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汽车伙伴公众运营
头图 | 汽车之家
12月9日,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确认了有关公司将在中国市场对经销商网络进行调整的消息。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保障合作伙伴在本地市场的盈利能力。当前由于客户需求下降以及销量缩减,优化经销商网络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决策。”潘励驰进一步说明,保时捷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对现有的经销商网络进行淘汰和优化,预计到2026年底,保时捷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将减少至约100家左右。而截至2023年12月,保时捷中国的经销商网络大约有154家。
此次销售网络调整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关闭门店,而是一个更为动态的优化过程。潘励驰强调,优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具体而言,保时捷会根据不同城市的消费需求和店面的盈利状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在那些市场需求较弱、经销商难以维持长期盈利的城市,保时捷将精简门店数量;而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区,则可能会加大投资,进一步扩展销售网络。此外,保时捷还计划加强线上服务功能,包括推出保时捷小程序和App,推出“循迹新程”功能,以实现从生产到交付的全流程可视化。
销售渠道的调整与保时捷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销售和盈利压力密切相关。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5%,降至285.6亿欧元;前期运营利润同比下降了27%,为40.4亿欧元;而汽车净现金流更是大幅下滑了63%,仅为12.4亿欧元,销售运营回报率也降至14.1%,低于上一年同期的18.3%。在业绩指引方面,保时捷表示,尽管存在这些不利情况,但仍将维持全年营收在390亿至400亿欧元之间,运营利润率预期则维持在14%至15%之间。
在销量方面,保时捷的全球销量也有所下滑。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总销量为226,026辆,同比下降了7%。其中,德国市场表现较好,销量同比增长了8%,达到26,838辆;欧洲(除德国外)市场销量增长了1%,达到52,465辆;而在海外及新兴市场,销量增长了3%,达到41,972辆。然而,在北美市场,销量虽然下滑了5%,但依然达到61,471辆,超越了中国市场的销量(43,280辆),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9%。
保时捷表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原因,除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外,主要还在于公司始终专注于以价值为导向的销售策略。这一策略虽然强调品牌价值和高端客户群体,但在面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时,显得相对保守。豪华车市场的整体疲软,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豪华车需求下降,也为保时捷带来了压力。与保时捷类似,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在2024年也面临中国市场的挑战。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消费者对豪华汽车的认知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消费者购买豪华车时往往侧重于品牌的声誉和身份象征,但如今他们更注重驾驶体验、智能化技术以及汽车的创新功能。这一变化使得传统豪华品牌在与本土品牌竞争时更加吃力,尤其是在国内汽车品牌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保时捷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保时捷的产品结构或许是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较高的品牌价值,但在中国市场的需求转变以及竞争压力加大,导致其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保时捷虽然已经推出了电动车系列,包括Taycan和Macan EV,但由于全球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保时捷在电动车领域的战略仍然需要谨慎平衡。在保证燃油车市场稳定的同时,保时捷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动车的发展,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保时捷还寄希望于本土化研发的加强,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12月4日,保时捷宣布任命李楠为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负责统筹保时捷在中国的研发工作。新设立的技术部不仅负责本地研发,还包括本地采购和质量保证等职能,进一步加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布局。李楠此前曾在梅赛德斯-奔驰担任高级职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综上所述,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调整和经销商网络优化,反映了其在面对市场下滑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时所作出的战略调整。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既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回应,也是保时捷为应对未来挑战所做的积极尝试。通过优化销售网络、加强线上服务、推动本土化研发等手段,保时捷希望在未来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为全球市场的转型做好准备。
关注汽车伙伴公众号,每天收获最新汽车资讯!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qichehuoban@126.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