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三
1881—1955
以儒医两界名流誉满中州,尤擅长内、儿、妇科,常随手取效,名振中原,特别是在《伤寒论》方面,研究颇深,多有灼见。
医者生平
中州王合三先生,男,满族黄旗人,儒医两界之名流也。生而颖慧,博学多能。取青紫后,淡视荣禄,以故废儒学习岐黄,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组织医学志士,开展学习交流。
为振兴中华医学,培育中医药人才,于1925年、1926年、1939年和 1948年在开封创办了中医学校、讲习所等,曾任校长等职。当时,旧中国政府对中医学遗产排斥、摧残,提出要消灭中医时,先生挺身反抗,作出了贡献。
诊余“常以整理医学教材为怀,然吾国医术,汗牛充栋,古今学说,各树一帜,聚讼纷云,千古莫解,学者望洋兴叹,医者临症彷徨,噫!医学难矣,而王合三先生不以为难也,自是于业务之余,广集群书,乃苦心钻研,去其糟粕,撷其精华,本之于解剖,征之于实验,范围于自然科学之定律,审慎于客观唯物之现象,阴阳则不墨守,五行则不拘泥,以科学之眼光,持研究之精神,著述《伤寒求实》《温热论中西合注》《内经从新》等书。
初则探讨原因,研究病理,测微穷妙,极力推求;继则证候认识,诊断辨别,反复详论,毫厘不爽;终则治疗方法,剂量配合,歌括撰拟,对症施药,无不曲尽其妙。至于伤寒温病之区别,与治疗之不同,发挥尽致,步骤井然,竭十年之精力而书始告厥成”。
先生撰写的《伤寒求实》一书于1930年陆续发表在《上海医报》上,对国内医界中西医汇通影响甚大,且受到了政府奖励,并授予中医科学化医士之名。夫是书也,不惟为先生垂四十余年究心医学之经验结晶,而且为后世习医之规矩准绳。
先生擅长内、儿、妇科,设诊从不计诊费,自制中成药固崩片、止溃片、止疟片等,疗效显著,誉满中州。于1953 年10月,在开封市解放初期,政府关爱中医知识分子,选先生为政协委员。
先生为病人治病解难之余,设立中医学义教班,以所注疏伤寒、温病、内经为主课,传染病学、针灸、药物、生理解剖等辅之,不畏寒,不避暑,耳提面命,口传心授,其诲人不倦,劳瘁不辞之精神,洵为河南医界首创之举也。
告学生:“余将平生所学,毫不保留的传给下一代。”打破医学保守之观念,培育出真才实学之人才,其中不少学生,成为建国后早期老一辈河南中医界名医、教授。当河南省中医院成立时,先生被选为首届院长。先生医德之高尚,经验之丰富,诲人不倦之精神,为医界仁人志士所赞颂。
先生以疾,于1955年5月12日逝世,享年74岁。政府为先生召开隆重追悼会,学生“愧恨求教之晚,乃化悲痛为力量,承师志于未竟,遂将所授讲义付梓,籍资深造……以志纪念”。先生逝世之后,家人将先生平日节衣缩食购买的各类书籍,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先生的医学经验、手迹,由于时日久远,多遗佚无存。多方收集,共获先生遗作《伤寒求实》《温热论中西合注》《内经从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解》及《伤寒论方歌括》《症状歌括》及《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志》,这些资料始成为此次编写整理之“源泉”。
在整理王合三先生独到经验之时,由王合三孙女女婿王旭(教授、主任医师)、长孙女王继先(主管药师)、重外孙女王超凡(副主任医师)、王卫红(护理)参加收集、摘抄、整理、编写工作。吾自幼随父王瑞麟习医,父现年82岁,吾每遇疑难问题,常常求教于父亲,故父亲为这次整理王合三先生遗作之顾问。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深入各地不辞劳苦,寻访本世纪知名老中医,整理、总结、继承、发扬其学术思想、诊治经验,这项工程,受到全社会的赞誉,已故老中医亦为此瞑目。趁此机会,向支持、提供资料、捐赠原王合三先生遗作的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和同仁致以谢意。
2000年龙年春节王旭于深圳梅林一村卫东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