相关相关]

在了解前有去杭州对比过多家机构,但并没有很满意,因为想找到全职老师进行授课,后面我的好朋友报名了这里,我也跟随他们来到了上海校区学习。其实我是很拖延的,所以选择了在校区与老师面对面学习,真的很管用,有拖延症的同学强烈推荐去校区上课。不愧是顶尖机构,师资真的不错,全职老师相比其他机构多很多,可选择空间大,费用也很划算。

我的第一个项目和第四个项目是苗老师带的,苗老师也是我的主管老师,一位超级无敌大美女,很有耐心的一点点教我,一直督促着我,也是我的制胜秘籍。我的项目二是由周老师带的,她上课真的是一点点探索我的想法,让我做出我想要的画面来,其实非常的像伦艺室内上课的模式,很难不爱上她,真的很感谢这两位老师。项目三是参加了青年共居公寓的海外平行课,感谢跟我一组的小伙伴,她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也有跟她一起去看了共同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也很感谢我的教务老师Minnie,她真的督促着我来机构学习,在机构期间也是她开导我最多。在机构期间我还参加了安吉夯土搭建项目和可持续化的重用的workshop,这也对我的帮助很大,以后我会常回来看看的。




看演唱会解压
[日常生活]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该片改编自佛罗莱恩·泽勒的舞台剧《父亲》,以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安东尼的视角讲述了自己逐渐接受阿尔茨海默症给他带来了思想和现实的变化,他质疑自己的女儿以及关心照顾自己的人,最终在混乱的时间线里面,他越来越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故事,为了体现主角错乱的记忆,导演以非线性、重复场景等手法,建构影片的叙事结构,讲主角的经历不断打乱重组来体现他记忆的混乱。典型的表达手法,就是利用在同一个室内空间拍摄的特性, 以同一个空间里的不同细节,来展现主角的记忆错乱。


我最喜欢的歌手是华晨宇,我超级喜欢看他的演唱会,舞美也非常好看,看完也非常的解压。

图文来源:YIXUAN WANG

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老师好友了解作品集辅导

wechat:老师微信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UA设计学堂
Unique Arch-Art︱分享建筑与艺术设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