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教育短视!教育部提出2024新方向,将彻底改变教育现状。你的孩子在哪一边,直接决定了接下来要怎么学

教育   教育   2024-03-26 18:23   福建  

教育部前几天提出2024基础战线,要求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缓解升学焦虑。

这个提法意味深长。看到家长朋友的留言,大都停留在取消托管普及高中之类的老梗,显然没抓住要点。咱们结合最近几次政策变化,来聊聊这句话到底说了什么。

1、去功利化和短视化什么意思

念书只为分数排名,叫功利化,为了升学往死里鸡娃,叫短视化。整治二者的意思,就是让学校家长不要光看成绩,要兼顾孩子的思品,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家长很激动立马跳出来,说中高考指挥棒不落地,不看成绩算什么鬼?

说得没错,但这是家长自己的想法,咱们这会儿讲的是教育部的想法。你知道的,没什么事可以撇开立场讲道理,甚至于,立场常常就是道理。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2、筛选人才的方向

科技强国迫在眉睫。去年下半年教育部就提出要求,迅速加大理工科选拔,尽快为国家筛选出一批高科技人才。

因此,接下来会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学校教育宽松,但竞赛联赛,包括各种明里暗里的拔尖此起彼伏。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可以参加重高学科夏冬令营,接受集中教学与考察。一批孩子会提前进入培养赛道。

顺便提一嘴,这个方面的培养,不是学校以及一般校外能做到的。要不靠孩子天赋,要不就是砸重金谋名师,总之,与一般家庭的那种努力,没啥关系了。

其实这个事我们在取消课后托管,是意料中的事,预示着教育的手法再一次重大转变中已经提到,一些地区陆续在给课后托管解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以后筛选的重点是高科技人才,需要智商真实在线,绝不是校内多上几节课可以解决的。

那有家长问了,你一边选拔去,学校干嘛要宽松?

3、除了少部分高科技人才,国家需要的大多数国民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本质是,除了高科技之外,社会上其他活由什么样的人干最合适?

首当其冲,健康。身体健康很重要。其实,高智商之外的很多工种干到最后会发现,谁的体力好谁的业绩高。为什么35岁对程序猿是个坎?本身就是个体力活。

还有人说技术含量。工作久了就会发现,除了高科技,其他工种的技术很多是熟能生巧。替换门槛不高,相反,年纪和精力是首要。

那心理健康重要不?这么说吧,如果心理不健康,身体越健康有可能越吓人。

再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平。

现在情况是,那么多人鸡娃,把娃搞到挂瓶了还在写作业,对国家而言就是得不偿失。你想啊,孩子身心都搞残了,以后社会基层建设靠谁。

因此,学校起头降低知识强度占比,是很有必要的。

4、一边双减,一边鼓励校外培训

这回同时发布的是关于教培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校外培训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家长犯迷糊了,又是双减又是鼓励的,到底想干嘛?

其实,这回双减让一个事实浮出水面,那就是课外辅导的369等。双减前谁都可以上课,大家也没想太多,双减后发现,自家上不了,却完全不妨碍有钱人家happy。那玩法儿,一般人两个手掌数不过来。几个家长私底下租别墅酒店围小班的,都是寻常操作,一对一私密辅导,请家教,找京圈儿,数不胜数。

前两年不是清北高价家教吗?后来又说是谣传。我当时有私下问了问京沪老同学,说在人家那地盘根本就不是秘密,别的也没细聊。

再加上近一两年各种升学内定名额的事情被捅出来,大家伙儿都坐不住了。反正现在一有某某教授专家出来劝“不鸡”,网友论调基本就是“专家的孩子还需要考吗”。

这回重提校外培训的目的,也是为了缓和家长这方面的焦虑。再一个就是经过2年的行为习惯强行扭正,家长参加教培的意愿也减弱了。

5、学历贬值

2000年大学毕业生不到95万,今年的毕业生逼近1200万,外加经济下行工作岗位锐减。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是要下基层的,甚至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辛辛苦苦挤爆独木桥,临了还不如一个大专生赚得多,很难接受。

上社交平台看了看,越来越多家长开始计算教育成本。小到择校费培训费,大到学区房投资偏偏现在又在泄洪似贬值,还有出国,外加各种全职陪读,计算器扒拉扒拉一加总发现卧槽,以孩子的毕业收入,回本得是猴年马月。非常闹心。

所以很多家长干脆选择了躺平。反正都那样,干嘛作践孩子?做人嘛,务实很重要。

6、结论

随着以上因素综合发酵,以后教育会慢慢过渡到类似西方,精英一群,快乐一群。

能掐尖的走高科技道路,一旦发现自家娃不是那块料,加上校外投入又拼不过别人,就业嘛也就那样,,索性图个轻松愉快亲子融洽。

吃好睡饱养好身体,练熟一门技术,日子也大致过得和顺。以后高科技强国,财富虽然积累得更集中,但社会也会释放出更多福利。

回到开头,家长还纠结在要不要课后托管上面的,可以这么说,接下来的一些城市,课后这块一定会放松,即使还有设立,也不会强制参加。至于普及高中,教育部态度很明确,想上对吧?没问题。从综合高中开始一步步放开,加大普职融合。不就是培训几个能教高中知识的老师嘛。

还有家长呼吁指标尽快100%到校。这件事我在喊100%指标到校的家长,怕是要落空中解释过,就算100%到校,重高名额也一定会加速集中到理科尖子头上。因此,这件事家长大概率不需要惦记了。

说到底,这些都不会是以后的重点。以后的重点是掐尖,以及其他孩子的快乐学习。家长不要焦虑,鸡娃不要极端,大家和和气气。


黑三子
人生海海 遍地故事与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