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躺平的孩子,为啥妈妈越接纳孩子情绪越大?

情感   2024-12-15 17:46   河南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2198天分享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昨天有个妈妈问:王老师,我家孩子去年开始不想上学,心情抑郁。我学习后慢慢接纳孩子。可我发现,我越接纳他,他反而脾气越大,有时候不搭理我,有时候还冲我发脾气。学仍然没有上,脾气倒是见长。我该怎么办?


我的观点:


为什么家长越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他越是变本加厉?其实,这种现象是孩子走出家门的毕竟之路。


也就是说,不管家长怎么改变,发现孩子都会大吵大闹,甚至做出各种极端的行为骂父母的摔家里面东西的,甚至跟父母动手的等等。孩子这些过激的反应,会让很多家长变得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尤其是当妈的,更是大气不敢喘、话也不敢说,甚至不敢在她面前出现,有的逼得爸爸(妈妈)不能在家里待着。


要想弄明白到底怎么了,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孩子之前过度压抑,他之前就像只小兔子,整天提心吊胆唯唯诺诺的。爸妈在他的眼里就像个老虎。等有一天他扛不住了,小兔子再也不装了,其实就是所谓的躺平”。


所以,不管孩子冲你大喊大叫,现在多卑微多委屈之前你都是孩子眼中的老虎之前老虎整天把这个兔子追的到处逃窜。当兔子逃无可逃时就选择躺平。就相当于说,逃到里再也不出来了。刚躲进去的时候,孩子在这个洞里也是哆哆嗦嗦的,不知道老虎会用啥招数把自己弄出去


老虎一看兔子逃到洞里,特别想让兔子出来,就会对兔子喊你出来啊,你赶紧出来吧。再不出来我就怎么着怎么着了。”用爪子挠那个门


一个家长前来咨询,说他们想让孩子从房间出来,先是把门锁卸了,儿子发现,门旁边有个衣柜的抽屉拉出来挡住门,可以阻止爸妈进去。结果,没躲上几天,爸爸直接把门给卸掉了。


是很多家长对待刚躺平孩子最初的那个样子


后来,爸妈发现即使这样也不行,孩子以死相逼。于是爸妈开始习,学一些沟通的话术,开始温柔的语言跟孩子沟通


“老虎”用爪子轻轻抚摸洞口喊:你出来吧,妈妈变了,妈妈不再是过去妈妈了。但是老虎爪子还是老虎爪子,老虎还是老虎是根本没有变多少一旦这只小兔子从里面出来,老虎就觉得“你好好的,还不赶快回到进学校读书,跟不上了给你报个辅导班……”然后,兔子再次找机会躲进洞里去了。


爸妈再次体验到无力无助。这个时候开始真正反省,真正开始改变自己,从一个老虎变成一。每天对着躲在洞里的兔子说:“我知道你在里面很痛苦,你也想出来,以前都是妈妈的错。你可以在里面,啥时候想出来就出来。”


然后蹲在门口给小兔子讲故事,聊天,送好吃的。慢慢的这个受伤受惊吓的小兔子,感受到以前的那只老虎不见了,开始有些相信洞口是一只温柔的绵羊了。


毕竟小兔子也渴望自由,也渴望外面的世界。它就会趴在洞口,试探着张望张望感受一下外面的氛围是否安全。听了半天觉得没啥动静,觉得有安全感了发现妈妈也不再是个老虎了。


这时候孩子探出脑袋,开始去试探妈妈到底是不是真的变成了绵羊,还是仍然像只老虎。是不是一有啥事又变成老虎了。


所以孩子愿意打开房门,愿意家长说话开始提各种过分的要求,看起来特别折腾其实本质他是确认说爸妈到底是不是还是那个老虎他甚至会有非常激烈的行为,看你会不会现原形。


孩子每次跟你吵的时候跟你折腾跟你抱怨时,潜台词是:别装了,我知道你是老虎,我知道你是老虎精变成只羊,你就是个老虎。他会以各种方法刺激你,让你献出原形。因为他习惯爸妈是老虎的样子。他不习惯现在变成绵羊的这个样子。他从小接受的是负面打击的状态才是常态


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做呢?怎么样才能够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呢?


首先,当孩子做出非常激烈的行为时,爸妈稳得住,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千万不能因为这个就变成老虎,这就相当又重复了他小的时候,经历的那种不恰当的对待,他就又回去了,我们所有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所以爸爸妈妈稳定的状态非常重要,就让孩子觉得我不管再折腾也会被爸妈包容接纳和好好对待。


其次,稳定的同时也要坚定。孩子一些过激行为真的是非常过分,家长还是要表达自己的立场的。


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恢复不了,不敢说也不敢管是不行的,那其实不叫稳定,那叫逃跑,代表你怕孩子。有个词叫“温和而坚定”,就是我接纳你的情绪,不代表你做的事是正确的,是必须接受的。也咱们经常说一句话我不找事,但是也不怕事


所以你要稳定住情绪后,跟孩子去交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如果你能够这么去做的话,孩子跟你有一次两次的交手之后,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是稳定的,自己也是被好好对待的。孩子的理性就会慢慢回归,最艰难的这个阶段就能过去。


如果您有以下困惑:


1、亲子沟通困难,无有效沟通方法;

2、孩子敏感、社交能力弱;

3、孩子没有目标、厌学、休学;

4、想提升成绩、内驱力差;

5、社交恐惧,走不出家门;

6、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感情不和。


您可文末赞赏10元,加微信13663884665,将获得一次电话咨询。


关于作者

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3663884665。

擅长领域:焦点解决取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爱语心理港湾
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做最受欢迎的育儿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