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
CHU SHU
回顾
12月7日下午,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联合打造的东城区“美育进社区”之“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项目第五场——“我与创作对话”情绪工坊活动在拾院工作室举办。本次活动面向大学生群体,通过平面绘画媒材的使用,引导同学们在活动中探索新奇有趣的绘画体验,发现自己的多元可能。
为进一步推进名城文化资源与名校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青春活力融入首都文化建设思路,将美育深入社区,“胡同里的艺术能量馆”品牌作为东城区“美育进社区”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深入社区调研,以艺术为媒介,依托绘画、冥想、肢体、手作等元素和媒介,深入挖掘展示艺术能量的无穷魅力,呈现、述说、传递更有温度的社区人文关怀。
活动于11-12月期间,将陆续走进东四胡同博物馆、南池子美术馆、文沁阁书店小街桥店、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拾院工作室、风尚美术馆、可能有书综合阅读空间、槐轩文化空间等东城区文化点位,打造“艺术+美育”的新型社区空间场景,带领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走进艺术,探索艺术融入生活的美好愿景。
拾院工作室,位于故宫景山片区,作为一处胡同里的艺文会客厅,这里常常发生着艺术与人文的奇妙碰撞。本次在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带领下,情感和创意通过纸笔间的摩擦在这里流淌起来,为12位参与者带来了一场对话自我的创造之旅。
活动流程
坊前准备
在工作坊开始前,带领者介绍了工作坊的目标和注意事项,邀请参与者在黄绿色的名帖上写上自己在本场活动中的昵称,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接力画创作
从一件自己脑海中出现的“事物”为开始绘画,或许是故事的开始,或许是空间中的某样东西,或许是某只小动物的脑袋,12位成员一次传递,共同完成了12张接力画的创作,也在随后的分享环节提供了不同视角的解读,发挥着各自的奇思妙想,为画面的构建与讲述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可能。
画出我自己
每位参与者在画纸上绘画出“我”的形象,完成后邀请大家思考在最近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对“我”很重要,它是一次成功的经历或是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他会对“我”带来怎样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上,在创作完成后与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将上述要素转化为绘画语言的。
如果我有超能力
参与者们每人抽取了两张“超能力卡牌”,想象如果我拥有了这样的“超能力”会发生什么,在上一环节的画面上继续创作。完成后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超能力是什么,拥有它之后我会变成什么样,我的生活会因为这些能力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总结合影
带领者总结活动,引导参与者将活动中从自我出发,观察自我,探索自我的尝试带入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分享与反馈
参与者分享(部分节选)
参与者1:
我的画变成了一个很欢乐的游乐场,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但是我发现这里有个西装革履的资本家和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这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
参与者2:
在天空上游着很多蓝色的小鱼,我觉得天空就像这样的,有着很多难以发现的生命与活力。
参与者3:
画面的右侧好像是一个励志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株小小的花生苗,只要把根扎得很深很深,就可以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蓝色的大树。
参与者4:
在画中我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眼睛,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很擅长观察的人,不管是观察自己还是别人,如果我有了读心术的超能力我其实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可能我会变得更加敏感,可能我再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了,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想变成这样。
参与者5:
在生活中大家第一眼见我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但其实我眼中的自己是很内收的,我不觉得这些超能力对我会是有用的,力量还是得从自己这里得到。
·END·
主办单位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
执行团队丨康俐、孙薪贺、周袁玉琢、陈万程
文字丨周袁玉琢
编辑丨陈万程
审核丨康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