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这两天,家长群被这张截图刷屏,说是要取消学区房了。我赶紧翻了翻,不是取消学区房哈,没那么激进,就是取消学区限制。
按照连云港原先政策,一套学区房每隔几年才释放一个对口学位。现在取消这个限制,只要是这套房子的产权户口,都可以上对口中小学。
核心目的当然是加速房产周转,但也可以看出,学位不紧俏了。
为了更好理解这个政策,看另外一个消息。
前几天还在跟做HR的朋友聊,说现在稍好些的企业招聘,基本就分C9与普通985。而且是第一学历哦。毕竟高考在考验综合能力上,是最硬核的。
结果今天就看到了这个。
上海金融管培生,第一学历卡死C7。
啥C7?就是TOP2+华5。清北复交、南大、浙大、中科大。C9里的哈工大和西安交大被请出去了。
可能又会有家长抱怨说学历贬值。这不废话吗朋友,三十年前大学毕业生几十万,现在千把万,没贬值就见鬼了。外加经济下行,招工岗位锐减,单位可不赶着往塔尖尖薅人吗?
所以你看到了,原先211还算个事儿,后来普通985不耐造了,再接着C9占据赛道,现在又有了C7。
一样地,毕业生想hold住好单位,唯一途径就是让自己也稀缺起来。可问题在于C9这玩意儿,真不是想想就有的。
这种情况下,短时间会带来极大焦虑。这就是家长越来越往死里鸡娃的原因。
为什么我认为只是短时间?因为日子一长,大家就会明白鸡娃无效,纯属花大力气搏苍蝇肉,也就不那么执着了。
福建省985录取率2%。211是5%。100个孩子中,只有2个能上985。但100个孩子中,有95个在卷。赔上健康赔上亲子关系赔上家庭财力。没必要嘛。
偏偏教育又在明显转型,选拔成了筛选重点。题型讲求灵活,考察思维为主,基础题慢慢缩编。
前阵子有好一些家长认为北京中考改革很爽,当时我就说了,这下子可以大肆出难题了。结果呢?今年初中考试,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大量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目。不超纲但很灵活,比超纲更让人绝望。
会就是会,不会的挠破头都没用。想上塔尖,努力是次要因素,天赋成了那根指挥杆。
这也是为什么连云港的学位不再吃香的缘故。
因为家长渐渐想开了。绝大多数人也就普通本科,工作都是个谜。别说学区房,就连补课费都不一定赚得回来,拼那命干嘛?
相反,天才对额外加餐的要求真不那么高,只要规则透明稳定,就能冲出去。怎么比?
其实,不需要等家长看开,国家已经提前给安排上了。
2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等17部门联合提出,要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育人机制。并且提出了具体实现时间,2027年之前所有县全面建立。
这个事儿好。大家注意,这里有一个社会参与。
参与做什么?还像现在这样课后继续补课?不能。大概率就是非学科类的。
孩子课后可以自由体育或手工,或社团活动。摆脱“小眼镜”盛行之风,把体魄练起来。
其实,进入社会后就懂得,除了极少数真正高科技工种,其他的都需要体力。
科研吧,实验室熬夜常有。计算机35岁危机为啥?无非精力体力双双落败。基层公医师,哪个与体力无关?真正只靠脑力的少之又少,很多号称技术活,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儿。
因此,牺牲健康去拼极小概率的稀罕文凭,当然不划算。
更勿论职业工人。
顺带提一嘴。咱们现在还是看不上职业工人,很多人没有发觉,这个行业越来越热了。
前阵子ZMN维修不是又出事了吗?乱收费到离了大谱。事实上,这么几年下来,ZMN被投诉不下几十次,为什么还有人下单?找不到可靠的师傅啊同志们,只能盲目相信平台。
我前阵子在线上买几件家具,发现每个品牌线下合作安装的就那么固定几个。跟师傅聊了聊,工资绝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狼狈。而且,工作时间弹性大,部分品牌商会组织培训,做得好可以达到稳定。
可以想象,越往后,好的职业工人越吃香。收入至少不会低于当下市场的普通白领。再往后,恐怕一般家庭都要像欧美那边的,自己学些动手活,主要是师傅请不起了。
回到教联体。
做得好能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卸掉部分老师课外负担,家长上下班寒暑假孩子也有个去处,学习、运动游乐、与休息达成相对平衡。
只有一个问题,谁是带头人?
学校不可能。你也看到了,17个部门联发,学校算个鬼。
因此,需要政府建立一个统筹平台,社会机构进校园,或是学校有偿自行组织。政府部门担负起监督指责,真切落实非学科严格执行。否则教联体没意义。
费用这块是关键。社会机构和学校提供服务,光光家长出钱肯定不现实,因此,政府补贴多少,也代表了做这件事的决心多大。
家长放下鸡娃执念,学校场地保证了起码的安全底线,政府扶持资金外加有效监督,让大多数孩子在健康平衡的环境中成长。
“卷”字诀退出普通家庭,随着高科技集中,其他行业多元化,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这就是接下来“教育转型”的核心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