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小传82:姜春华丨我还要多做工作,完成几部著作以传后人

健康   2024-10-26 06:31   江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但小编想通过这个小专栏,让大家尽可能了解那些中医的前辈们。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前辈是我们的阶梯,我们是后辈的阶梯,如此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编辑/居业)

姜春华

1908—1992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研究奠基人。


姜春华(1908~1992),字实秋,江苏南通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研究奠基人。

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还受聘为《华西医药》、《北京中医杂志》、《广东医药旬刊》、《国医砥柱》等杂志的特约编辑。

1954年先生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任中医教研室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相继兼任内科学院(现称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中医科主任。

196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委员会委员,全国血防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发明奖特邀评审员,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辞海・中医分册》主编。

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名誉理事长,先后被聘为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顾问。曾当选为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等。

1955年先生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58年荣获卫生部颁发的“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及奖状,1977年评为上海市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代表大会,1985年又因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有贡献,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活血化瘀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阴阳原始”一文获1980年上海科技最佳论文一等奖。

1990年被中央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必须继承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批准享受特殊津贴待遇,表彰先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1965年先生应巴基斯坦传统医学会邀请,赴巴访问并作了学术交流,1987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中医药会议上,作了“道家与医家”的学术报告。

先生学识渊博,敢于创新,诸凡经、史、子、集,无不披览;历代医学论著,更为悉心研究;还广泛涉猎哲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现代科学各个领域。

先生的学术特点为“撷采百家,融贯古今,拓展新路,重在实效”。主张“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活用成规,创立新规”。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提出“截断扭转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认识疾病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倡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的独特创见。

先生擅长内科,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支气管扩张出血、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糖尿病、痹证、疑难杂病等,辨病独具慧眼,治疗效果卓著。

用药严谨,自成一格。经验名方有三合一方、软肝汤、巴漆丸、扶正化瘀利水汤、地乌蠲痹汤、黑大豆丸、百合片、截喘汤等,屡起危殆痼疾。

先生早年著有《中医基础学》《中医病理学总论》《中医诊断学》;建国后,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姜春华论医集》《历代中医学家评介》等10余部著作,其中《肾的研究》一书,被日本二度翻译,流传国外;《活血化瘀》一书,被日本学者认为“为现代医学开辟了新的视野”。先后发表论文200多篇,部分论文被国外医学杂志所转载。

先生诲人不倦,奖掖后进,桃李满天下。晚年虽身体欠佳仍抱病在上海中医文献馆开设教学门诊,他常对学生说:


“只要天假以年,我还要多做工作,完成几部著作以传后人,生命在于运动,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工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几十年来,先生看病、读书、思考、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这位当代名医走过的道路。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姜春华》2002年丨编著/张云鹏
排版/十三校对/星空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戳此下载灵兰中医app

中医书友会
灵兰中医书友会,致力于中医成长。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每天分享精彩的中医内容,以书会友,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