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课后补充的角度,聊聊如何在福州一中与师大附中之间做选择

教育   2024-11-17 19:48   福建  

今天在高铁上翻看前面留言。趁着坐车间隙,碎碎念几点。

1、课内不讲课外讲,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主观上应该没有,客观上一定有。

啥意思?

高中老师的考核指标中,班级成绩占较大比重。

那么假定老师甲课上不讲,指望课后收费时间来个畅快淋漓,创收与班级成绩两不误。

可是你想想哦,是不是这个班所有孩子都会集中到老师甲的课外补习班?

事实是,除非极强硬的特殊引流,否则做不到。那你说,老师甲课上不讲是为了什么?为其他补课老师做嫁衣裳?到头来,费尽心思,既收不到本班孩子的钱,还作践了班级成绩。真没必要。

再者,假设家长选择补课老师是自愿的,老师甲课上不讲,势必在家长群里造成不良印象,那么,家长再选择这位老师补课的概率有多少?除非老师甲的咖位大到非此不彼。

还有,高中内容繁多,每堂课滞留一点,每周课后两小时一定能讲完?还要做提升培优?没有哪个老师有这个把握。

因此,从老师主观角度,课上留一手课后收费讲,几乎不可能。

那为什么客观上又是必然?

一般来讲,教学大纲进度在年段各班级基本统一,但是,基于每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老师的教学手法有不同。

举个例子。某班50个孩子,1090-9520851575570分,老师会怎么教?绝大多数是取中间值难度进行教学。

以这个班级构成为例,老师的教学难度大多会维系在75-85之间。小时间段兼顾90分难度。

那么就会造成这种情况,70分的孩子听不懂,90-95分的吃不饱,75-85分的想提升。

这时,孩子们上课外班就会发现,咦,老师课内是真不讲呢。

对吧。就是这么个现象。

因此,就客观而言,老师不可能在课内将每个孩子需要的全部内容都讲清楚。其实,咱们在高中扩招之下,教学匹配产生错位,最终将形成两套学校体制中很早就提出,随着高中扩招,与定向生比例加大,课外培训只会愈演愈烈。

2、补课真有“补”?

补课的实质,就是每周多上两节课。可这样就够了吗?

家长们经常说某所学校抓没抓紧。

所谓的抓紧,大概率就是指在课堂之外有没有引导孩子将知识消化落实到位,做到真正吸收学会。

具体手法包括课后作业、单元练习考试,以及各种针对释疑跟进。

通过以上一系列行为,孩子们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自己的思维系统,到需要应用时随手拈来。

如果只是课堂学习而没有课后抓紧,知识很容易浮于面而逝于行。听会了,但实际做的时候,就废了。

这个道理落实到补课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补课没有老师后续跟进落实,那就只能靠学生自己。

课后及时自行消化,完成相应练习,并且联系课内相关,将补习所得嵌入课内,增加知识系统的深度广度,达到拓宽。这样一趟下来,补课才是不虚此行。

由此可见,补课分分艰难。

相反,一些孩子觉得既然课已经补了,后续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去思考。可以说,除非天赋异禀,这样的做法,补课效果不会超过三成。

由此可见,自行消化这件事,考验着每个孩子的自觉性与理解能力,恰恰是,此二者能力强的同学,校内成绩本身就不会太差。

所以,补课这件事一定是强者愈强,弱者收效甚微。

说到这里,可能有家长郁闷了。补课又不行,校内又参差,何解?

3、如何选择?

网传附中新上任罗校长提出“附一三”,点燃附中学子。

这个说法是否靠谱不做评价,但若确由罗校长口中所出,至少明示了附中与一中存在着各异且难分高下的方面内容。

附创不用说了,前几天看到附中往届家长做的,24届附中平行班高考录取全国“蹭饭图”,虽然不齐全,但看上去确实很漂亮。

附中向一中逼近,已是不争的事实。其较之福州一中教学,有一个明显的法宝,就是重点班。

重点班和平行班并举,使得附中教学针对性更强。同个班级里,学生的水平尽可能统一,老师上课就更贴近大多数同学。

一中则不同。2020中考之后,生源削弱,全员平行情况下,同个班的学生实力呈越来越分化状态。这点不多解释,上一篇讲很多了。

为了适应这样的分化,老师上课难免出现偏差,“吃不饱”的与“听不懂”的也越来越多,家长不得不加急校外加餐。

这是一中近几年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是全员补课之余,效果还不很明显,教育综合效益落后,外加一中依旧散养。

有家长可能不同意说博主,附中不照样补课吗?

不一样。举前面的例子。

一中班级,1090-9520851575570分,这种情况分析过了。

而如果在附中,

1090-95分去了重点班,平行班剩下20851575570分,那么,教学重心后移到75-80分。

那么我问你,同样是去补课,75分补到85分,与85分补到95分,哪个需要的理解力大?当然是后者。由此,一中学生通过补课提分的难度更大些,

外加附中日常教学确实比较抓紧,这对促进孩子理解有帮助。

一句话,一中教学分化情况下,学生需要自行扛起分数偏差,而附中在重点平行并举之下,分数偏差被分级消解削弱,而后才转移给学生。

很明显,对于中上理解力的孩子而言,附中模式更适合他的成长进步。

这就是2最后疑问的答案。

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想清楚,孩子的自觉性与理解能力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是双双绝佳,一中的放养可谓如鱼得水海阔天空,不一样的青春就在眼前。

而如果只是中上,家长又确实很在意高考成绩的话,附中或许是更优解。

黑三子
人生海海 遍地故事与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