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治病,一定要给不同病邪以出路,不仅要给,还要给得准

健康   2024-11-12 06:31   江苏  

中医书友会第405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张子和绝非仅仅汗吐下的代言人,更深层次的智慧是给病邪以出路。这个出路不仅要给,还要给得对,该从表发还是从里泻,都是需要琢磨的东西。


—本文约16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病邪须有出路

作者/任应秋
作者介绍: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得到沪上名医曹颖甫、陆渊雷等人指教,因日寇侵华,未及卒业,旋回四川,一面业医,一面执教于高级中学。解放后,先执教于重庆市中医学校兼教务主任,后于1957年调北京中医学院任教。50年来,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在理论研究和临床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对整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仲景脉学法案》1944年、《脉学研究十讲》 1953年、《伤寒论语释》1956年、《五运六气》1961年、《中医各家学说》1980年等。


张子和治病,总是变化于汗、吐、下三法之间,这就是给病邪以出路的道理。他说: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气已交驰横鹜而不可制矣。
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其余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今予论汗、吐、下三法,先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全》)。
只要有病邪存在,便得使病邪完全撤去,张子和在这一点上是很有见解的。当然给病邪的去路,是否局限于汗、吐、下三法,这又不然,张子和在这个问题上已作了明确的解释。

他说:“予之三法,能兼众法,用药之时,有按有蹻,有揃有导,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瘀、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此余之法所以该众法也。”(《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全》)。不同的病邪给以不同的出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面减之,因其高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血实宜决之”。
《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
所以表实证应发表,使病邪从汗而解。里实证应攻里,使病邪从泻而解。
治疗一水气病,全身浮肿,医生一再以真武汤与五苓散合用予服,浮肿始终未消。诊其脉沉细弦,时有微恶风寒,舌苔薄白。知其为阳气郁于表,不能宣发的风水证。
用麻黄附子汤:麻黄20克,附子15克,灸甘草10克。连服两剂,汗出而肿消。阳郁于表,只宜温补合辛散,不得合淡渗。
另治一痰饮患者,服用术附汤已上百剂,不但饮邪不减,反而日渐浮肿。诊其脉沉弦有力,舌干少津,经长期专益脾肾之阳,阳气鼓激痰水四溢,过在补而不泄。
投以五苓散重剂:桂枝15克、猪苓15克,茯苓50克,泽泻25克,白术15克。籍其苦降淡渗之性,以导水邪外出。经服四剂后,小便通利,浮肿尽消。
同样的浮肿,却是两个不同的结果。前一证是给病邪的出路不当,该用辛散,而错用淡渗。后一证是补而不泄,不给病邪以出路所造成。
吴又可治病,亦颇注意给病邪以出路。他说:

“热不能自成其热,皆由邪在胃家,阻碍正气,郁而不通,火亦留止,积火成热。但知火与热,不知因邪而为火热。


智者必投承气,逐去其邪,气行火泄,而热自已。若概用寒凉,何异扬汤止沸,每见今医好用黄连解毒汤……每遇热甚,反指大黄能泄,而损元气,黄连清热,且不伤元气,夏无下泄之患,且得病家无有疑虑,守此以为良法……。


盖不知黄连苦而性滞,寒而气燥,与大黄均为寒药,大黄走而不守,黄连守而不走,一燥一润,一通一塞,相去甚远。


且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若用黄连,反招闭塞之害,邪毒何出以泄?病根何由以拔?”(《温疫论·妄投寒凉药论》)

吴氏以为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若内有实邪,必资大黄以泄之。若畏大黄之峻,而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阻,内伏益深,攻治益难,这是很有道理的。
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应下的,不泄之不得下。应出的,不散之不得出。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医话》(1985)/刘强、王维澎选辑;周凤梧审订丨本文作者/任应秋
荐稿/周能汉排版/宋衢校对/于洋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丨值班、审核/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中医书友会
灵兰中医书友会,致力于中医成长。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每天分享精彩的中医内容,以书会友,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