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免费体检引发的闹剧让李阿姨陷入了困境。原本以为是好事,没想到却背上了7万元的巨额贷款。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贷款的收款方竟然是一家私密整形公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起离奇的案件。
01 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李阿姨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平日里省吃俭用,对于医疗保健格外关注。
上个月,她听说镇上一家中医院搞"免费体检"活动
,只需带上身份证就能参加,还能领礼品
。这对李阿姨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她兴冲冲地拉上两个好姐妹一起去凑热闹。
到了医院,三人按要求交了身份证。接待人员热情地说:"你们先躺在治疗床上,配合医生做个简单检查就行。"
李阿姨躺下后,医生拿着一个仪器在她身上扫来扫去。"这是高科技检查仪,能查出很多潜在问题。"医生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检查结束后,医生递给李阿姨一份单子:"这是检查报告,签个字就行
。"李阿姨也没多想,就签了字。
回到家后,李阿姨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您的7万元贷款已到账
。"她顿时傻眼了,赶紧给同去的姐妹打电话,没想到她们也都莫名其妙背上了几万元债务!
李阿姨急得直跺脚:"咱们就躺了十来分钟,连个药都没开,怎么就欠了这么多钱?"
她立马跑回医院讨说法。院长一脸无辜:"我们可没骗你,你自己签的字
,合同在这儿呢!"
李阿姨一听就炸了:"你欺负我一个乡下人不识字是不是?你良心不会痛吗?"
事情闹大了,调解员介入调查。他们发现,李阿姨手机上多了个叫"养分贝"的小程序,里面赫然显示有7万元贷款,而收款方竟是一家名为"魅力四射"
的私密整形公司!
02 案例分析
这起案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
1.合同效力问题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李阿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字,明显属于重大误解
,因此这份合同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医院以免费体检为幌子,实则诱导李阿姨签订贷款合同
,很可能构成诈骗罪。
3.金融机构尽职调查责任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养分贝"平台未尽到审核义务,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这事情光靠医院解释调解是不行的,当地警方必须介入,看看有多少人上当受骗!最终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03 案件看法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的"免费"往往暗藏陷阱。
面对医疗服务,我们要提高警惕,仔细阅读合同,不轻易签字。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网贷平台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你怎么看待这种"免费体检"骗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案例纯属虚构,只为普法所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