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从老子到老君:历劫度人,隐圣显凡

文摘   2024-11-16 09:00   英国  


R

  eligion

2024/11







老子画像



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生活在春秋晚期。自道家和道教产生以来,老子学说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信仰道教,推崇老子,逐渐把作为历史人物的老子,神话成供人信仰的老君。探讨被神化的过程,能够了解道文化的历史,也有助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P

art1

老子



关于老子的身世,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有所记述。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家及其关系的重要看法。


《史记》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就是历史记载对于老子生平以及《道德经》来源的说法。当然,关于《道德经》是否为老子本人所写,现代学术有所争论。现代学者普遍认为,《道德经》可能是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逐步成书的,并非单人单次完成,其成书过程涉及不同思想流派的汇集与整理。不过,老子作为《道德经》思想的奠基者和核心人物,其历史地位无可否认。


迄今为止最早的《道德经》发掘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但与现存通行本相比,文本有明显异文,结构也有所不同,之前的推文中也介绍过这一版本。这证明《道德经》在战国中晚期已经成书并有所传播,也揭示了其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调整与编订。








随着老子思想的广泛流传,后世把老子、庄子的思想并称为道家,老子也就成为了道家的创始人。道家这个称号并不是由道家学派的创始者提出的自称,而是后人对以老子、庄子思想为核心的一类学派的总结性称呼。


道家这一称号最早系统化的提法出现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首次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划分为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并对道家作了简要概括,指出其主旨在于因循自然、无为而治。这一分类确立了道家作为学术流派的概念地位。


尽管道家的称号起源于学术思想,但随着东汉末年道教的兴起,道家思想与宗教信仰逐渐融合。道教将道家思想作为其哲学基础,老子便也成了道教的祖师。《道德经》成为道教经典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了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P

art2

老君



道教最早的两大组织是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基于《太平经》的教义,强调信仰道、行善积德,宣扬大同世界的理想。五斗米道重视个人的修行和净化心灵,并通过符咒和仪式治病救人。这些组织吸引了大量民众,特别是底层百姓和农民,在战乱和社会压迫中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实际救助。这是道教从零散的民间信仰到系统宗教组织的关键转变。


随后,道教在哲学思想上对老子与庄子的理论进行了吸收。老子关于道的宇宙论成为道教的根本哲学思想,尤其体现在天道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上。《庄子》中的超脱生死和追求逍遥的精神也被纳入道教的修行目标,进一步发展成追求长生不死的具体实践。


作为宗教,道教还将道家的抽象哲学具体化,通过祭祀、祈祷和炼丹等方式服务于世俗需求。这种转化增强了道教的实践性和普适性,使其逐渐发展为有神学体系的宗教。老子的神格化也就是随着道教的兴起逐渐开始的。


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编撰了大量经典,如《太平经》《灵宝经》等,吸收了道家哲学和方术内容。道教经典将老子描述为宇宙间至高的道的体现,尊奉为太上老君,强调了他作为教化众生、炼丹修道和赐福人间的神灵角色,进一步神化了老子的地位。此外,道教还创造了一系列与道相关的神灵体系。



P

art3

太清



但也就在南北朝时期,因政治的分立而导致南北方的道教发展存在差异。在东汉时期,道教只有老子一个精神核心。而在南北朝时期,北方道教信奉老君,南方道教则信奉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这其中的道德天尊,后来就逐渐与老子的神格合一。


到隋唐时期,道教逐渐制度化,并在官方支持下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之一。唐代皇帝因李姓而以老子为祖先,对老子的神格化进一步推动。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极大提升了太上老君的地位,并将《道德经》列为重要经典。在这一时期,太上老君形象不仅深入道教内部,也逐渐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部分。


五代时期,老君开始与道德天尊的形象融合,并与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一起成为三清。但此时老君的地位也退居第三位,而以元始天尊为第一。在三清之中,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都是纯粹的神格,只有老君是由人成为神。


三清的格局在宋代固定下来,并稳定至今。宋代编订的《云笈七签》中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


据道经所言,老子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身份出现,都是他的化身。如最早是上古仙人广成子,然后是仓颉,周代的老子是伯阳父,春秋的老子是李耳,战国的老子是周太史赡等。因此,《太清宝诰》里有“历劫度人,随方设教,隐圣显凡”等语。



老子从历史人物到太上老君,是一个逐渐神化的过程,与道教的兴起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个过程始于东汉末年,确立于南北朝时期,并在唐代官方的支持下达到顶峰。神化的老子不仅是道教的创始者形象,更是道的象征,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形象之一。





文|陈硕

参考|北京市道教协会(2021),网易-山川(2021)

图|网络

排版|陈硕

设计模板|秀米


白龙渡海
仅为学术兴趣。只是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