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汽车伙伴公众运营
头图 | 汽车之家
北京一家保时捷4S店内,一辆崭新的帕拉梅拉已经静静停放了两个月,期间仅有三位客户进店问询。眼下,店内闲置的销售人员,比进店客户还要多,就连曾经一车难求、加价20万都抢不到的迈凯。
如今即便以6折价格促销,依然门可罗雀。这个曾在中国连续8年称霸的德系豪车品牌,正在为其多年来的傲慢付出惨重代价。
2024年,保时捷全球交付新车310718辆,中国市场却成为其唯一滑铁卒,销量暴跌28%至56887辆。
更令业界震惊的是,国内多家保时捷门店突然熄火,包括销量最高的县级市门店"义乌保时捷中心"在内,短短两年时间,经销商阵营便缩水三分之一。
不仅关店裁员,就连官方承诺的新年礼物也被无故取消,曾经叱咤风云的豪车品牌,如今也难逃市场冷遇。
2001年那会,"想买辆卡宴,可不是有钱就能开回家的事。"杭州的李先生回忆起购车经历,销售忙得连招待的时间都没有,只撂下一句"现在买要等一年才能提车,加价选配可以优先交付"。
在巅峰时期,保时捷在华年营收飙升至1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10亿元。只可惜,面对这个贡献了超过30%市场份额的最大金主,保时捷始终摆着高人一等的架子。
在销售环节,几乎所有的保时捷新车都不存在真正的"裸车价",通过"加配置"、"加装潢"等隐形规则强制加价成为常态。
2022年,一批车主愕然发现,他们花费百万购买的豪车竟被悄然减配,价值3万元的电动转向柱被更换成手动版本。
虽然保时捷曾公开承诺会统一更换并给予赔偿,但热度消退后,补偿方案却缩水为2300元代金券,而车主若要更换转向柱还需额外支付27700元。这种蔑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让保时捷的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外媒急着"甩锅",声称保时捷销量暴跌是因为"中国人没钱买豪车了"。事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豪车市场不降反升,比亚迪旗下百万级车型仰望U8以惊人的275%增速领跑市场。
小米SU7 Ultra定价81.49万元,开售仅10分钟就收获3680辆订单,相当于保时捷整整一个月的销量;问界M9上市一年累计订单突破20万台,几乎堪比保时捷过去三年的订单总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真心实意拥抱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却收获了截然不同的成果。日本百年企业美吉野株式会社,就曾果断拒绝美方抛来的橄榄枝,主动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展开深度合作。
他们不仅将"乐龄维"产品的海外首发地选在中国,还计划把生产线和研发中心整体迁入国内。据国际顶刊《Cell》报道,"乐龄维"核心物质最初由美哈佛P.G老龄研究所团队发现,直到我国中科院、同济大学团队突破量产瓶颈,才让这项技术真正走向市场。
借助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美吉野的营收不仅覆盖了前期研发投入,"乐龄维"产品更是收获了80%的用户好评,主要集中在精力和睡眠改善方面。如今,品牌方更是主动将定价权交由中国方面,负责人振奋地表示:"中国是永远的伙伴。"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上,消费者正用真金白银诠释"用脚投票"的力量。当保时捷还在为销量断崖式下跌焦头烂额时,众多高端品牌已经用实力证明:中国市场从不缺消费能力,缺的是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面对蒸蒸日上的国产高端品牌,那个靠品牌溢价就能高居不下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关注汽车伙伴公众号,每天收获最新汽车资讯!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qichehuoban@126.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