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美愈: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社会实务联合工作坊”,十三位艺术治疗师、十二场艺术疗愈工坊

文摘   2024-11-07 13:41   北京  


2024年11月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社会实务联合工作坊”于中央美术学院顺利举行,该板块由VAGUS艺术疗愈师联盟发起人李颖(小米)担任学术主持。

 

本单元由13位长期一线服务社会的资深艺术治疗师所组成。这些艺术疗愈的社会从业者,在中小学校、高校、美术馆、医院、养老院、社区、商业中心、自闭症特教学校、乡村学校等多元应用场景,均有丰富的艺术疗愈实务经验。其服务群体,覆盖儿童、青少年、成人至老年人。“社会实务联合工作坊”包括12个不同主题的艺术疗愈工作坊,涉及绘画、拼贴、绘本、音乐、游戏、舞动、戏剧等多种表达艺术疗愈形式,给所有参与者带来一次独特的艺术疗愈之旅。而在本届艺术治疗师大会中特设本单元,更着眼于社会艺术疗愈的方兴未艾,希望通过本单元展现艺术疗愈社会工作者的整体风采与专业水平,并希望将其引入学院专业教育领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和相互激励。



01

通向身体的智慧与创造力

11月2日 9: 30-11: 30


以“通向身体的智慧与创造力”为主题,崔晓凤老师带领参与者关注和探索身体的感受,体会身体所蕴含的智慧与无限可能。工作坊一开始进行了两场热身游戏,分别名为“行走的一生”和“口香糖粘在哪里”。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参与者初步调动身体,感知身体的痕迹和信号。崔晓凤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个人中心取向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人们的韧性与能力,以及艺术形式之间的连接与统一。崔晓凤老师特别指出场域在艺术治疗中的重要性,认为对场域的认知和熟悉能为参与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在团体体验环节,工作坊结合深度身体冥想,探索身体的不同部位。参与者使用彩笔、彩贴和自然材料,借助绘画来增强身体觉察,关注内心的感受。最后,崔晓凤老师提到在自然环境、美术馆和文化旅游空间中开展的开放式艺术疗愈活动,强调这些场所为艺术疗愈提供了独特的背景与支持。



崔晓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游戏治疗师,国际人本主义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治疗师,VAGUS艺术疗愈师联盟中方讲师,儿童青少年个案1500小时+,促进表达性艺术疗愈团体3000小时+。



02

我的探险记

11月2日 9: 30-11: 30



刘嘉老师的工作坊主题为“我的探险记”。本次活动秉持“由艺术到幸福”的理念,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艺术创作来增进自我了解并促进人际关系。工作坊提供水彩笔、马克笔、彩铅和色粉等绘画材料,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四格画的形式创造自己的探险旅程。活动的第一步是过河,河边有一条通往森林的小路。走出森林后,面前是一座高山,想要攀登就必须越过山上的野兽;下山后,又会遇到守卫山洞的妖怪。爬山、野兽等意象潜在地象征着困难与内心的恐惧,参与者们通过直接表达描绘出潜意识中的感受。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理清了以往的困难与挫折。在包容与理解的环境中,参与者们尝试迈向了新的自我,完成了深刻的疗愈体验。



刘嘉

Adler University艺术治疗/心理咨询硕士,工业设计学士/人机交互硕士,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会员,上海心理学会艺术心理专业委员会员,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讲师/高级沙盘治疗师,翻译并即将出版书籍《洞见——阿德勒团体艺术治疗》(Insight into Adlerian art therapy: Through the lens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03

“人生盾牌” 拼贴画

11月2日 9: 30-11: 30



蒋惠君副教授的工作坊主题为“ ‘人生盾牌’拼贴画”,工作坊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帮助参与者找到并整合自身的力量与资源,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工作坊提供了拼贴材料、胶棒和绘画材料,参与者以一张空白4k纸为基础,剪贴创作属于自己的“人生盾牌”。工作坊主要展示了如何利用内外部资源促进个人成长的艺术疗愈体验,盾牌的设计不仅包括正面的成长元素,也涵盖了背面可能存在的障碍。在倾听他人盾牌背后的故事的过程中,也能促进个体间的理解与共鸣,并获得新的启示。通过创作实践,探讨了“艺术心理治疗”与“艺术创作即治疗”两种取向的理论与应用



蒋惠君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浙江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艺术疗愈”负责人。



04

童话中的隐喻、冲突及和解之路

11月2日 9: 30-11: 30



高璇老师的工作坊主题为“童话中的隐喻、冲突及和解之路”,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参与者探索内心情感并感受身体内在的能量。工作坊开始时,参与者们通过动态热身活动释放身体能量,激发情感流动。接下来的即兴创作环节中,大家编排了《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经典故事。在《白雪公主》的演绎中,“后妈”角色的扮演者通过与母亲形象的对话,感受到母爱的复杂与无私,逐步实现自我和解;而《丑小鸭》则反映出拒绝与接纳的内心挣扎,使参与者通过角色体验获得情感共鸣。高璇老师指出,扮演“坏人”不仅展现冲突,更是理解内心阴影的契机。在《小美人鱼》故事中,参与者通过小美人鱼的选择象征性地体验成长与独立的力量;而《幸福的汉斯》让大家在“得失之间”理解关系的阶段性与珍贵。通过《布来梅音乐会》的团体协作,大家找到彼此间的支持与共鸣。这场工作坊让参与者们在童话角色中映照自己,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互相建立联结,在隐喻中发现内在力量,共同收获了深层的理解与温暖。



高璇

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史博士,德国Galli戏剧中国区主理人,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使用“Galli戏剧方法”的戏剧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05

人生成长:开启英雄之旅

11月2日 13:30-15:30



英雄之旅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之旅,旨在逐步认识自我、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在每个阶段完善与创造自我,最终领悟自身与他人及宇宙的整体性。王远教授的工作坊主题为“人生成长——开启英雄之旅”,利用心理图卡工具(如欧卡)和绘画手段,引导参与者探索内心世界,梳理内在天赋。工作坊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卡牌、水彩笔和画纸。每位参与者首先抽取欧卡轮流进行自我描述,探索自己在事业、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组成。随后,四人一组随机抽取图片和文字卡牌,以“到火星探险”为主题共同创作故事,反思过往生命经验并挖掘内在潜能。最后,参与者将卡牌融入绘画,通过双人合作以画笔交流,共同创作艺术疗愈作品,并分享其中体现的人际交往模式。整个工作坊结合了具身交互的体验性引导技术,带领参与者沉浸式地开启属于自己的英雄天赋探索之旅,全面展望未来图景,赋能人生成长,开启英雄之旅。



王远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系副教授,中央美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跨界创意策划及整合设计管理,近年来深耕身心健康及艺术疗愈领域,持有催眠师、欧卡带领师、企业教练、脑科学教练等30张证书,累计服务700+个案,100+工作坊。擅长融合跨学科疗愈技术共性,协助艺术疗愈从学术研究到商业落地,实现疗愈生活化、大众化、全民化。




06

情绪画

11月2日 13:30-15:30



赵迎华老师的工作坊主题为“情绪画”。此次工作坊以艺术为基础,探讨参与者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形式将情绪外化并表达在作品中。工作坊提供了油画棒、水彩笔、色粉笔和各种颜色的卡纸等材料,参与者以一张空白卡纸或白纸为起点,在纸上绘制自己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传递到最终的绘画作品上。之后,他们将自己的作品裁剪并粘贴在自己编织的底座上。这一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参与者将情绪外化,并在创作过程中实现情感的表达,达到疗愈的目的。活动基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多种方式或媒介,以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参与者能够抒发或宣泄情绪,从而获得情感的释放与疗愈。




赵迎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VAGUS艺术疗愈师联盟特约中方导师,儿童自由绘画心理分析师,整合艺术疗愈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07

描绘身体的情绪地图

11月2日 13:30-15:30



園子老师的工作坊主题为“描绘身体的情绪地图”。工作坊以绘画为主要形式,加入音乐和舞动的元素,引导参与者与身体连接,探索并觉察自我情绪,通过艺术的形式与自己建立联系。園子老师首先通过介绍人的左右脑差异引出艺术何以疗愈,并介绍了表达性艺术治疗以及艺术治疗、艺术教育与疗愈性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接着参与者分组描绘出身体轮廓,在冥想中放松身心,连接身体,并选择媒材描绘身体的情绪地图。情绪是有能量的,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工作坊旨在引导参与者探索身体与情绪的关系,促进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实现身心的疗愈。在工作坊中关注当下的情绪感受,看见自己,和自己对话,通过思考自己身体的情绪地图中无意识使用的颜色、每个部位的描绘、选择的媒材和绘画方式等觉察身体表达的情绪。



園子

儿童自由绘画心理分析与疗愈师资培训讲师,孟沛欣博士整合艺术疗愈导师团导师,VAGUS艺术疗愈师联盟特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科院心理所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在职博士




08

描绘身体的情绪地图

11月2日 13:30-15:30



权江红老师的工作坊的主题为“这一次为自己而舞”。以舞动为主要形式,结合音乐和绘画,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次独特的体验。工作坊首先以舞动来连接自己的身体,随后通过打开和收缩身体等方式,探索自身并为身体发声,深入到自己的身体故事中。接着,参与者通过分组活动,借助道具探索和交流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活动的最后,权江红老师带领参与者从不同层面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形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身体绘画”。工作坊强调“为自己而舞”的主题,旨在增强参与者的自我探索与自我接纳能力,最终实现“为自己而活”的疗愈目标,参与者们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权江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外交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认证中德舞动治疗师,校园心理剧及即兴戏剧实践者。




09

温暖的伙伴

11月2日 16:00-18:00



工作坊“温暖的伙伴”由王红丽与邢斌景两位老师共同主持,以绘本《贝尔熊很害怕》为基础展开。通过讲述绘本内容、模仿角色行为,以及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参与者在团体游戏中探索爱与治愈、自我关怀的主题。活动将身体调动与绘本故事内容相结合,通过破冰舞动、角色代入体验、身体参与和团队游戏激发参与者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身体的舞动。最后,在王红丽老师的带领下,活动从故事本身转向实际生活,回归到参与者独特的回忆和感受,充分发掘故事带来的正向意义。叙事疗愈与舞动疗愈的结合,使参与者在分享中相互理解,在彼此的怀抱中感受支持,同时在角色体验中照见自身。



王红丽

绘本舞蹈创始人,绘本舞蹈品类开创者,绘本舞蹈艺术(美育)素质测评标准制定者,中华儿童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文化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际鼓励咨询师,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师,萨提亚家庭系统疗愈师。


邢斌景

绘本舞蹈编委、讲师,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发展委员会入库专家,儿促会艺术(美育)素质测评官,珐瑞精灵舞蹈创始人。




10 

“幸福五线谱”绘画/书写疗愈工作坊

11月2日 16:00-18:00



张琳若老师和张鹏老师的工作坊以“ ‘幸福五线谱’ 绘画/写作疗愈”为主题,旨在通过艺术这一核心媒介探讨幸福的“有章可循”,并展示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来诠释和表达幸福感受。此外,工作坊还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参与者提供了全面理解幸福的机会,同时通过艺术实践探索和表达个人的幸福感。工作坊提供了绘画和书写材料,参与者以一张圆形白纸为起点,创作以幸福为主题的作品。在张琳若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分组交流各自的感受并展开深入讨论。张鹏老师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阐释了幸福的“有章可循”——通过对积极与消极情绪的认知、对人际关系及重要事物的意义探讨,以及从过去成就中总结自身优势,我们能够有效提升幸福感。此次工作坊不仅深化了参与者对幸福本质的理解,也为追求更充实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张鹏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琳若(Lulu)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艺术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美艺术治疗系列进阶课程深度合作伙伴,小红书艺术疗愈头部博主,MBA|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加拿大。




11

重塑,是为了庆祝不完美!

11月2日 16:00-18:00



悦然老师的工作坊主题为“重塑,是为了庆祝不完美!”,通过多种艺术材料,工作坊将不完美转化为灵感,带来全新的体验,让参与者学会看见与被看见。在活动中,舒缓的音乐营造了放松的氛围,参与者闭上眼睛,尽情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感官,描绘出自己的形象。此外,工作坊还提供了树叶、油画棒、彩纸、超轻粘土和面具等材料,鼓励参与者对自画像和面具进行修改,并在旁边写下小诗,表达“我看见了什么”和“我可以怎样”。最后,参与者们进行讨论,逐一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重塑不完美的过程使大家意识到,生命中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而疗愈创作则是我们独特而自由的天地。



悦然(李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Art Soul Fun随艺顽家品牌创始人,VAGUS艺术疗愈师联盟发起人,艾瑞克森催眠体系催眠师,美国艺术治疗师协会(AATA)会员。




12

爱的储蓄:探索关系模式

11月2日 16:00-18:00



小米老师的工作坊主题为“爱的储蓄:探索关系模式”,以绘画为基础,帮助参与者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多元视角和感受,并分享和内化幸福情绪。为了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创作环境,工作坊结合了音乐和舞动,旨在帮助参与者从亲密关系中探索新的力量。在简单的破冰环节后,小米老师通过问答形式向参与者介绍艺术疗愈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并提出“真实感受”和“不评判”等原则。接着,参与者们开始闭眼用非惯用手自画像,随后通过讨论和冥想回忆,转入对一段亲密关系的想象和绘画。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通过双人小组互换作品进行再创作,帮助彼此回忆、认识到在亲密关系中深藏的、未曾发现的视角和感受。参与者们在分享环节中表示,在再创作和讨论过程中体验到了互相理解的温暖,许多人提到对方的再创作总是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工作坊通过绘画艺术的尝试,运用艺术创作代替语言交流,探索了“艺术创作即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李颖(小米)

北师大心理学硕士,爱因思心理创始人,VAGUS艺术疗愈师联盟发起人,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向前一步)心理专家,央视英文频道(CGTN)心理节目嘉宾,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专业校外导师,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会员。



     2024 艺术治疗师大会  


2024艺术治疗师大会,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起点,在持续一个月的活动期间,以“共享价值”为总主题,强调艺术治疗工作者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聚焦社会公众心理健康,践行“全民健心”理念。大会分为“院校单元”“社会单元”“特别单元”“拓展单元”,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演讲、工作坊、交流会、展览活动,结合线上、线下的开放性,展现国内外艺术治疗师们的群像风采、整体水平,也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社会心理环境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社会心理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





艺术治疗工作室

Art Therapy Studio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由赵力教授主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的需求,是为了艺术机构、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行业培养人才,而成立的专业工作室。其教学宗旨,顺应艺术治疗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根据专业结构及学术要求,使学生在掌握艺术学、心理学、艺术治疗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艺术疗愈功能与艺术治疗机制,通过系统性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在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医疗、灾后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发挥“艺术治疗”的专业特色和社会意义。为服务教学实践和保障就业,工作室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系统、医疗机构、公司企业等展开合作,提倡合作教学,夯实考察实践,尤其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创新突破。



艺术治疗研究中心

Art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创立于2021年12月,中心立足艺术与心理学两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实践、专业心理学、社会学等,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校内外、海内外的艺术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合作。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化艺术治疗专业学术框架及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治疗专业人才,组建国际化艺术治疗专业师资团队;着力推动中国艺术治疗行业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组织与实施艺术治疗师的教育、交流与督导;以年会方式加强艺术治疗领域国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开展艺术治疗教材和课程的研发,以及实验室项目。

央美艺术治疗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旨在依托我校视觉艺术领域的丰富资源,致力于在高等教育框架下构建艺术治疗的中国体系,将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创造力培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美育热点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树立行业标准,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学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