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马克思:资本主义自身的掘墓人|节选分享

文摘   2024-10-04 09:02   英国  


E

 conomics

2024/10







本文节选自此书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而《共产党宣言》中表达的,除了鲜明的革命口号,还有更永恒的东西:表达一种历史哲学——共产主义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必然崩溃。


马克思的哲学通常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说它是辩证的,是因为它融合了黑格尔的内在变化思想;说它是唯物主义,是因为它不以思想的世界为基础,而以社会和物质环境为基础。






马克思


如同多年以后恩格斯在反驳德国教授欧根·杜林的名著《反杜林论》中写道的:“历史的唯物观念始于这一原理: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历史上出现的每个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的社会阶级或等级划分,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或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恩格斯


注意,这个新理论既是辩证的,又是唯物主义的:它设想的是变化,持续不断的内在变化;在永无止境的变化中,一个时期产生的思想将有助于促进另一个时期思想的形成。1852年马克思在评论路易·拿破仑的政变时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而经济世界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思想结构赖以建立的基石本身就在变化中。经济生活的决定性框架改变了自身的形式,它迫使所处的社会适应新的现实。马克思写道:“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艺术家的社会。”


尽管市场和工厂诞生于封建生活方式,但它们与封建生活方式不相容。它们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匹配。在艰难诞生的过程中,它们通过创造自己的新社会阶层来促进它们的诞生:市场培育了新的商人阶层,工厂催生了工业无产阶级。



这本质上是新阶级取代旧阶级的问题。马克思说,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无论赞成与否,人们都会形成与现有的生产形式相适应的、具有某种共同关系的群体。经济变化对这一切构成了威胁。随着生产的组织和技术力量发生变化——例如工厂摧毁了手工业——生产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地位遭到威胁的阶级与地位得到提升的阶级展开了斗争:封建领主与新兴的商人阶层展开了斗争,行会首领与年轻的资本家展开了斗争。在动荡和痛苦中,财富的分配发生了变化。因此,历史是阶级之间为瓜分社会财富而不断斗争的一幕大戏。只要社会技术发生了变化,任何现有的财富分配都会遭到挑战。


资本主义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前者是技术和组织基础,后者是法律、政治权利和意识形态结构。当它的技术基础在不断发展时,它的上层建筑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1848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即它在现实中的支撑点,是工业生产。它的上层建筑是私有财产制度。


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社会的一部分产出流向了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人。基础和上层建筑不相容,冲突由此产生。工业生产的基础——商品的实际制造——是一个日益组织化、一体化、相互依存的过程,而私有财产的上层建筑是最个人主义的社会制度。因此,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冲突。


后果有两个:首先,资本主义迟早会自我毁灭。生产的无计划性导致经济活动持续混乱,进而引发危机、衰退和萧条。这个系统太复杂了;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协调、不一致,一种商品生产过剩,另一种商品却生产不足。



其次,资本主义必然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出自己的接班人。


这不只是在重新诠释历史。辩证法指向的是未来,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那样,资本主义前行的终点是革命。《共产党宣言》宣称:“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而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论证中,处于核心的概念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两大主角是工人和资本家。工人进入市场是为了处理他拥有的一种商品,即他的劳动力。他的工资可以让他维持生计,但他向资本家提供的是他创造的全部的、超过工资的价值。马克思把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资本家的利润因此产生。


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垄断了生产资料。根据私有财产法律制度,资本家“控制着”工作,因为他们拥有机器和设备。没有这些机器和设备,工人就无法开展工作。如果有人不愿意按照资本家要求的时间工作,他就会找不到工作。和体系中的其他人一样,工人没有权利也没有实力要求获得超过自身商品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这个制度是完全“公平的”,但所有的工人都被欺骗了,因为他们被迫工作的时间比维持他们生计所需的时间更长。


资本家之间都面临竞争压力。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他们都试图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但扩张并非易事,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为了得到他们,资本家会相互竞争,工资往往会上涨,剩余价值往往会下降。



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看来,劳动力会随着工资的上涨而增加,但马克思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他认为,资本家将通过在工厂中引入节省劳动力的机器来应对工资上涨的威胁。这将使一部分劳动力失业,在街头,他们作为一支产业后备军,将使工资回降到以前的“价值”,即仅能维持工人基本生计的水平。


当工人失去工作时,他们被迫接受低于价值的工资。随着机器越来越多,实力更强的资本家能以低于机器真实价值的价格获得它们。一段时间之后,剩余价值再次出现,前进的征程再次开启。因此,每一次危机都有助于更新制度的扩张能力。


危机,或者用现代术语来说是商业衰退或萧条,是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行方式。



但这样的运行方式确实很奇特,每一次更新都是同样的结局:资本家竞相招募工人,工资上涨,机器替代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基数变小,竞争更为疯狂,又一次危机出现,而且是比上一次更严重的危机。因为在每次危机期间,大公司都会吞并小公司,当工业巨兽最终倒下时,其破坏力远大于小企业。


按照马克思辩证法的设想,这个体系,在榨干了自己的能量来源(剩余价值)后崩溃了。经济的无计划性导致了持续的不稳定,从而加速了体系的崩溃。尽管有一些力量延缓了进程,但体系最终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发明了一种“社会分析”方法,改变了经济学本身的面貌。马克思为社会探究提出了一项新任务,即对经济学自身的批判。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模型具有非凡的预测力。他诊断出的资本主义内部的问题,有很多至今依然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不稳定以及财富和权力集中的趋势。


恩格斯在他的葬礼上说,“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不只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发起和指导了国际工人阶级运动。马克思年轻时就曾经写道:“迄今为止,哲学家们只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然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历史解释中赞扬了无产阶级,他们还指导了无产阶级,让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发挥最大的力量。



“资本主义的历史,完全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其矛盾规律的理论,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正走向崩溃。”


——《共产国际纲领》(Program of the CommunistInternational),1929




原文|经济学家到底在想什么-海尔布罗纳,马林梅译

整理|陈硕

排版|陈硕

设计模板|秀米


白龙渡海
仅为学术兴趣。只是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