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匈奴内乱,聊聊如何真正落实“教师减负”

教育   教育   2024-04-27 09:22   福建  

就这个月,中央教育工作组印发了一道“教师减负”的通知,人民日报给拟了个大标题“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咋一看有点好笑,稍一咀嚼,又很尴尬。规范社会事务进校?也就是说,社会事务进校没问题,不过记得姿势要漂亮哦。这不扯吗。

干实事的人都知道,“规范”这个词意味深长。怎样才算规范?怎么规范?但凡直接说禁止,或退一百步说限制,都比“规范”有料。

从这个角度讲,所谓规范,不但不准备规范,反而有那么点助长的意思。

周末将通知转发到教师群,果然一片死寂毫无波澜。当然,也可能正在集体学习通知精神,会后交一篇800字心得体会。

很多人认为,老师的负担来自于过多形式化。你看嘛,教案计划总结是应该的,但教研组三天两头师德师风训诫是个什么鬼。强国学习,心理健康,文件精神传达会议,一切末了,都逃不过800字小作文。

对,并不是只有学生厌恶800字。

没完。安全平台,各种APP答题,组织家长投票,催孩子医保,反诈宣传,溺水宣传。还有更离谱的。那些八辈子都轮不到老师头上的事,包括但不限于驱逐学校方圆几米内的小摊小贩,给不带头盔的家长做思想工作,等等不等。

很多人埋怨形式化。其实,若你多了解会发现,形式化绝不独独学校仅有。机关,事业编乃至国央企,形式化就是个通病。甚至于,比起核心工作,形式更代表业绩。

怎么说呢,冲着解决问题开的会,得有大半时间在扯。你按这个时间比例去划分形式与实际工作,会发现学校不过就是个同类项。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减越多”的缘故。因为每下达一个减负指令,形式化必须占走50%以上,那还减个毛啊,不累死算命大了。

我当然不是说形式化正确,我的意思是,教师独有的真实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为什么丢给教师那么多额外任务,却理所当然。

首先,你得是可欺负的,对吧。这个很好理解,咱们也不方便展开讲,反正懂得都懂。

其次,你得是有利用价值的。这个太重要了。可以说,除了钱之外,老师身上可揩的油不要太多。

你想想嘛,但凡娃是亲生的,家长都得卖老师三分薄面。能阿谀奉承的,绝不停留在赞美层面。自个儿低声下气没关系,老师高看娃几眼就值回一个亿。

不戴盔被领导逮着最多老油子几句,要是被老师盯上,不说娃在班上会不会被点名,就说留个不好的印象吧,指不定哪天被另眼相看。你可太担心了。

请注意,我不是说老师会这么干,我说的是家长的心理。

瞧见没,就是这么个逻辑。老师手里拽着便利资源,要做什么事的,可不逮着你拼命薅嘛,偏偏老师又好欺负。税务局也有便利资源,干企业的都把这群爷当祖宗哈着,你说那我这就登堂入室,使唤税务小哥午休时间去抓小摊贩?想什么呢。

那你说怎么办?给老师减负已经喊很多年了,结果如何?我记得是不是去年底,有个年轻教师跳楼?这是桩个别事件,但至少提醒了老师已经不堪重负。

但这事不办又不行。升学在这搁着,老师无力教学,意味着千万家庭的希望壁垒被冲垮。

有没有办法?

不得不说,简单粗暴有时真的很有用。哪些东西是多出来的,放回去就是了嘛。放回哪里去?哪来的去哪儿。举个栗子。

催社保的就该是社保局。反诈,难道不是公安同志的事?实在需要以学校为管理单位的,可以部门进校工作,也可以学校专设行政岗位。还有那啥,防溺水宣传,社区街道吼一嗓子不给力吗?诸如。

社会功能轮动起来,谁谁都别偷懒。撂下多余的担子,让老师把教学切实扛起来,还学校个清净地儿。

那你说那些部门会同意?会同意的话能现在这样?

咱汉朝时期有一个匈奴头领叫冒顿,这货没当上单于前做过一段时间的人质,放回来后就跟亲爹,也就是老单于不对付,一心想着篡位。

有一天,冒顿找属下开了个会。他说啊,自己制造了一种箭,射出去时会发出哨子声,大家都听得到。啥意思呢?以后哨子箭射向哪,属下的箭就都要跟向哪,不听话的就地领盒饭。

第一次,哨子箭射向冒顿的马。部分属下跟射,还有一部分觉得怎么可能呢,那可是太子心爱的宝马。冒顿立马把这些人杀了。第二次,哨子箭射向冒顿的宠妃。还是有部分下属觉得不可思议,很犹豫。冒顿又把这些人杀了。第三次,哨子箭在野外射向老单于。这次没人迟疑,万箭齐发。

看到了吧?服从需要威慑力,威慑力哪里来?说一不二的奖惩。我很怀疑冒顿学的是咱老秦家的商鞅。不一样的是商鞅给金子,这货就比较狠,爱扒拉人头。

因此,难不难办,关键在于想不想办。各家把任务领回去,往后谁再往学校派,作主的老大先回家蹲着。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好使。绝不含糊。

这样搞两次,我就不信这个负,减不下来。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这不小题大做吗?你要考虑到,教育是大事,它关乎的是啥,我都不用多说。

当然,咱们和谐社会不同于砍砍杀杀,说的就只是这么个理儿。


黑三子
人生海海 遍地故事与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