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老农去地里干活,路上捡到5350元,9天后老农还给失主,第二天失主说他丢了20000元,还把老农告了,法院判决出乎意料!

文摘   2025-01-14 23:01   江苏  

一场本该平淡无奇的拾金不昧,竟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

老实巴交的张大爷捡到钱后良心发现归还,却被失主反咬一口,甚至被告上法庭。这起案件的最终判决,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01 案例回顾 

张大爷是贵州某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年过六旬的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作。

一个平常的早晨,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走到田埂上时,他突然看到地上散落着一堆红色的钞票

"哎呀,这是咋回事?"张大爷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见。

他蹲下身仔细一数,竟然是107张面值50元的人民币,总计535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张大爷心里一阵激动:"这么多钱啊,真是天上掉馅饼了!"

他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便将钱揣进了口袋。回到家后,张大爷将这件事告诉了老伴。

"老张啊,这钱来路不明,咱可不能要啊。"老伴提醒道。

张大爷却不以为然:"哎呀,这是捡来的,又不是偷的抢的,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白捡钱还得还回去?"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大爷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良心的谴责让他坐立不安

第九天,张大爷终于下定决心,将钱送到了当地派出所。民警告诉他,失主王先生早在9天前就已报案。

"太感谢您了,张大爷!"王先生接过钱,连声道谢。

张大爷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然而,第二天一大早,王先生就找上门来,脸色铁青。

"张大爷,你还我的钱呢!"王先生劈头盖脸就质问道。

张大爷一脸茫然:"啥?我不是都还给你了吗?"

王先生怒气冲冲地说:"我丢的是400张50元面值的钞票,总共20000元。你只还了5350元,还有14650元呢?"

张大爷顿时火冒三丈:"我捡到多少就还多少,一分不少!你这是讹诈!"

双方争执不下,王先生一纸诉状将张大爷告上了法庭。

02 案例分析 

本案涉及到《民法典》第311条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该条明确指出,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张大爷虽然起初有据为己有的想法,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归还,这符合法律规定。然而,王先生在收到钱后第二天才提出异议,这一行为值得商榷。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在本案中,王先生虽然提供了取款凭证,但这只能证明他曾取过钱,并不能直接证明他丢失的具体金额。

而张大爷坚称只捡到5350元,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他主动上交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他的诚实。

一审的判决结果让张大爷气如坠冰窖,法院竟然判他还钱!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做了好事,怎么反而成了被告?他不服,决定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张大爷主动上交拾得物不仅符合社会公德,也体现了个人诚信与良知。而仅凭取款证明,无法支撑失主提出的“丢失20000元”的说法

法院最终驳回了王先生的诉讼请求,判决张大爷无需赔偿

03 案件看法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这种"好人反被告"的情况会打击人们的善意。但我们也要看到,法律最终还是给予了正义的裁决。

那么,您认为在类似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又不丧失对他人的善意呢?

免责声明:本文案例纯属虚构,只为普法所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案中观法
每日一案,以案释法,一起学习法律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