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conomics
2024/10
本文要点来自该课程
上篇推文讲到,1970年代的卢卡斯革命挑战了自宏观经济学起始以来的凯恩斯主义,掀开了宏观经济学新的篇章。而在凯恩斯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学,也逐渐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悖论。
卢卡斯和新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宏观经济问题应基于微观经济基础(即个体行为的合理性),并且批评凯恩斯学派缺乏这一因素。而宏观经济悖论,正反映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说明宏观经济不是微观经济的简单汇总,而是需要复杂深入的分析。
宏观经济悖论,是指那些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出现的,与个体或微观经济学层面的行为和逻辑相悖的现象。这些悖论表明,在微观层面上合理的个体行为,如果直接进行汇总,在宏观层面上可能会导致相反的、非理性的或意料之外的结果。
用一个不等式来表达,即:宏观≠∑微观,宏观经济不等于微观经济的总和。
P
art1
储蓄悖论
储蓄悖论Paradox of Thrift,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当个人试图通过增加储蓄来增强财务安全时,反而可能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困境。
具体解释:
个人层面,增加储蓄通常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有助于未来的财务安全。然而,宏观层面,如果所有人都同时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整体需求就会减少。减少的需求会导致企业收入下降,从而降低生产、投资,甚至可能裁员。收入下降后,原本储蓄的意愿反而无法实现,导致总体经济萎缩。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个体的节俭行为虽然理性,但如果全社会都这样做,反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减少了总储蓄和总收入。
核心观点:
储蓄增加→消费减少→需求下降→经济增长减缓→收入下降→储蓄减少
意义:
储蓄悖论表明,在衰退或低需求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政策(如增加支出、刺激消费)来维持需求水平是必要的,以避免经济陷入自我削弱的循环。这也是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反周期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
P
art2
成本悖论
成本悖论Paradox of Costs,主要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相关理论中的生产成本和资本主义系统的内部矛盾相关联。
解释:
成本悖论指出,当企业试图通过削减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利润时,可能反而导致总需求不足,最终压制整体经济增长,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一悖论与凯恩斯经济学中的储蓄悖论类似,体现的是一个个体理性选择(降低成本)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需求减少,利润受损)。
核心观点:
降低劳动力成本→工人收入减少→消费需求下降→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
意义:
微观层面上,企业降低成本的行为从个体企业的角度是合理的。
宏观层面上,如果整个经济中的企业都试图降低成本,特别是通过减少工资来增加利润,则可能会导致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陷入更大的经济困境。这一悖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内部张力,单个企业的追求和整体经济表现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在某种意义上,成本悖论和凯恩斯的需求不足理论相互呼应,强调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如果成本削减导致需求不足,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P
art3
公共赤字悖论
公共赤字悖论Paradox of Public Deficits,是与政府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相关的概念,指出了在经济危机或低迷时期,试图削减政府赤字的行为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加剧经济困难。
解释:
该悖论的核心思想是,当一个国家试图通过削减财政支出(例如减少公共投资或社会福利)来平衡预算、减少赤字时,可能会削弱总需求,从而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萎缩,进而减少税收收入,最终使政府赤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可能增加。
核心观点:
削减赤字→经济萎缩→税收下降→赤字扩大
应用场景:
在经济衰退时期,公共赤字往往扩大,因为政府通过财政刺激政策(如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来提振经济。公共赤字悖论表明,在这种时候,如果政府采取紧缩政策,试图减少赤字,可能会导致更深的经济低迷,从而削弱经济复苏的可能性。
意义:
凯恩斯主义观点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增加支出,利用赤字促进经济增长,并在经济复苏后通过税收增加来偿还赤字。
公共赤字悖论提醒决策者,在经济低迷期,过早地削减赤字可能加剧经济问题,建议更谨慎地对待财政紧缩政策。
这个悖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财政紧缩政策讨论中尤为重要,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一些国家在危机后试图迅速削减公共赤字的做法,认为这延缓了经济复苏进程。
以上三个悖论主要与经济政策相关。接下来讨论的三个悖论,则更多关于金融领域。
P
art4
债务悖论
债务悖论Paradox of Debt,是指在经济中,个体或企业为了削减债务、降低负债水平而采取的节约和削减支出的行动,可能会在宏观层面导致整体经济需求下降,进而抑制经济增长。这不仅会削弱偿还债务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债务水平相对于收入的比例上升,从而加重债务负担。这种现象与其他宏观经济悖论类似,涉及个体合理行为导致整体不良结果。
核心观点:
个体/企业 减少支出和债务 → 总需求下降 → 经济增长放缓 → 收入减少 → 相对债务负担加重
意义:
债务悖论展示的是,当全社会都试图减少债务时,整体经济活动减少,可能使削减债务的初衷无法实现,甚至恶化了债务问题。这与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相契合,即在经济衰退期间,过度强调减少债务可能会适得其反,政府的干预或刺激措施更加必要。
例子: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尝试通过财政紧缩政策来减少公共债务,但这导致了需求疲软和经济萎缩,结果反而加剧了债务问题。这种情况常被用于解释“债务悖论”的实际表现。
P
art5
银行拒绝悖论
银行拒绝悖论Paradox of Banking Refusal,通常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条件下,银行可能会拒绝提供贷款或信贷,而这种拒绝反而可能导致整体经济状况的恶化,从而进一步降低银行的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
核心观点:
经济不确定性→银行信贷紧缩→企业和消费者无法获得贷款→限制经济活动→ 经济衰退加剧→银行损失增加→贷款能力继续下降
这一悖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信贷紧缩:在经济衰退或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银行通常会采取更为保守的信贷政策,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这种信贷紧缩会导致企业和消费者无法获得所需的资金,从而限制了经济活动。
流动性陷阱:当经济环境不佳时,即使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银行可能仍然会因为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而选择不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资金可用,信贷市场依然可能出现干枯的现象。
自我实现的预言:银行的拒绝放贷可能加剧经济衰退,因为企业和消费者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投资或消费,从而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形成了一个负反馈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风险规避:在经济动荡时期,银行可能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即使有合适的借款人存在。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保护了银行自身,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对经济造成损害。
总体而言,银行拒绝悖论揭示了银行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保守策略如何可能反而加剧经济困境的悖论。
P
art6
市场平静悖论
市场平静悖论Paradox of Tranquility,主要用于描述在某些情况下,市场的平静和稳定可能会导致不稳定和风险的积聚。
核心观点:
市场的平静和稳定 → 投资者过于自信 → 增加风险投资和杠杆 → 风险在系统内积聚 → 潜在的市场崩溃或危机
具体解释:
长时间的稳定:市场持续的平静和低波动性使投资者对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过度风险承担:由于缺乏波动,投资者可能忽视潜在的风险,进行更高风险的投资决策。
风险积聚:随着更多的风险被接受,系统内的脆弱性逐渐增加。
潜在崩溃:最终,市场可能因为某些外部冲击或内部不平衡而经历剧烈波动,导致崩溃或危机。
意义:
这种悖论说明了市场在平静时可能掩盖的潜在风险,以及最终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它在金融市场中经常被提及,尤其是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经济繁荣之后,提醒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警惕潜在的市场风险。
以上三个悖论主要涉及金融领域。接下来分享的最后一个悖论,则是关于开放型经济。
P
art7
利润主导需求悖论
利润主导需求悖论Paradox of Profit-Led Demand,是由经济学家Robert Blecker提出的一个理论,主要探讨了在开放经济体中,企业利润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考虑国际贸易的情况下。
基本概念:
利润驱动的需求:Blecker的理论认为,在经济体中,企业利润的增加可以刺激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整体经济增长。然而,这种需求的增加并不总是会带来相应的国内消费增长。
工资与消费:在利润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型中,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选择降低工资。这意味着,虽然企业的利润上升,但工人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可能导致消费需求减少。
出口与国际竞争:当国家通过提高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时,通常依赖于低工资来提升竞争力。这种情况下,虽然出口增长可能会带动经济发展,但由于工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却可能受到压制,从而形成悖论。
宏观层面:如果许多国家一起采用此类政策,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最终没有国家受益。因为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封闭经济,一个国家的出口必然是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如果所有国家都以出口为导向,最终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崩溃。
核心观点:
利润上升 → 投资增加
但
工资下降 → 国内消费减少
所以 →
利润驱动的增长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不足
出口增长 → 经济发展
但
如果依赖低工资,可能导致消费市场萎缩 → 可持续性问题
如果许多国家一起实行此类政策 → 全球经济崩溃
国家层面的影响:
出口导向型增长:在开放经济中,许多国家可能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增长策略,试图通过增强国际竞争力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如果这种增长模式依赖于降低工资,那么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可能会制约长期经济的可持续性。
外部依赖:如果一个国家过于依赖外部市场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一旦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如需求下降),就可能会遭遇经济衰退。
意义:
Blecker的理论强调了在利润驱动的需求中,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与国家出口之间的张力,以及这种张力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性的潜在影响。这提醒政策制定者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需关注收入分配和消费需求的平衡。
宏观经济悖论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这些悖论展示了集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个体经济行为的累积可能会产生集体层面上意想不到的结果。
宏观经济悖论挑战了传统经济理论,启发经济学家更深入地理解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一些悖论是对凯恩斯主义政策效果的质疑或修正,尤其是关于个体行为和长期效果的考虑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宏观经济悖论实际上是在某些方面验证了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并且突出了政府在调控经济周期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这些悖论反映了宏观经济学领域内的持续辩论与发展。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悖论提供了复杂的分析视角,为现代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比如新冠期间的许多经济政策,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悖论发生。
文字|陈硕,ChatGPT辅助
参考|SOAS大学课程-Matteo Giordano
图|网络
排版|陈硕
设计模板|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