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一些遍药不效的“顽疾沉疴”,必细问发病原因,溯本求源,敏锐抓住病机,一击有效

健康   2024-11-06 06:31   江苏  


中医书友会第404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审证求因四字,审的是现证,求的是起因。现在大家非常看重审现证,有是证用是药,但有些时候仍然不足以完整判断病情。不厌其详,询问患者病情经过,会对辨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7分钟—

临证省疾询始因

作者/孙子武
作者介绍:孙子武,原名重文,字止武,后以字行,改为子武。陕西富平人。生于1899年,卒于1987年,享年89岁。早年曾从教于富平名老中医田补山、左史等人。1953年后在美原地段医院任中医大夫,一直到退休。


《内经》曰:“诊病不问其始,犹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能中病”?
愚临证省疾,从不单靠持脉施方,图奇哗众,大凡顽疾沉疴,必先细询始因,溯本求源。病家疾痛终日,最备苦切,常可诉及启悟之资,使医者迷途知返,此亦可称之谓“不耻下问”也。

一、寒温并进,治血久咳病

窦村张某,患咳嗽半年,近日复见痰中挟血,中西兼治多日未效,邀余一诊。至其家,患者卧床不能起,骨瘦如柴,面色黧黑,上气喘息殊甚,躁扰烦悸不宁,自谓身热体痛,小便不畅。
诊其脉虚浮而数,因索取病历数册,诸医有辨咳痰挟血者乃虚火灼络而动血,烦躁不宁者乃阴虚阳浮而热盛;有辨上气喘息者乃肺肾气衰而纳敛失权,身热不除者乃阴虚内热而外越。
药方十余剂,大抵同是一派滋阴敛火、凉血止血之剂,如都气、月华之属汤剂。其理、法、方、药合拍,何以不能取效?

余遂细询患病始因,知其年过半百,素体健壮,去冬在田间劳动,周身汗出,即脱外衣,逢天气骤变,寒风刺骨,从此周身疼痛,咳喘上气,久而咳血。此乃感寒着风,留饮之故也。今仍身热体痛,脉浮虚而数者,寒邪未尽,郁表之故也。

遂拟小青龙加石膏汤,寒温并进,水热俱治以开表清里,解肌除烦
处方


麻黄1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炙草9克 干姜10克 细辛6克 五味子10克 半夏10克 石膏10克。水煎服。


二剂而诸证缓解,再剂而欣然病愈,后以黄芪建中汤调养复康。


病家卧床不起,咳喘上气,发热身痛,病久不愈,复见咳血,颇似顽疾沉疴之阴虚阳盛之候。医者妄投麦地,故诸疾终不能脱。

余细询病始在表,表邪未尽而水饮内停,其水寒犯肺,则为咳喘;凝滞荣血,则面色黧黑;水化不行,则小便不畅。今表邪仍在,当先解表化饮,故以小青龙汤加石膏者,以其除虚热之烦躁故尔。

二、峻逐水饮,治痰咳喘息

张某,男,35岁。患咳嗽痰喘,痰中挟血,病已二月,渐及身体消瘦,神颓色萎,胃纳日减。前医以肺痨施治,方用月华汤剂滋肺育阴,服后咳嗽转剧,近日又觉胸胁部咳唾引痛殊甚,病家恐惧不安,延余试诊。
细询中病缘由,答曰:“冬季给社队赶车,三更起床,倍感冷冽,衣着单薄而连夜出行,因而感寒,且又未及时调治,归家后即患咳嗽痰喘,痰多顽涎,唾甚挟血”。

诊其脉单弦而沉,此悬饮也。病因感受寒邪使水饮内停,痰湿遏肺则为喘咳;中阳不伸,饮内聚而气击之则胸胁苦痛;表证已解,故寒热、身痛已除。惟痰饮内聚,非蠲饮破瘕之十大枣汤不能直达水饮窠囊之处。

遂处方:甘遂3克 芫花3克 大戟3克,共研细末,以大枣10枚煎汤调服药末3克。

服后大泻痰涎几次,顿觉胸膈轻松,咳减痰消,不日就愈。药贵对症,治贵求因,信然。此亦取决了问诊之又一例证。


病家咳喘二月,形体消瘦痰中挟血,胃纳日减,前医责之为肺痨虚疾,施月华之属滋补阴津,以图润肺,则咳喘转剧。

医之误,误在未细询中病始因,病家初缘外感寒甚,寒盛而伤阳,中阳内损,无以温化寒湿则水饮内停,聚为痰饮。其形似尪羸,证似痨瘵,皆外观假象耳。其感寒为始,饮停为因,知其始因,则立法方药无误也。

三、活血舒络,治发热痛痹

石某,男,壮年。周身发热疼痛,瘈疭,神志不宁已年余,多方求医不愈。视其所服药方有白虎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左归饮、龙胆泻肝汤等。育阴、清热、解痉、蠲痹、平肝等诸法均寓,病证终不能除。
余细询始因,仍一年前在工地掘石,被土崩压伤,当即不省人事,经医院抢救后遗留此症。备述经过,甚感痛苦悲观。

诊之脉沉而带涩,此仍瘀血内停也。病缘于土崩压伤之后,必致气血瘀阻,瘀久则热;不通则痛;经脉失养,瘈疭则生;久治罔效,忧虑重重,神无所养则情志不宁。

治以活血舒络之法,佐以育阴清热
处方


桂枝10克 赤芍10克 丹参15克 丹皮10克 山甲6克 地龙15克 生地10克 制乳没各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服药一剂,即感周身轻松,热痛俱减,越日来诊,喜乞更方。

告之:“药既对病,效不更方,可多服取效,非一剂之力能根除积久之疴。嘱再进三剂,亦嘱以调理宜忌而去,随访病愈。


医之忌,最忌不辨病因机理,而对证施方。前医予白虎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者,虽其均为仲景经方,然此症非为热痹或寒热错杂之痹痛者,以其未有风、寒、湿、热之痹因故尔。

予左归饮者,仍拘泥于滋水制阳而清虚热;予龙胆泻肝汤者,仍拘泥于平肝养筋以除瘈;更有头痛医头,足痛医足者,施单验方药以图速效,而皆误在未溯本求源,辨其热、痛、痉、忡之致因。
若医者初诊时,能循循善诱得其伤后诸证蜂起之详,自能豁然明了,可获定见。

四、胜湿益气,治十年头痛

盘石村,周性妇,年五旬有余,常患头紧痛,肩背困楚,时发寒热。已十余年,先后赴西安、铜川等医院求治。中医多予川芎茶调散、通窍活血散或甘温除热之剂,西医多依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治疗,而未见显效。因余为其母治愈多年痰咳证而恳为处一方试治。
察其形体、气色均无大异,舌苔白厚,脉濡稍数,且能操劳家务。遂细询其患病由来,告曰:“此病得之大惊后冒雨,已十余年以前事,至今不能脱然。”余思治病必求于因,得其因,可以试矣。

忆及一老医曾言:“凡夏秋之季,途中冒雨而病者,其湿最缠绵不除,只须服人参败毒散胜湿而益气,自愈”。其妇痛而困楚,知湿邪留滞;湿郁经络,脾之升降气机不利,则多见寒热。然余哑声自问,虽湿性粘滞,缠绵难除,而此病已十载,难道竟有阴湿之邪十年不去哉?良久思之,奈何束手无策,先疏方予数剂以试治。

三剂过后,疗效殊出所料,寒热未发,困楚大减,病家甚觉周身爽快,如释重负,后减量调服数剂,十年顽疾得除。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实前人从实践中得来之宝贵经验,记之以告同人。


头痛一症,亦不外内外致因之别,前医予川芎茶调散,方中虽有羌活、苍、芎等胜湿之品,但终以疏风散寒为本;予通窍活血汤者,虽祛痛著而难化湿。

本方胜湿且益气,贵在“夏秋之季而冒雨”的致因。我北方之地,暑夏多湿,秋雨绵绵,故湿邪多易袭人,且病久多伤气,益气强体又可逐邪外出。此亦前师施用人参败毒散之机理尔。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陕西名老中医经验选》(1988)丨书籍编者/杨文儒、黄洁、洪文旭本文作者/孙子武
荐稿/小贾校对/黄萍丨导读/依伊丨排版/宋衢视觉/十三丨值班、审核/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中医书友会
灵兰中医书友会,致力于中医成长。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每天分享精彩的中医内容,以书会友,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