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峻猛的“抵当汤”,慎用中紧扣病机,不受中西医各病名所限,虽疑难重疾,多能获效

健康   2024-11-22 06:31   江苏  


中医书友会第406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抵当汤从肠腑通泻瘀血,本文虽为新用,几个适应症还是非常忠于经典原文的。除了望诊看到典型的瘀血之象以外,脉象也是要着重关注的。瘀血不一定求于涩脉,作者认为本方证脉象以沉为主。


—本文约3360字,预计阅读9分钟—

抵当汤新用

作者/唐祖宣
抵当汤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四味药组成方中水蛭直入血络,其作用与虻虫相似,逐恶血,行痰攻结,通痰破积,故两味常并施;桃仁亦破血行痰,兼润燥滑肠,有祛痰生新之功;大黄荡涤热邪,推陈致新,导瘀下行。四味共组成行血逐痰之峻剂
仲景于《伤寒论》“太阳病”、“阳明病”两篇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都用此方,以证此方运用范围之广,据仲景所论,如其病机属瘀血内结,病深而重,全无下通之机,则不用重剂难起沉疴。
四味相合,实有斩关夺隘之功,虽奇毒重疾,多能获效。
对于病情较轻、不可不攻而又不可峻攻、证势深而缓者,仲景灵活地减轻分量,改汤为丸而为缓攻之剂。
由于其药物峻猛,医家慎用。兹将临床辨证运用此方剂的点滴体会简介于下。

一、治疗“喜忘”

喜忘,亦称健忘、善忘、多忘、好忘,指前事易忘。喜忘之病因颇多,大多因思虑过度、脑力衰弱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精神渐衰,记忆力减退亦多常见。
林羲桐说:“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

仲景于蓄血证中论述的喜忘一症,病机为宿瘀与邪热相合,心气失常而致。所以痰血是病源,喜忘是病症

周连三老师生前论述此方证时说:

治喜忘用滋养心肾者较多,对于瘀血之证易被忽略。人身清阳之气和气血之精微皆上荣于头,今脉络瘀滞,浊邪填于清阳之位而致喜忘。


常兼见面色晦暗或紫黑,毛发干枯而少光泽,眼眶青紫,口唇紫绀,舌紫或有瘀斑,漱水不欲咽,脉多弦大,大便不爽者居多。


只要有以上见症,对于便色漆黑有泽、少腹硬满之症不必悉具。

周先生生前还讲到本方能治喜忘、阳事易举之症,服之多效。

近年来,我们将本方用以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善忘、失眠之症,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周先生生前治验
30年前治一已婚青年,由于相火偏旺,阳事易举,房事过度,善忘失眠。服滋阴补肾药多剂无效,失眠日甚,喜忘加重。
诊其面色晦暗,眼眶青紫,肌肤觉热,舌有瘀斑,脉象弦数,诊为瘀血之证,投抵当汤。
服后泄下黏如胶漆之便,遂夜能成眠。后改汤为丸,服月余而愈。

二、治疗“少腹硬满”

少腹硬满系指脐以下部位坚硬胀满的症状。盖冲任奇经属少腹,大肠、小肠、膀胱及妇女胞宫都藏于此。若冲任不调、月经错杂、肠道失运、膀胱郁热、外邪内传、热与血结蓄于下焦,均可导致少腹硬满之症。
潮热谵语、腹满绕脐痛而不能食者为阳明腑实;小便不利为蓄水。

本方证的少腹满除有喜忘、发狂、小便自利的兼症外,临床还需掌握面垢不泽,或两目唇口暗黑,口干而不喜饮,但欲漱,大便干或不畅,苔黄或燥,舌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数等症。

以本方治疗慢性阑尾脓肿所致的右少腹硬满,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用,每获卓效;结肠炎所致的少腹硬满加川黄连、乌梅;膀胱炎之少腹硬满或急结之状加金钱草。
至于妇女经行腹痛、月经错杂等病所致的少腹硬满之症,只要辨准其确系热与血结之病机,投之能收异病同治之效。
  • 病案
郭某,女,37岁,1963年8月14日诊治。
患者有痛经病史10余年。经前腹痛,连及腰背,经色紫暗,夹有瘀块,淋漓不畅,少腹硬满,脉象弦数,诊为气血瘀滞。
治以调气活血、行瘀止痛,投血府逐瘀汤,但未能见效。处方几经变化,病情仍无转机,请周老师指教。
周老师辨其面垢唇黑,苔黄少津,质有瘀斑,小腹部硬满拒按,认为此瘀血重证,草木之属难以胜任。仲景谓:“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嘱处:水蛭、大黄、桃仁各15g,虻虫4.5g。

上方服后,下瘀紫之血,少腹硬满疼痛减轻,继服4剂,诸症好转,此后行经疼痛治愈。

三、治疗“如狂”、“发狂”

“发狂”为乱说乱动、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墙越壁等狂妄表现,“如狂”则是指还没有达到“发狂”的程度,两者轻重不同而已。
抵当汤证的如狂和发狂与阴阳离决之躁扰不安,有着本质的区别。
本汤证的发狂乃瘀血所引起,临床常兼见面色晦暗或红赤、大便干或不畅、舌苔黄而少津、舌质紫绛或有瘀斑、脉多沉涩等症。
  • 病案
程某,男,53岁,教师,1973年8月12日诊治。
患者有头痛、眩晕病史已10余年,血压经常持续在100~170/70~80mmHg,头痛恶热,得凉稍减。久服清热祛风、潜阳养阴之剂,病情时轻时重。
因炎夏感受暑热,加之情志不舒而晕倒,昏不知人。住院服中西药治疗无效,邀我们诊治。
症见形体肥胖,面色晦暗,昏不知人,骂詈不休,少腹硬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舌黄少津,质有瘀斑,脉象沉弦。血压165/80mmHg。
此素有血行不畅,又值暑热内侵,加之情志不舒,遂入血分,热与血结,瘀血攻心,致使神识昏迷。治宜通瘀破结,泻热通便。
处方


酒大黄(后下)、桃仁、白芍各15g,水蛭12g,虻虫4.5g。


上方服后,泻下硬而黑晦如煤之便、腹痛减轻,神志清醒。续服2剂,又泻下4次,血压降至140/70mmHg,诸症好转,继以它药调治而愈。

四、治疗“发黄”

发黄者,皮肤黄染之症也,脾胃湿热蕴蒸能引起黄疸;血液停瘀,郁积生热,致伤其阴,荣气不能敷布亦能导致发黄。
湿热发黄多有小便不利,尿黄而浊,色黄鲜明如橘子色,脉滑而数或濡数。
本汤证之发黄则多兼见两目暗黑,形瘦面黄,黄色如熏,肌肤烦热,腹满食少,大便干燥或不畅,小便自利,尿色不变,脉象沉涩或沉结等症。

我们每于临床以抵当汤治疗劳伤疾患见面黄如熏,证似正虚,而内夹瘀血之疾者,用之多效。用于肝脏疾病见体表发黄,辨其属瘀热之证者,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病案
丁某,男,49岁,1977年6月13日诊治。
患者于半年前患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消退后,形瘦面黄,身黄如熏,查黄疸指数在正常范围,服补益气血药多剂无效。
症见两目暗黑,肌肤微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怒,腹满食少,大便不畅,小便自利,时黄时清,脉沉涩,舌瘦有瘀斑。瘀热于内。治宜化瘀泻热。
处方


水蛭、桃仁、大黄各90g,虻虫30g,共为细末,蜂蜜为丸。每服3g,日3次。


上方初服泻下黑便,饮食增加,心烦止。继服夜能入眠,身黄渐去,药尽病愈。

五、脉象的辨识

《伤寒论》中运用“脉沉细”、“脉微而沉”等脉象来辨别病邪的深浅和决定治疗的先后。
盖脉为血府,脉中水谷之精气流布经络,灌溉脏腑,游行四肢,贯注百骸。若气血脏腑发生病变,其脉必受影响。

脉沉说明其病邪部位在里;脉结者,气血流动缓慢,示涩滞之状;沉结相兼,瘀血在里;脉微而沉者,沉滞不起之状,系气血壅阻所致。当沉而有力与沉而无力,本于精虚者有别。

我们常以本方加减辨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无脉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属瘀热在里而见脉沉、微、结、数或消失之患者,多获效。
  • 病案
杨某,男,56岁,教师,1979年9月26日住院治疗。
患者因左上肢动脉搏动消失合并头昏、头痛、眼花、心跳、胸闷而赴北京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大动脉炎”。后因休克频发曾两次住院,计2年余,服补益气血中药及用西药治疗均无效。既往有结核病史,1967年患过结膜炎。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青黑,唇口紫暗,精神委靡,少气懒言,常觉低热。少腹部硬满,扪之疼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
左上肢肱、尺、桡动脉消失,血压测不到,肌肉萎缩、麻木、酸胀,皮肤厥冷;右上肢及双下肢动脉搏动正常,舌质紫暗,夹有痰斑,苔黄厚腻,右寸口脉沉数。
此瘀热阻于血脉。治宜通瘀泄热。
处方


水蛭、大黄、红花、桂枝各15克,虻虫6克,桃仁10克,云苓30克。


上方服后,泻下黏黑如胶之便,扪之不碎,少腹硬满减轻。
应患者要求继用此方,先后共服80剂,苔黄腻转薄黄,舌质瘀斑去,左上肢肱动脉搏动恢复,尺、桡动脉已能触及,但仍沉细,血压已能测到,右寸口脉沉细,继以活血养阴药物调治,诸症减轻。
我们认为,抵当汤之证治,仲景论述颇详,后世医家更有发扬。其症脉繁多,临床应用时既要合看,又要分辨。

只要详细辨证,紧扣病机,可不受中西医各病种所限,投之能收异病同治之效。若一症突出时,应辨其病位之深浅,病情之轻重,用药亦应灵活。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唐祖宣医话医案集》(2015)编者/崔松涛,彭杰先,彭建华丨本文作者/唐祖宣
荐稿/小贾排版/宋衢校对/黄萍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值班、审核/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中医书友会
灵兰中医书友会,致力于中医成长。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每天分享精彩的中医内容,以书会友,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