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t
2024/11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此书
一幅画总是包含了图画形象和承载图像的媒材,后者决定了创作和观赏的方式。在中国,手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媒介,具有横向构图、比例随意、画面自由、卷舒开合、便于携带、空间性和时间性结合等特点,成为一个极具表现能力、在古代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传统。
10世纪中国绘画的一大成就,就是对手卷这个古老绘画媒介进行了再创造。五代时期的画家把传统的人物单元图式进行了彻底翻新,利用手卷的媒介特质,创造出新的视觉叙事,把人物和环境组合进统一的时间和空间进程中。
最能显示这一转化的作品是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虽然此画仅以南宋摹本传世,但诸本共享的人物和构图应来自原作。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则是南唐大臣,生活荒纵,好设夜宴。南唐后主李煜希望知道这些夜宴的情状,命顾闳中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纵情声色的夜生活,凭借目识心记,绘成《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画像
不论这个记载是否确实,顾闳中所做的并非是简单记录实景,而是以手卷形式构建出由四段组成的一个完整空间体系。
从画卷的开始到结尾,家具和摆设渐次减少,人物的关系则愈加亲昵。绘画表现的方式从描绘逐渐转为暗示,所传达的信息亦变得愈来愈含糊暧昧。画卷的情色意味逐渐加深,留给观者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大。
为了造成这种层层穿越的感觉,顾闳中非常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画屏分割并连接四段场景。每面屏风都具有双重构图功能,既界定单独的空间又引导观者穿越层层隔断。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南宋摹本
同样是利用手卷的时间性和移动性,赵幹在其《江行初雪图》中创造出了另一种影响深远的构图形式。
赵幹(约十世纪后期),江苏江宁人,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画院为学生。根据《宣和画谱》记载,赵幹作画多为江南风物,例如楼观、水村、渔市等。《江行初雪图》可能是目前存世仅见的赵幹作品。
赵幹画像
《江行初雪图》作为手卷的特征,是力图取消或隐蔽长幅画面上的空间分隔和内部界框,以达到首尾衔接、流畅不止的观画经验。在欣赏这类手卷时,观者可以在任何点上停下来,仔细观看某个场景或细节。这种停顿不是通过切割画面造成的(如《韩熙载夜宴图》),而是由更复杂、常常是观者的主观因素决定的。
《江行初雪图》是来自这一时期的有确定作者并流传有序的稀见作品。学者一般认为图前的“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幹状”题字出于南唐后主李煜手笔,印证了此画是赵幹在南唐画院中所作的作品;其他的题跋和印章见证了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和嘉庆的各代收藏。
赵幹《江行初雪图》
《韩熙载夜宴图》和《江行初雪图》这两幅卓越的手卷画都出现于南唐,与当地的政治、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在10世纪中晚期这段短暂的时间里,这个偏处江南的小朝廷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南唐中主李璟(943—961年在位)和后主李煜(961—975年在位)都是诗人和艺术鉴赏家,在宫廷里聚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画家。
这些画家或者本来就是南方人,或是从北方逃避战祸而来。其中有山水画家董源和巨然,花鸟画家徐熙,以及人物画家周文矩、王齐翰、顾闳中、卫贤和赵幹等。现存画作和临本显示出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启发和竞争,促使他们产生了创造性的表达。
图文|陈硕整理
参考|巫鸿《中国绘画:远古至唐》,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
排版|陈硕
设计模板|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