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走笔655】学生喊我“王丽君”|王丽君

政务   2024-11-25 06:38   湖北  

点击

关注我们吧!


学生喊我“王丽君”

王丽君

我叫“王丽君”,近期,却在学生群体中传将开去,似乎二至五年级很多学生都知道。比如在吃饭时,排队的学生看见我走近,会善意的大声提醒讲话的同学“王丽君主任来了”,着急的娃就会说成“王丽君来了”,这样的情景也往往发生在放学路上“王丽君主任在前面,别讲了”,我的“名号”似乎就是这样传扬出去的,以至于一二年级的很多学生都知道了我的名字。
前阵发放校服时,我在假山旁协助,二(11)班的小A又到跟前转悠,一直围着我叽里咕噜,还没听明白说的啥,同办公室的李主任就出声了“你喊老师什么?”,“王丽君啊”他很自然的脱口而出,并且还重复了一遍,带着很浓重的地方言腔调——王(一声)丽(三声)君(二声),感情把我的名当歌在“唱”,能听出没有恶意,语调甚至还有点小傲娇,李主任立马正色道“除了喊名字,你觉得怎样喊更好?”,小男孩略作思索道“王丽君老师”,李主任面色稍缓看着他,于是孩子跟着又说了句“王老师”,我与李主任相似一笑,并对他说“我很喜欢你叫我王老师”。教育就在这样的小场景中完成,他玩将开去,我们继续忙着,很快就将这件事忘掉,只是在下一次相遇时,他与我打招呼不再直呼名字,我也有了更热烈的回应。二年级的孩子,似乎还不是很明白他口中喊出“王丽君”和“王老师”的不同意义,但老师的及时教育,一定能使他能更早懂得尊敬的含义。
上周由我和另外两名领导值周,每天在学生到校前要到岗,但由于要给两个姑娘梳头,所以即使我起得再早,每次也就是踩点赶到,总是走到主席台时就看见校门缓慢打开,听见门卫师傅大声提醒“等门开完再进来,小心被夹到”,待门完全打开,在门口等了好一阵的学生急不可耐的涌进学校,这些学生以前都是各凭本事,看谁跑得快能拔得头筹最先抵达前教学楼,本周大家似乎被“捏住了刹车”,最着急的步伐是“径走式”。上周三,在一大批“王老师,早上好!”的问候声中听见了这样的声音,才终于给我解了惑——“你没看见王丽君吗?还在跑”,由于着急去校外的值守点,也就没有回头去追究这个声源,但立马听见了一道浑厚的男声说“哪个教你们直呼老师名字的?”立马听出这是在操场晨练的笪校长的声音,循声望去,老师与学生相对而立,只见笪校长稍顿几秒缓声提醒“以后不能叫老师的名字,称呼某某老师,记住没”,学生点点头。及时教育会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早晨。
记得小时候,总是被父母提醒着向长辈打招呼,稍大一点能准确将长辈的脸和身份对上号后,只要远远看见,总是开心的拉着嗓子高声打招呼,生怕怠慢而让长辈感觉不敬。“对于师长、平辈中的年长者,说话用敬语”,学校的所有学科和老师应该都是这样教的。但总有学生会私下叫老师名字,年龄稍大点还会给老师起外号,对于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老师们,大家心中了然,偶尔听见学生叫自己名字,作为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当事老师要当场与学生直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解决,如果正色对学生说“你叫我什么?”,或者说“你叫我某某老师,不要叫名字”,会让学生觉得他惹你不开心,你却无可奈何,保准私下叫得更起劲,所以经常是要么装作没听见,要么微笑着说“我更喜欢你叫我某某老师”。但此时若能得到旁观第三人的及时提醒,教育效果就不一样了。
类似的还有很多小事,如果任其积累,如果这些小事都集中在某一批人身上,那么将会逐渐发酵成大事。所以,教育要从小事抓起,要从细节抓起。
“问题”是教育的契机,遇见“小问题”不去处理,实质上是一种放纵。比如学生乱丢垃圾、疯赶打闹、公众场合大声讲话、集会活动队伍乱七八糟等种种问题,因为不是自己认识的学生就不管,这是失职;因为不是班主任就不管,这是失职;因为不是分管学生常规板块的干部就不管,这是失职。
所以,教育最大的合力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看见就管,预见就提示,想到就交流”。第一现场总有人在,就不会出现“王丽君主任在前面,你不要讲话了”的声音,而是每一名老师就是一个立体的“德”,大多数学生也自身在不断积累“德”,少部分“少德”学生,就能在这些师生的立体连接中,逐步“有德”,以师生的“德场”为学校“铸德”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
推荐阅读:
1.【论道】中国教师报:松滋实小办学新思维之三:教师第一|山栀子
2.【论道】中国教师报:松滋实小办学新思维之二:学生立场|山栀子
3.【论道】中国教师报:松滋实小办学新思维之一:家长思维|山栀子
4.【报告】“智趣课堂”的理念与实践|山栀子
5.【报告】和孩子一起走进“高年级”|山栀子
6.【论道】育人为本,厚德铸魂|山栀子
7.【3X时光记忆】0906:“德育”何以入心|山栀子
8.【心得】中小学德育的“价值追求”|山栀子




点击分享此文章




乐乡树人
讲好教育好故事,分享树人好经验;崇尚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