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声音即兴工作坊

文摘   2024-12-23 20:01   北京  



声音即兴工作坊




 2024年12月16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在德国大使官邸完成了一场声音的疗愈体验。活动以《变-Wandlungen》展览为灵感来源,在王文婷老师的带领下,参与者们通过即兴发声创作的方式,体验了为期一个半小时的听觉与想象结合的奇妙之旅。















1

活动缘起




由于本次展览的抽象艺术作品和流动的空间特质带有一定的音乐性,所以王文婷老师配合展览策划了一次以即兴声音表演为介质的艺术疗愈工作坊。







“Wandlungen-变”-凯瑟琳·冯·瑞星博与何健联合艺术展,由王文婷策展,于2024年11月12日在德国大使馆官邸开幕。






来自德国的纤维艺术家凯瑟琳和留德归来的何健在作品的对话中,呈现了自然能量的转化与多元形态的生成。尽管文化渊源不同材质不同,但艺术品本身表达的内核形成的对话感使得展览和谐却又碰撞出无穷火花。





2

活动流程




1

展览参观


在活动开始之前,为了帮助大家建立对空间的熟悉感和信任感,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并介绍了展览。






本次展览展出凯瑟琳大型纤维艺术装置“莨·鞣 Shuliang·Cocoon装置的体量与使馆官邸的中庭空间尤为契合,装置高高挂起更是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凯瑟琳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材质“香云纱”的启发,而何健则在创作中主动探索纸张的质地与可能性。他们的作品相互辉映,将官邸转变为一个拥有奇幻魔力的空间。








2

熟悉器具


老师依次向大家展示不同的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其独特的音色,参与者们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






工作坊中老师带了各种乐器和发出声音的物品,包括儿童玩具和矿泉水瓶,也请同学们各自带来了自己的发声物品。





同学们自己准备的发声物品




3

发声接龙


大家通过简单的发声接龙亲自体验了不同器具的独特音色。每个人即兴发声,从一个音节过渡到下一个,在声音的表达中进行了简单的破冰,逐渐与对方建立了新的联结和信任。






在过程中,我们遵循“yes and ”即兴共创原则,接受各种随机性、偶然性的发生,并用自己的理解来发展作品的故事线、丰富画面。



大家用音乐代替语言,通过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想法,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心灵的沟通。





3

活动总结




活动圆满结束,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新奇又精彩的声音治疗体验,不论是乐器本身美妙音色的疗愈性,还是在接龙中同伴们的相互配合,都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与愉悦。






参与者1: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如此专注地聆听和感受声音的魅力,而这次体验不仅让我释放了压力,更让我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有所提升。












参与者2:我平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一直对于参加团体性的疗愈活动感到紧张,而这次声音工作坊不需要我们用语音来表达,这让我觉得轻松许多,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通过艺术治疗,他们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他人的内心世界,这种体验是语言交流所无法替代的。此外,这种方式还激发了参与者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自我。总的来说,这种交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现,更让人们在不经意中找到了彼此的共鸣。



未来,艺术治疗工作室将继续举办相关活动,致力于为个体提供更多心灵关怀与艺术疗愈的机会。让艺术成为舒缓心灵的力量,让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能在创作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艺术治疗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由赵力教授主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的需求,是为了艺术机构、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行业培养人才,而成立的专业工作室。其教学宗旨,顺应艺术治疗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根据专业结构及学术要求,使学生在掌握艺术学、心理学、艺术治疗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艺术疗愈功能与艺术治疗机制,通过系统性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在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医疗、灾后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发挥“艺术治疗”的专业特色和社会意义。为服务教学实践和保障就业,工作室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系统、医疗机构、公司企业等展开合作,提倡合作教学,夯实考察实践,尤其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创新突破。





央美艺术治疗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旨在依托我校视觉艺术领域的丰富资源,致力于在高等教育框架下构建艺术治疗的中国体系,将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创造力培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美育热点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树立行业标准,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学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