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四毕设!旧时代和新文明如何共存?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南宁老旧水泥管厂改造设计

文摘   2025-01-14 16:57   安徽  
本次优秀作品分享
我们邀请到了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的Chunting Tao
分享她的毕设作品
<废弃成景,旧厂新生——废弃水泥厂改造设计>



作者按:


本项目主题为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南宁老旧水泥管厂改造设计。在新时代生态文明与旧时代工业废弃物遗留并存的建设背景下,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资源整合与多方协同,因此将“双修"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而工业废弃地和工业废弃物的再创新发展为城市双修与城市更新提供了新路径。目的在于抓紧治理城市病,推进生态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从而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以工业遗产为核心的绿色综合创意园区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结合,且对可持续的健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调研

QUESTION 1
在项目前期做了哪些调研分析?对设计有何启发?

区位分析 」

基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的一个废弃水泥管工厂,此工厂位于南宁市江南区五一路与南建路交汇处,上临邕江,左临湘桂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地距离南宁站5km,南宁东15km,道路连接南宁市周边各个市区。基地周边功能丰富,商业区、居住区给基地带来了大量流动人口。






  
周边用地分析 」

基地所属性质为工厂,基地四周大部分为商业,行政区域。商业区主要为基地以南的百益上河城,以及基地以西的金砖茶城。但基地附近大面积的绿化较少。


水泥管废弃工厂历史久远,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记忆。通过对废弃水泥管工厂的地块更新、建筑设计,提取以废弃水泥管工厂的“水管形态”建设一个以“街区综合服务+文化创意园”的概念性建筑,让城市家园焕发新的光彩。



气候分析 」

南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南宁市全年风向盛行东风和东南风,主要来自冬季的东北风。根据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照轨迹和日照时长,得出夏季日照时间更长,场地遮阳较少,冬季日照较短平均日照时长短。从南宁市四季风玫瑰来看,南宁市全年盛行东风,平均风速在2.2m/s

结论:场地需建设必要的遮阳避雨场所,结合气候条件配置耐湿热树种。






基地现状分析 」

路面平坦度甚至能见度低,雨季时道路坑洼积水。道路两侧存在高差及工业废弃物堆放。高架的工业建筑物未被利用,也未起到景观效果。基地现状出入口数量过少且主次入口区分不清,缺少道路等级划分。人为踩出路线较多,道路互联互通性差。


结论:场地内道路划分应主次分明,应设置明确的主次入口。增强与周边环境的互通性,增加基地自身区域内绿化环境以及周边绿化环境。




周边人群分析 」

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显示,基地所属位置附近主要人群为成年人与老年人


结论:设计需要注重场地的安全性,场地内设施与设计应满足这两个群体的心理需要。






设计过程

QUESTION 2
设计策略是什么?希望达到怎样的设计效果?

设计定位为“城市更新——街区综合服务+文化创意园概念性建筑”,希望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现状问题,实现四大设计目标:

1、综合性——将多功能性集中一体,便捷集约;

2、联系性——构建连接体链接建筑,交互来往;

3、传承性——注重对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传承;

4、创新性——探索未来建筑的可能,创新发展。



公共空间营造策略 」

问题:如何弱化边界与周围环境产生关联?
策略:①激活建筑,景观延伸 ②增加公共设施


A建筑改造为文化书库及活动馆,考虑到周边成年人及老人需求大,为主要受众群体。

B建筑改造为公共活动及展览馆及社区服务中心,加强了对周边社区的管理以及唤醒周边人群对场所历史的了解热情。


C建筑改造为承载公共空间的休息区以及水泥管构筑物,加强了建筑空间的公共性。 






时间叙事性营造策略 」

问题:如何传承场地历史文脉?

策略:①强化场地的纪念性 ②加强场地互动性 


方法一 外立面材质

保留原建筑相类似的外立面材质以及工厂大型框架结构。


方法二 光影效果

建筑外围打造的是半开放的灰空间,材料采用落地长窗,能更好的观察到场内结构,同时也能更好的呈现出光影效果。


方法三 植物季节性变化

采用不同的彩叶树或者开花植物,与灰暗色调的工厂遗迹形成强烈对比,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空间的互动性策略 」

方法一 尺度
扩大了原建筑的厂房顶棚形态,采用的是坡屋顶的形式;原厂房主要框架结构保留,让人们不论在内部或是外部都感受得到历史的氛围。


方法二 光影

大面积落地窗以及各种建筑结构所透出的光影让人感受到遗留建筑的历史感。


方法三 互动

通过三种观景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让人从多种不同角度来接触和欣赏场地的建筑与风景。




场地肌理更新策略 」

问题:如何保护南宁整体城市风貌?
策略:尊重场所与整体城市的肌理契合性



1、尊重原场地的肌理并与整体城市的肌理相契合。


2、并在原场地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处理,借鉴了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以及梵高的《麦田与柏树》


3、提取出的空间形态方块,可分为全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全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


4、A,B,C区域为主要绿地及观景区,其区域边缘形状由开放性的林缘线构成,从而与建筑肌理相契合。




场地安全隐患规避策略 」

问题:如何规避场地存在的安全问题?

策略:场地建筑框架结构保留完好,具有体量大、尺度大的特点。项目将采用保留部分结构的策略,对老建筑框架进行保留,根据其尺度以及竖向特性赋予其新功能,创造工业废弃地再生活力。




生态修复解决策略 」

问题:场地土壤污染如何治理?
策略:①物理修复



②生物修复


a)用微生物技术进行恢复
微生物修复过程受到如温度氧气、水分和pH等影响,都会影响到微生物的活力,进而影响到修复过程。



b)用动物进行修复

利用直接(吸收、转化、分解)和间接(改变土壤物理特性、改良土地养分、增强植被和微生物等)作用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技术。



c)植被恢复

植物提取法、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法和植物降解法。植物提取法即“植物萃取”



建筑更新策略 」

设计中保留中部主体建筑结构,外侧建筑选择半拆除式改造,在原有体积上进行缩放,使外侧建筑与中部简直形成对比,增加整体结构错落感。



厂房内部视野较为开阔,工业设施遗留多。因此保留原有结构,对其余建筑设施进行整体拆除,重新设计规划,增加建筑内部公共活动空间并结合工厂特性增加建筑趣味性。



通过设计实践,在建筑形态、公共空间格局、景观层次等方面实现一种更为有机的状态。本次设计关注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复合分界空间,探讨人的活动行为与建筑形式、建筑功能、空间类型和公共空间的联系,解读在其影响下的建筑空间设计形态及其生成。

  



QUESTION 3
为何选择圆柱形作为主要设计元素?

选择圆柱形作为本次设计重点是因为圆柱通常给人一种稳定、和谐和连续的感觉,并且本次设计改造的选址为废弃水泥管工厂,废弃管道水泥柱遗留较多因此我们将以街区综合服务+文化创意园作为设计概念的表达形式,打造一个和谐连续的第三空间,为参与者提供流畅有序又柔性的社区中心。


1、平滑和流畅:圆柱形的曲线较为平滑和连续,没有尖锐的边缘和角落。这种流畅性给人一种柔和、舒适和亲和的感觉,使人感到放松和安心。


2、稳定和坚固:圆柱形具有稳定性和坚固性,由于其较大的基础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圆柱形物体往往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撑和稳定的结构感。


3、均衡和和谐:圆柱形在各个方向上的对称性使得其形态感到均衡和和谐。这种视觉上的平衡感能够给人一种稳定、整洁和有序的感觉。


4、统一和连续:圆柱形的造型具有一种统一和连续的特征,因为它的曲线可以持续无间断地延伸。这种连续性能够为观者提供一种流畅和无障碍的视觉体验。


5、柔性和亲近:与尖锐的直线和角形相比,圆柱形给人一种柔性和亲近的感觉。这种柔和性能够营造出一种友好、温暖和温和的氛国。





QUESTION 4
可以介绍几个主要空间么?

工厂建筑主体是工业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整个工厂的结构框架,并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场地建筑框架结构保留完好具有体量大、尺度大的特点,对老建筑框架进行保留,根据其尺度以及竖向特性赋予其新功能,创造工业废弃地的生活力。

公共空间具可以同时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如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景观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长期健康。景观部分还可以提供的休闲活动空间,如服务中心、步道和户外运动场所。



建筑外部栈道平台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提供了实用的功能,而且增强了空间的美感和互动性。


1、连接空间:栈道平台作为一种过渡元素,连接建筑物或户外景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通行的便利性。


2、提供观景位置:在高处的栈道平台可以提供开阔的视野,成为欣赏周围景观的绝佳地点。


3、增加可达性:栈道平台可以使原本难以接近的区域变得容易到达,如建筑边缘或景观之上。


4、多功能使用:平台可以设计成容纳休息区、餐饮区甚至是表演舞台,提供多样化的使用功能。




方案深化

QUESTION 5
改造项目与传统设计项目有哪些特点?如何确定拆除与保留的范围?

建筑改造项目通常旨在更新和改善现有建筑的功能、外观和内部结构,以适应新的使用需求或提升建筑的价值。


传统设计项目则更多地关注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零开始,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和审美标准。


建筑改造项目的设计流程往往包括详细的现场调研、结构评估和历史研究,以确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传统设计项目的设计流程则更加注重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和施工图绘制,侧重于建筑的整体规划和细节处理。


建筑改造项目与传统设计项目在目标、挑战、流程和结果上各有特点。在确定拆除与保留范围时,应综合考虑历史价值、结构安全、功能需求、经济效益、法规政策以及社区参与等多个因素,以实现建筑改造项目的最佳效果。




QUESTION 6
设计方法论适用于其他旧改项目么?

建筑改造项目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借鉴并应用到其他设计项目中。这些设计原则和方法的跨领域适用性有助于推动设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可持续性。




QUESTION 7
图纸整体的配色是怎么考虑?是与项目立意呼应嘛?

图纸的整体配色是一个综合考虑项目定位、功能性、环境因素以及设计师个人设计特点的过程。


本次展板的配色与项目的定位和风格相呼应。对于工业性建筑的改造焕新,我们选择更为现代和简约的配色方案,以突出其工业性和改造升级后的形象;而对于这种历史建筑的修复项目,则可能会选择更为复古和强对比的色调,以强调其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语

QUESTION 8
设计作品中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

在我的设计作品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能够体现建筑独特视角和创造力的细节部分。它们不仅是设计作品的亮点,也是整体风格和设计主体的体现。


例如,在本次建筑改造设计项目中,我比较满意于一个创新的屋顶设计,它不仅解决了建筑的功能需求,还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线条成为了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在景观部分的设计中,我对蜿蜒流动的景观栈道和瞭望点的设计情有独钟,因为它不仅提升了空间的氛围,还通过线条曲折的变化增加了空间的动态感。




QUESTION 9
创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关于工业废弃场地的改造,在设计初期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场地现存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棘手。 


场地内杂草丛生,工业废弃物杂乱,废弃厂房前有大片空地,原用来堆放工业生产物,水泥管四处可见,作为厂房周围最具代表性的废弃物,大量工业设施横跨场地,可作为场地特色进行修复改造。



新自建房也多仿造原有建筑,色调多为砖红色,场地内建筑高差小,道路多为水泥砂石,道路不平整,建筑两侧道路绿化不完善基础设施差导致场地扬尘大。



场地道路两侧均有一定高差和部分工业废弃物堆放,设计初期严重影响该场地的美观,整个场所因废弃物的堆放脏乱不堪。



对于如何场地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工厂遗址现存问题的分析;工厂遗址建筑及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有全部保留、部分保留、升级改造、结构重塑;场地建筑框架结构保留完好,具有体量大、尺度大的特点;即项目将采用第二种,对符合场地改造要求的进行保留,根据其特性赋予其新功能,创造工业废弃地再生活力。




QUESTION 10
对学弟学妹有什么经验分享?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我想分享一些对学弟学妹们可能有所帮助的经验和建议: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作为设计师,你需要能够观察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同时拥有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式的能力。多看、多思考、多尝试,让你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成为你的强项。


学习如何使用设计软件

• 熟练掌握AutoCAD、SketchUp、Revit、Rhino等设计软件。这些工具将成为你表达设计想法的重要手段。


参与实践项目

• 尽可能多地参与实习和实践项目。实际操作经验将帮助你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并锻炼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

• 建筑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趋势层出不穷。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你的知识库。


培养审美观念
• 审美是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参观展览、旅行等方式,培养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你会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不要害怕尝试新的事物,但同时也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


享受设计的过程

•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享受设计的过程。设计是一种创造,它应该给你带来乐趣和满足感。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们有所启发和帮助。建筑设计的道路可能会充满挑战,但也同样充满机遇。祝你们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图文来源 / Chunting Tao

编 /  Haiki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END -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UA设计学堂
Unique Arch-Art︱分享建筑与艺术设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