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已进入“全球处方”的新阶段——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侧记

文摘   2024-11-04 13:39   北京  


在2024艺术治疗大会举办期间,11月2日上午,CACIE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艺术教育专委会)、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承办。



教育:为人人,为未知,为未来


本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以“教育:为人人,为未知,为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中外教育界人士、驻华使领馆官员和企业代表等参加。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以“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为主题,聚焦艺术教育在促进全年龄人口身心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本届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上午9点,论坛开幕式正式启动,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蓓副教授主持。开幕式环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学会主席Francois Colbert院士,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前副校长Ellis Jones教授,国际艺术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林一教授先后致辞,纷纷表达了深入探讨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价值意义,并期待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深入交流,共同推动艺术教育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论坛的专题研讨环节,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系主任佟佳家副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围绕“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北京大学林一教授,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美国艺术治疗协会主席Nadia Paredes教授,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总监制张尧教授,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国家二级导演董宁女士,北京舞蹈学院袁禾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曹晓乔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葸静助理研究员等先后发言。


专题探讨结束后的圆桌论坛,仍由佟佳家副教授主持,以“‘大艺术教育观’下的身心观照——艺术教育的道与技”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价值。


林一教授开幕式致辞并做主报告


在题为《艺术与健康研究新框架》的主报告中,北京大学林一教授指出,艺术治疗已经从最初的“绿色处方”演变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处方”,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健康干预手段。她回顾了艺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对其有效性的论证,认为其不仅是对精神与心理疾病患者的帮助,更是全社会情感疗愈的重要活动。她指出,“艺术治疗”的概念主要属于临床的范畴,其对象主要针对患有精神疾病和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因此,若要使艺术在更广泛的范畴服务于人类的身心健康,首先要在概念上突破壁垒。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科学验证之后,艺术治疗已经进入医院、学校、社区等多种场域,从概念上,人们更多地使用了“艺术疗愈”来替代“艺术治疗”,充分体现了“艺术疗愈”概念的广泛的社会性,已经成为“全球处方”。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和机制上进行新的阐释和建构。她认为,要让艺术疗愈在整个社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健康发展,需要系统思维。她提出了融入人类学和复杂系统科学视角的“艺术与健康研究新框架”,建议整合国际经验和在地智慧,整合学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体系和行业协会专业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建立艺术疗愈行业标准和分层分级评价体系以及伦理监管的政策措施,培养满足“疾病治疗、疾病预防、主动健康、社会福祉、跨文化理解”五位一体需求的不同层次的艺术疗愈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实现美育浸润,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全年龄人口的身心健康。为艺术服务于全球健康和美好生活以及跨文化理解提供中国方案。


Nadia Paredes教授主题发言


此外,美国艺术治疗协会主席Nadia Paredes教授以《Healing Through Creativity: The Intersection of Arts Education and Human Well-being》为题的发言,分享了个人经历,强调艺术在情感疗愈中的强大力量,指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美学或技艺,更是促进个人与社会整体健康的关键。她提到,多种研究表明,艺术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深层次情感,增强认知和情绪能力,推动社会成长。她呼吁将艺术全面融入教育和卫生系统,用创意活动提升社区的联系与心理健康。


董宁女士主题发言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国家二级导演董宁,以《以艺养心——戏剧与观众的心灵对话》为题的发言认为,戏剧的独特之处在于真实时空中创造的心灵交流,这种交流能激发情感共鸣和思考,达到心灵的滋养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一部优质戏剧作品不仅养眼,更重要的是“养心”,让观众在感官愉悦中获得精神满足。她期望能够用舞台艺术、剧场空间达到心灵共享的目的,以文化人、以艺养心,助力社会精神生活的升华。


袁禾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舞蹈学院袁禾教授以《重视舞蹈疗愈 促进身心健康》为题,回顾了中国舞蹈疗愈的悠久历史,提到早在原始时代便有通过舞蹈疏通筋络、增强体质的记载,展现了舞蹈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有效性。她指出,舞蹈作为一种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人体动作激发情感和情绪,不仅有助于生理康复,还能积极地影响心理状态,形成身心健康的双向促进,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互动。


赵力教授主题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赵力教授,以《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语境下的艺术治疗教学》为题发言。他指出,20世纪下半叶,艺术治疗的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进,而我国的艺术治疗高等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他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专业为例,具体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相关创新,而跨学科融合是其发展的核心特征,包括了整合艺术治疗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社会实践,尤其是近几年来,致力于学科与专业的建设,除大量通过讲座、工作坊等机制建设之外,也打造出“艺术治疗教育大会”“艺术治疗师大会”等品牌项目,以及“双边”“多边”的学术交流会模式,在前沿性、专业性、国际化等方面形成了“央美实践”的特色,并以多元合作推动中国艺术治疗的未来发展,回应社会的多样需求。


曹晓乔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曹晓乔教授的《艺术治疗理念与美育教学建设》的发言,指出艺术治疗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解决情感问题,增强自信。在互动式教学中,许多学生给予了正面反馈,表示在真实的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了自我疗愈,她呼吁在美育教学中纳入艺术与健康的公共课程,设立艺术疗愈实践中心,为学生提供安全、愉悦的心理支持空间,推动艺术治疗人才的培养。


陈葸静助理研究员主题发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葸静助理研究员,以《结合数字技术的音乐干预在亚健康人群的应用》为题发言。她指出,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已十分普遍,亟需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干预。传统音乐治疗虽有效,但治疗师资源有限,结合数字技术的音乐干预能够提升干预的可及性和个性化。她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干预的成功案例,结果显示参与者的焦虑显著降低。未来应探索更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艺术治疗形式,以更好地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


林一教授在论坛闭幕辞中宣读了《艺术疗愈全球发展倡议书》,提出包括:界定艺术疗愈作为面向公众的系统性概念、建立国际相对统一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和国际艺术与健康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探索数字技术在艺术疗愈和艺术促进健康方面的应用以及联合发布国际艺术与健康研究最新动态等五项倡议,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为未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治疗工作室/ Art Therapy Studio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由赵力教授主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的需求,是为了艺术机构、艺术教育和艺术治疗行业培养人才,而成立的专业工作室。其教学宗旨,顺应艺术治疗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根据专业结构及学术要求,使学生在掌握艺术学、心理学、艺术治疗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艺术疗愈功能与艺术治疗机制,通过系统性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在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医疗、灾后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发挥“艺术治疗”的专业特色和社会意义。为服务教学实践和保障就业,工作室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系统、医疗机构、公司企业等展开合作,提倡合作教学,夯实考察实践,尤其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创新突破。


艺术治疗研究中心/ Art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创立于2021年12月,中心立足艺术与心理学两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实践、专业心理学、社会学等,致力于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校内外、海内外的艺术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合作。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化艺术治疗专业学术框架及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治疗专业人才,组建国际化艺术治疗专业师资团队;着力推动中国艺术治疗行业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组织与实施艺术治疗师的教育、交流与督导;以年会方式加强艺术治疗领域国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开展艺术治疗教材和课程的研发,以及实验室项目。



央美艺术治疗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旨在依托我校视觉艺术领域的丰富资源,致力于在高等教育框架下构建艺术治疗的中国体系,将艺术治疗的专业发展、创造力培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美育热点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树立行业标准,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学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