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谈治学丨做学问没有捷径,看似最慢的路其实是最快的路

健康   2024-11-10 06:32   江苏  


中医书友会第404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更习惯于快餐式学习,打卡、赶进度,如果中医也这么学,仅仅浮于表面,看似进度快,其实根本不扎实,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很难稳稳地到下一个台阶。做学问没有捷径,时刻提醒自己,沉下心来! 


—本文约2769字,预计阅读7分钟—

谈治学

作者/何任
作者介绍:何任,1921-2012年,浙江杭州人。字祈令,别署湛园。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后随父学中医。曾开业行医。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临床长于内科、妇科病的治疗。喜用“金匮方”。对《金匮要略》的研究,颇见功力,著述甚丰。


一、认真读书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科学,使其达到精深的地步,并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这对我们医学科学岗位的师生来说,是一个重要任务。
为此目的,我觉得,首先要明确认真读书的重要性。为了使知识丰富渊博,第一步就应该把书读好。书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书本知识是前人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和阶级斗争中的经验总结,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而必须认真读书,取其精华,把一切有用的知识继承下来。

我们读书是为了从书本中吸取前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将得不到系统的知识。

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明确了认真读书的重要性以后,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读书的问题。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基本任务是学习,一个有高度政治热情的学生,也应该有高度的读书热情。
知识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历代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物,都是勤奋学习的。
像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家里很穷,他亲自耕作,抽时间读书,因而精通典籍,得风痹病后仍手不释卷,著成《甲乙经》。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博览苦学,参考了800多种医籍,东奔西走采访,以27年功夫,写成《本草纲目》。
这些说明发奋读书是做学问的基础。青年人想入科学之门,就必须认真读书。我们教师,即使是已经登堂入室的也同样要勤奋读书,刻苦学习,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青年学生首要的是打好基础,即使刚担任教学工作的同志,也不例外。
一切科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一环扣一环的。基本理论或基本操作未学好,就像整个链条断了一个环一样。做学问好像建筑宝塔一样,塔基越牢固,越宽大,塔身才越稳固,塔尖才能高耸入云。

学习医学,特别是学中医,基础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学术造诣的深浅。学中医,要打好古文、医经典籍等基础。

初看起来,打基础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似乎会影响学习进程,其实不然,这是事半功倍的聪明做法。如果只是将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地涉猎一番,便立即想往前赶学新东西,这样,日后势必重新学习已经学过了的知识,实际上不是快而是更慢了。
基础理论知识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中医来说,像“阴阳五行”、“四诊”、“八纲”及方药的临床应用等都应该很好地掌握。

四、熟读才能精思

“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这就是说读书要勤奋,要有毅力,要刻苦。拿中医来说,很多基本的东西,如药物的性能功用、方剂的组成效用、诊断的各种规律方法,都必须熟读背诵。

熟读背诵不等于死读书,熟读是为了便于领悟,便于牢固记忆,便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熟读了的东西可以长久不会遗忘,细心熟读,运用才会自如。

宋朝有个朱熹,他的读书法中有一条是熟读精思,要求诵读先定下遍数,他说:“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今人所以记不得,说不出,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他说得很透彻。

学习中医,需要背诵熟习的东西一定要背诵,这是帮助联系内容,帮助理解,帮助系统记忆的较好的方法,也是学习中医的传统方法之一,到今天仍然是一种可取的学习方法。

五、日积月累精深广博

要使我们知识丰富,今后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还必须注意学习得深和广,要将有关这门科学的资料,尽可能多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有句古话:“泰山不辞抷土,所以成其高,大海不捐细流,所以成其大。”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正是说明不断积累知识使其达到一定深、广度的道理。学习中医,同样是要多看、多读、多临床,才能积累较广博的知识。

从古代医学典籍、专论名著,直到现代的新知,都得浏览学习,即使是中医以外的古今有益资料也要随时留心。这对我们做教学工作的人来说,将是格外重要的。
做一个好的教师,决不能依靠几本教科书,在课堂上讲一堂课,往往要在课下准备大量的资料,要掌握较为广博的知识。这样,教师本身逐渐充实了,融会贯通了,在教学上也就可以深入浅出了,对教学内容也能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教给学生的也不再是生吞活剥的东西。
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保证质量。据个人的切身体会,对一个中医学术问题,往往要从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甚至从古代的文、集、经、史,或其他自然科学、哲学等方面去搜集资料,加以深透研讨,才能说明问题。
学习、读书、教学、科研,是为了继承、整理、研究、发扬,要做到虚心勤奋,要防止“浅尝辄止”。

六、踏踏实实坚韧不拔

我们在钻研、探讨一个问题时,必须掌握大量资料,要刻苦钻研,力求深入,不要怕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经说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要经过3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悟,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为了探索真理,已经忘我,虽然人瘦了,憔悴了,还得深入钻进去。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明历尽艰辛,一旦开朗,终于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我们读书,研究学问,正是要采取这种坚韧不拔、刻苦钻研、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科学态度。任何怕苦、畏难、退缩、急躁、简单或者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的做法,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七、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做

我们学习中医,最根本的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理论才有用,理论本身才能得到发展。仅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中医传统的师带徒的方式,以及现在课堂教学以外的临床实习的安排,都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做教师的也同样要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统一。

有些人在学习的崎岖道路上,不是靠自己努力向上攀登,而是想让别人抬着走;遇到稍难懂一点的问题,自己不肯动脑筋思索,而光靠别人给予现成答案,这样是很难得到知识财富的。须知知识财富这东西,不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学问是世界上最老老实实、最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不仅青年一代要努力学习、刻苦读书,即使像我们这些多长几岁的教别人的人同样不能例外。“做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可见任何人都不能稍有自满。“虚心使人进步”,谁又能否定这一真理呢?
学习不是个人的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更不是个人主义。我们要为人类服务,要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努力工作。同时,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何任医话汇编》(2012)丨书籍编者/何若苹,徐光星整理本文作者/何任
荐稿/小贾丨排版/宋衢校对/灵芝丨视觉/十三丨导读/依伊审核、值班/居业。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中医书友会
灵兰中医书友会,致力于中医成长。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每天分享精彩的中医内容,以书会友,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