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卢卡斯革命:预判了你的预判

文摘   2024-10-09 10:01   英国  


E

 conomics

2024/10







Robert Lucas, 1996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场革命在现代史上至关重要:卢卡斯革命Lucas Revolution。


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2023)与之前的凯恩斯和之后的后凯恩斯主义者等人一起,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始的,而1970年代发起的卢卡斯革命则宣判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死亡。



P

art1

背景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点通常被认为是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打破了此前经济学大多集中在微观领域的局限,提出了有关如何应对大规模失业、经济衰退等宏观问题的理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他强调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凯恩斯的理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影响了当时各国的政策制定。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反周期政策),经济周期的波动可以被控制,进而实现持续的快速发展。政府支持下的经济学家们利用大规模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帮助制定政策。


在六十年代,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被引入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即:政府可以通过刺激需求、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式来降低失业率,或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来减少价格上涨的压力,但这通常会导致较高的失业率。在凯恩斯主义框架下,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菲利普斯曲线


起初,凯恩斯主义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功,政府通过反周期政策实现了高就业和高增长,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理论的地位。然而,从七十年代起,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效果开始减弱,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再带来持续增长,反而导致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失效了?对此,宏观经济学家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卢卡斯之前,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在他看来,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在长期内并不成立,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忽视了预期的影响:人为刺激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的政策,最终会因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而失效,并可能导致滞涨,即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Milton Friedman



P

art2

卢卡斯革命



卢卡斯革命是对于干预政策失灵的进一步批评,也同样从预期的角度展开。以下是关键的几个方面:


1.理性预期假设


凯恩斯主义假设,经济主体(如消费者、企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信息进行决策,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这意味着人们根据历史信息逐步调整他们的预期,这一假设为凯恩斯主义政策提供了政策空间,即政府通过调控货币或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短期经济波动,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卢卡斯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设,认为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他们会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包括政策变动的信息)来预测未来。这一假设推翻了凯恩斯主义的基础,因为如果人们能够预期政策的效果,他们会立即调整行为,使得政策的刺激效应消失。用现在的话说:预判了你的预判。


例如,如果政府宣布扩张性财政政策,理性经济主体会预期到通胀上升,进而立即提高价格或要求更高的工资,削弱了政策的实际效果。


通过理性预期假设,卢卡斯对传统的菲利普曲线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认为,政策制定者长期依赖菲利普曲线的关系并不可靠,因为它忽略了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








2. 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


卢卡斯批判是他对凯恩斯主义政策有效性的一个直接攻击。卢卡斯指出,传统宏观经济模型忽略了政策变化对预期的影响,即政策规则改变时,经济主体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回归得出的政策模型是不可靠的,因为这些模型假设经济规律不会随着政策的改变而改变。


卢卡斯批判特别强调,任何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如货币或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政策,其有效性将被理性预期所抵消。简单地说,凯恩斯主义基于历史经验的政策工具失效了,因为理性预期会导致经济主体提前预见和抵消政策影响。因此,系统性的政策干预无法持久影响失业率。








3. 供给冲击和失业


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要聚焦于通过刺激需求来应对经济衰退或失业问题,主张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或扩大货币供给来提升总需求。然而,卢卡斯及其他新古典经济学家指出,供给冲击(如石油危机)或结构性问题才是失业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单纯的需求不足。通过需求侧刺激来减少失业的政策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4. 政策无效性命题


卢卡斯革命还带来了所谓的政策无效性命题Policy Ineffectiveness Proposition,由卢卡斯与萨金特Thomas Sargent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政府的系统性政策(如货币或财政政策)在长期内无效,因为理性预期使得人们会根据政策调整自己的行为,导致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趋于零。这进一步削弱了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可以有效管理经济的主张。








5. 微观基础的重新建立


卢卡斯革命还强调了微观基础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卢卡斯批判指出,传统宏观经济模型以整体经济变量为中心(如总需求、总产出),而忽略了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决策。因此,卢卡斯主张,宏观经济学模型必须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来构建,这些个体的理性决策必须体现在宏观结果中,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预测政策影响。


微观基础Microfoundation,就是指宏观经济学模型需要从个体经济行为入手,通过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资源配置等微观决策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卢卡斯推动了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和个体最优选择嵌入宏观模型的做法,这成为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特别是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








6. 后果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卢卡斯革命直接导致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崛起,新古典模型强调市场清晰、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这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干预主张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卢卡斯及其理论的广泛影响,凯恩斯主义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学术和政策界地位显著下降,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成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标准工具。



总的来说,卢卡斯革命推翻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这是对于经济学的本体论的一种批判。卢卡斯通过引入理性预期假设、提出卢卡斯批判,揭示了政策无效性命题,强调了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微观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卢卡斯挑战了凯恩斯主义对政府干预有效性的信念,成为新古典主义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卢卡斯,2019





文字|ChatGPT, 陈硕整理

参考|SOAS大学课程-Matteo Giordano,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图|网络

排版|陈硕

设计模板|秀米


白龙渡海
仅为学术兴趣。只是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