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聊天几句话就把天聊死?,从这7个角度问搞定沟通难题

情感   2024-12-20 21:49   河南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2191天分享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孩子过了十岁以后,爸妈想找孩子聊聊天,多跟孩子说句话都困难。


很多时候不超过三句作业写了没有”“你今天吃什么呀?”“你怎么去洗澡”孩子的回答永远是三字经:“还好吧”“差不多”“就那样”。


然后,天就被我们聊死了。


我们跟孩子聊天之所以聊不开不走心,是因为我们只停留在我们能看见的行为层面。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像一座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我们看到是很少的一小部分——他的行为他的情绪,而更大的部分就像隐藏在水下的冰山,其中包括一个人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他的内在精神状态


怎么跟孩子有聊不完的天,而且越来越深入越聊越亲密?


今天跟你分享一张图——冰山理论图,试着把这张冰山图装进大脑里,内化进心里,并且有意识的用这张图里的理论,去理解孩子内心世界,不仅仅要看到水面以上的行为层面,还要试图去理解看到的观点,感受期待、渴望精神这些层面,就像探索一个奇妙丰富的冰山一样,探索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冰山理主要包括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己。


第一层,行为。是我们自己外在表现出来的、别人看得到的动作和表现,或者是我们用五官直接接收到的来自他人和环境的状态与表现。孩子不起床,不睡觉,不写作业。发脾气不高兴等。


第二层,应对方式。遇到问题时我是怎么处理的。也叫性格。


第三层,感受。感受是针对于外在发生的事物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行为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反应,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我们内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第四层,观点指的是制造感受背后的底层原因,它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系统。是们处世的轨道和标尺。


第五层,期待就是一种具体的需求。生命因为期待获得了具体的呈现,生命力在具体的期待中被感知到了。


第六层,渴望这是人们深层的共性需求。如需要被爱,价值、自由、关注与接纳,理解,安全,赞美,肯定,尊重、重视、认可等。渴望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要。


第七层,自我。也叫“我是谁”是人的本质核心。生命的源头,是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


理论很抽象,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


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


你可以在感受层面去问“这一周里感觉最愉快的次吃饭经历是什么?妈妈好想听哦。


你也可以选择在观点层孩子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胶囊胶了之后,可以补充所有的营养,而且1次可以管一年,那么你会选择吃这个胶囊还是吃饭呢?


孩子会不会既觉得好玩,又新鲜,也能跟孩子聊的更多?


你还可以试着精神层聊:对于妈妈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就是通过色香味的方式去体验人生,那对你而言是什么样的呢?


所以跟孩子聊天时不用只停留在吃了吗?”“的啥这样的话题上可以有意的去探索孩子内心世界冰山的不同层面,就解决了话题不够多的苦恼。


具体怎么聊?


第一点留意你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加深连接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喜欢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所以,在聊天的过程中,你要可以你们的相似之处,就像两座慢慢靠近的冰山一样,开始发现一些浅层次的相似的地方比如说相似的经历,对星座占卜的喜欢等,慢慢的去探索你们更深层次的相似之处。比如说也许你和他都曾经被欺负过,所以你和他都很渴望变得强大。你和他都很独立,不喜欢麻烦别人,心里也会感觉到孤独。


聊天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这点和你还挺像的,或者说是的,我和你一样。


我们能不断深入,跟孩子间的连接就会紧密深刻


切记一点:聊天时要像警察审犯人一样,“你”开头,并且连环套似的问,可能会让孩子有压迫感。


谨记一点:如果希望对方向你敞开,你可以先敞开自己。


比如,你希望对方跟你分享有没有喜欢的异性朋友,你可以先去分享你十几岁时候的心路历程,分享的越真实越接地气,孩子越愿意敞开自己,你越能听到他真实的心声


点,留意闪光点,将美好反射给孩子。


每个人都有一种很深的渴望,就是被看见被欣赏的渴


当我们和孩子在沟通过程中,学会透过孩子的行为和事件,多棱镜一样,折射出他的美好的渴望、期待和精神层面,再反射给孩子,这样的照见是给孩子最好的一种滋养。


昨天群里一位妈妈分享。咱们来看一下这几句话的区别。


妈妈下班回到家,孩子跑过来跟你分享在网络赚的一笔钱:“我一上午赚了二百多,平台上都祝贺我了!”

妈妈:哦,赚钱了。

孩子:“嗯。”

然后很可能是,孩子转身就离开了,你开始做饭。


同样的场景,我们换一种方式。


孩子跑过来分享她转的钱:“我一上午赚了二百多,平台上都祝贺我了!”

妈妈顾不上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接过孩子的手机:“哇,你怎么这么厉害!比妈妈打工两天赚得都多!你是怎么做的呀?

孩子巴拉拉讲个不停。


感觉到这句话的区别了吗?更跟孩子聊天的妈妈,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孩子的浅层行为——看她赚的钱,去看见孩子内心的期待(被妈妈认可)内在的渴望(我是有价值的)和精神层面(我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人)并反射孩子看。


第三,放下自己的预设立场,营造松弛的聊天氛围


很多妈妈都是高段位的聊天杀手,他们的杀手锏就是喜欢评判别人。


孩子我喜欢逛b站。妈妈b站的都是颓废的年轻人玩的,都是生活中的loser


孩子说我想躺平我想去海边发

妈妈这不现实,你没有钱,你得学习好考个好大学才能去想这些。


孩子说“我喜欢王一博,酷毙了!

妈妈小白脸只有脸蛋太肤浅,没文化的人才会喜欢


你可能会很理直气壮,觉得自己这些观点都是正确呀。


是的,也许你是对的,但你也成功的把天聊死。


如果想跟孩子深入沟通,走进孩子里的话,最基础的也是前提条件是:让他感觉到放松和安全。


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到放松和安全呢?


就是他知道在你面前,无论说什么你都不会轻易评判他,不会笑话他。不会否定他


因为人们越是内心真实的感受往往越柔软脆弱容易受伤。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宁愿孤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愿让爸妈走进他的心里的深层次原因。


卡尔罗杰斯曾说如果有人真的听到了你的心声,不对,你评头论足。不试图为你负责,也不想改变,你是多么美好啊。


我也很喜欢董宇辉说一句话愿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如果我们能成为这样的人,谁不爱跟我们聊天呢?



关于作者

王爱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号:13663884665。

擅长领域:焦点解决取向,主要从事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厌学等咨询。


爱语心理港湾
关注青少年成长,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妈妈,做最受欢迎的育儿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