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汽车伙伴公众运营
头图 | 汽车之家
日系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愈加明显,且这一困境通过其最近公布的财报得到了充分体现。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上周七家主要日本汽车制造商发布了2025财年上半年(2024年4月-9月)的财务报告,其中丰田、本田、日产、三菱和马自达五家车企的净利润普遍出现了同比下降,尤其是日产,净利润大幅下滑94%,仅为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日产的财报显示,2025财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5.9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3%;营业利润为329.08亿日元,同比大幅下滑90.2%;净利润为192.23亿日元,同比下降93.5%。其营业利润率也由上年的5.6%降至仅为0.5%。其中,二季度(2024年7月-9月)的财报尤为惨淡,销售额为2.99万亿日元,同比减少了4.8%;净亏损达到93.4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则为1907亿日元。
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是导致其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截止到2024年10月,日产在中国的累计销量为55.82万辆,同比下滑近10%。因此,日产将其本财年全年经营利润预期下调,从原来的5000亿日元降至1500亿日元,销售净额也由14万亿日元下调至12.7万亿日元。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日产还宣布将大幅调整全球产能,计划削减20%的生产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此外,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宣布,将自愿放弃50%的月薪,其他高管也将做出相应的减薪调整。同时,日产还计划将其持有的三菱股权比例从34%降低至24%,以提高公司的资金流动性。
相比之下,本田和丰田的表现稍显好转。2025财年上半财报显示,本田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2.4%,达到了10.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了6.6%,为7426亿日元。然而,税前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5.6%,降至7419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也从7.2%降至6.9%。尽管如此,本田仍然对全年营收持乐观态度,预计全年营收将同比增长2.8%,达到21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也将增长2.8%,达到1.42万亿日元。尽管本田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的销量有所回升,但在中国市场,受新能源汽车激烈竞争和价格战的影响,其销量大幅下滑。
丰田,作为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也未能幸免于挑战。丰田2025财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3.2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5.9%;营业利润为2.46万亿日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为1.9万亿日元,同比下滑26.4%。尤其是在第二财季,丰田的营业收入几乎与去年持平,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20%,仅为1.16万亿日元,而净利润也大幅下降至5737亿日元,同比减少了55%。丰田的业绩下滑与其在5月遭遇的造假丑闻密切相关。日本国土交通省曾通报丰田和其他几家日本公司存在欺诈行为,丰田因此暂停了包括Corolla Fielder、Corolla Axio和Yaris Cross等多款车型的生产,并因此付出了巨额的停产成本。
除此之外,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受到了压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迅速渗透的情况下,传统燃油车的市场需求逐步萎缩。丰田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增加在华产量,力争到2030年实现每年生产250万辆至300万辆汽车,以应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压力。除了丰田、本田和日产,马自达和三菱的业绩也表现不佳。三菱2025财年上半年营收为6799亿日元,同比略有下降;营业利润同比下滑6.4%,为552亿日元;净利润为85亿日元,同比大幅下降。三菱的合资品牌与广汽合作的在华业务已于近期退出市场,这进一步加剧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中国市场作为日系车厂的重要战场,近年来的变化尤为明显。在传统燃油车逐渐失去市场份额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日系车厂面临“燃油车难卖,电动车不火”的尴尬局面。丰田虽未陷入深度困境,但面对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增长压力。日产和本田的情况更为严峻,它们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双重竞争中都处于不利地位。日产的CEO内田诚曾公开表示,中国的本土汽车制造商正在“变得强大”,而日产在中国市场正陷入一场“生存游戏”。为了保持竞争力,日产正计划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关注汽车伙伴公众号,每天收获最新汽车资讯!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qichehuoban@126.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