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迎来里程碑:31家中心为全球贡献最大样本量的高级别证据和中国答案,奠定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新基石

健康   2024-11-22 18:26   上海  




11月21日上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重磅发布中国团队应用液体栓塞材料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研究成果。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临床研究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新方法,以“中国答案”造福全球患者。22日上午,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举行。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亟待在理念与技术上有所突破。北京时间11月21日上午,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重磅发布了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长海)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团队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国内31家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完成的针对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MAGIC-MT)成果。研究证实,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结合传统治疗对比单纯传统治疗并未在减少血肿复发或进展方面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但却能够显著降低无需钻孔的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血肿进展率;在将血肿复发或进展导致的神经系统相关死亡患者纳入首要终点时,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可以显著降低所有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复发与进展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顾宇翔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鹏飞教授、李强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伟副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左乔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杨恒博士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彭亚教授是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这一研究及同期发表的EMBOLISESTEM研究共同回答了脑膜中动脉栓塞这一微创创新方法在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为未来这一疾病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启示,同时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安全、灵活的治疗方案,最终惠及包括高龄患者在内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感谢所有参与这项临床研究的患者及家属、研究者、管理人员及支持者为推动医学进展作出的共同努力。他指出,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全球的同行都在竞相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全国31家医院团结协作,不舍昼夜地工作,最终交出了属于中国的答卷。这份答卷是Stepping stone,是进阶石,是让中国临床研究向更高的方向冲击的跳板。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主持发布会,他指出这项研究不仅为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也为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开辟了新的方向,将进一步推动神经介入治疗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我们不仅要立足本土,更要放眼全球。作为亚洲医学的中心,我们有责任引领全国,影响世界。必须勇于探索世界前沿的医学问题,因为只有不断追求前沿,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和突破,走在世界的前列。

发布会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王兴鹏主任指出,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是国际国内打通生物医药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人民健康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是中国团队在神经外科领域一项重大成就,也是申康中心组织市级医院开展“临床研究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大收获。申康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临床研究迈向更高水平、加快转化步伐,让高质量医学创新真正服务于人民健康。

专家点评

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指出,从学科发展角度看,这项研究堪称神经疾病医学领域创新、协作及追求卓越的典范,为大型临床研究树立了标杆,也将激励更多年轻研究者投身具有迫切性、挑战性的医学研究项目,为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院士表示,这一成果的问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灵活的治疗选择。作为临床研究的实践者,肩负着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使命,推动其广泛应用,以实际行动为民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期待各位继续携手合作,持续推进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展现中国力量。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克雷格·安德森教授祝贺毛颖教授刘建民教授和所有研究者完成了又一项高质量临床试验,形成了一个出色的工作体系,是中国临床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研究院也将继续为中国研究者提供指导和协助,助力更多研究走向国际。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肖瑞平教授代表杂志祝贺团队取得了重要成果,以极高的科学严谨性和临床实践意义为全球同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临床研究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成为国际相关领域重要的引领者与合作者。

该研究是全球同期最大样本量的针对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RCT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此前毛颖教授受邀在2024年美国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最新重磅研究(Late Breaking Science)环节就该项研究成果作发布报告,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令全球脑血管病领域振奋的研究,将为全球相关指南共识更新提供重要证据。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三高难题”

创新方法受全球关注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亚急性或慢性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需要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和寿命延长,非急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率逐年攀升,社会负担巨大。常见引起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包括外伤,长期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反复或突然胸腹压力增高等。当血肿增大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或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随着大多数血肿逐渐增大,症状会持续加重,引起频繁呕吐、深度昏迷等严重症状并危及生命。


传统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手段包括钻孔引流术和药物治疗,虽已被证实有效,但传统钻孔引流复发率高达12%-20%,而药物保守治疗恢复周期较长、不确定大,且部分患者由于血肿扩大或症状加重仍需进一步手术。因此,临床上亟需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在此需求下,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神经外科的临床新创新和新选择。脑膜中动脉栓塞是指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将栓塞物(如液体栓塞剂或颗粒等)注入脑膜中动脉主干或其分支。脑膜中动脉是硬膜下血肿形成的重要血供来源,通过栓塞脑膜中动脉,从源头上阻断供血,从而减少血肿血供,使血肿内的血液逐渐被吸收,促进血肿的缩小;同时,该方法可以防止新鲜血液的注入,减少血肿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作为一项微创、精准的治疗方式,这项创新治疗在技术上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创伤性,可精确靶向针对血肿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在原理上通过栓塞供血血管,减少血肿的再生和进展,因此受到全球神经科医生高度关注,但这一方法的疗效始终未得到高级别证据的支持。


基于这一重大临床需求,2020年,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指导下,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和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牵头,启动了应用液体栓塞材料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这项前瞻性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全面评估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项目曾获得申康中心临床研究三年行动计划资助,同时也得到了美敦力公司的资助。


跨领域合作攻坚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迎来新方法

研究是在中国12个省市31家分中心进行的一项开放盲终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入组患者为有症状的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接受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液体栓塞材料治疗)结合传统治疗(简称栓塞组)与仅接受传统治疗(简称传统治疗组)两组,并根据是否行钻孔引流术或保守药物治疗进行分层。医师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执行钻孔手术。主要终点是随机分组后90天内症状性复发或硬膜下血肿的进展。次要终点包括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严重不良反应是主要的安全性终点。研究团队对参与中心和术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与培训,采用统一标准的钻孔引流和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水平。

研究发现,栓塞组和传统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24/360)和9.9%(36/362),两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如果将因血肿复发或进展导致的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病人也纳入首要终点,脑膜中动脉栓塞可以显著降低症状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复发、进展与死亡率。在栓塞组中,有17名(4.7%)出现症状性血肿复发,7名(1.9%)出现症状性血肿进展。在传统治疗组中,有19名(5.2%)出现症状性血肿复发,17名(4.7%)出现症状性血肿进展。在90天内,栓塞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有11名(3.1%)患者和23名(6.4%)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或补救性手术。此外,对无需钻孔引流的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辅助性脑膜中动脉栓塞在降低血肿复发率和进展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外同期相关研究EMBOLISE、STEM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手术组相比,脑膜中动脉栓塞显著降低了血肿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三项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发布,共同证明了脑膜中动脉栓塞在治疗非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价值。

在安全性方面,栓塞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同样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6.7% vs. 11.6%, P=0.02)。因此,脑膜中动脉栓塞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风险更低,为高龄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舒适的治疗选择。


该研究瞄准重要、关键的临床难题与患者需求,基于治疗路径的创新,通过亚专科跨领域合作攻坚回答了世界级难题,为全球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指南共识更新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依托这项研究组建的具备国际引领力与影响力的中国顶尖脑血管病诊疗团队,积累了开展高质量、高证据级别国际临床研究的实力和挑战医学前沿的宝贵经验,将持续为世界脑血管疾病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专家简介


毛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华山)执行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外科常务副主任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市脑功能重塑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扫描上方二维码

进入毛颖 教授学术主页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战创伤中心主任
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会长

扫描上方二维码

进入刘建民 教授学术主页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手术复盘”全新板块上线,全方位学习术中操作技巧,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神介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致力成为中国神介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在线教育及数字营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