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屏东中学押中过中考数学题,说明题感还是蛮上道的。他们家的语文卷出得也一向不错,这回初三月考摆了这么个材料作文,蛮有趣。
为什么说这个材料命题有趣?因为它突出了辩证。类似上届市检卷作文,但这回更明显。
快与慢,一对矛盾如何并肩共处,并被有效利用,这是辩证的经典道场。
不同于单一道理论述,辩证意味着融合冲突。文章是否饱满自洽,考验着学生的思维宽广与维度深浅,还有就是素材积累。
有人说那我写记叙文呗。
朋友,记叙文要将矛盾阐述到位,在细节描写与承接安排上,比议论甚至更难。
就以往初中阶段的要求看,这是一个突破。如果这种命题成为常态,初中语文将一跃数理之上,成为中考最大拦路虎。
2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和议论文开始平分天下,很多以前不重视议论文的初中校,也开始将论证解构提到初二来讲。
但严格地说,初中所谓的议论文,跟高中其实不是一回事儿。前者更“抒理”些,倾向将观点用类似抒情的方式表达,结尾往往还要求上情怀价值。后者才是辩证。
初中的作文套路在高中行不通,导致大多数孩子高一需要一段生硬的思路转换。所以经常会看到,初中语文杠杠的孩子,到高中难以适应。
换个角度也可以这么理解:初中考试的标准,不足以筛选出适应高中学习的孩子。
这也是中考改革的内因。同时,也体现在这回的教材改革里。
咱们在我详细对比了新旧教材的内容要求,发现学生只要有这个习惯,以后的成绩就会很难上去里聊过,新教材对于语文的要求,就思维和情感赏析方面,都有质的提升。
全面阅读,意味着整体情境的考量。换句话说,对语文的要求,绝不仅仅停留在以往的片段理解,整体考量起底了完整的底层辨析与行文的逻辑。
辩证,就蕴含在整体情境之间。
若不具备辩证思维,将难以承接全篇阅读的思考当量。
因此可以说,这趟教材改革,就是奔着初高衔接去的。
那么,两相对照之下,2025之后的中考语文趋势怎样?
3
首先,阅读理解字数逐渐增加。赏析题往深广方面探究。
新教材要求的全篇阅读,必然导向这类型命题的改变。必然。否则无意义。
事实上,看看江苏上海的语文中考卷,感情赏析早已经甩开福建几条街。
当然,咱们大福建也不都是虚的。市检卷语文科多看看厦门、泉州、三明,个人觉得是阅读题出得不错。平时期考卷可以拿嘉兴南京厦门的练练,比买练习本强。
其次,注意语段练习。
咱们语基中的有一个题型,叫语段练习。病句啊排列啊填空啥的,对不对?那个对训练行文逻辑有帮助。
最后,训练辩证思维要提上日程了,语文最终押点必定在这上面。
怎么练?拆解满分作文。把满分作文庖丁解牛,按架构大卸八块,学学人家是怎么写的。继而,在自己的练习中去训练纠正。这个是大功课,有空时另开一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