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是假象吗

文化   2022-07-19 11:48   广东  

【本文首发“读嘉·人文”,转载请注明】

      周末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吃饭。眼前的学生毕业两三年换了几份工作,记得有一次聊天他吐槽自己爸妈非要他赶紧回家乡小城考公务员图个稳定;可是没过多久这学生反手就在广州考上公务员,过起了安稳的小日子。如今坐一起碰碰手里的酒杯,这工作虽有许多的一言难尽,但稳定一词抵过所有。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疫情三年,也许年轻人群体最大的改变就是现在已极少人谈“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取而代之的是考编、考公,或者深造为了更好地考编、考公。如果说当年我读书时同龄人最常被批评的是耽于幻想与憧憬自由;那么现在的孩子就像是被取消了幻想的权利,明明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环境,人们却陷入了奇怪的处处“内卷”的生存焦虑。月亮是好看的,但那只配拍照发在朋友圈,毕竟缺了六便士你可能连手机流量都没有。



     所以,当明星考编变成热搜,当小镇做题家成为话题时,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在编岗位或者一次冒犯嘲讽,而是一些有待治愈的情绪与有待确认的期望。

     社会学家项飙曾谈到“在一个社会丛林的环境里,人们只能不断地奔跑,不断地挥舞翅膀,“内卷”就这样产生”。所以“内卷”一词其实是一代人找不到恰当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的生存焦虑,如今社会中处处可见的“躺平”,甚至“摆烂”等词其实质也许是弱者的消极抵抗姿态——他们因为害怕努力没有收获而躺平。大家当然知道顶尖的成功人士除了他们强调的自身“努力”,还有太多社会、时代、家庭、运气等等综合因素的助力与加持。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那些加分项都不存在的前提下,就只剩下了“努力”这一个必选项,付出就能有收获是普通人最简单朴素的愿望。



      曾经人们的偶像是保尔•柯察金,不能忍受一辈子庸庸碌碌;后来人们喜欢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逆境里的奋斗与坚持使人感动,当然不是空谈“努力”,也不是盲目唱“入海”,那是近乎古典主义的宣传,毕竟《梵高传》里永恒的失落;《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必然的悲剧也同样诉说着命运的无奈。可是我想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好人都不应被嘲笑为“笨”,做题翻身不应被讥笑为“迂”,追求正义更不应被讪笑为“傻”,越努力越幸运难道只是假象?

     社会过于残酷的输赢现实仿佛魔镜,一面是巨大成功的幻象,另一面则是永难翻身的魔咒。“生命的意义只在于过程”这样的对白可以出现在诗歌里与舞台上,生活中我们仍希望这个过程能收获鲜花,哪怕很小;能收获掌声,哪怕很弱。如果“小镇做题家”的名字代表着通过不停地努力与奋斗获得成功,那我想这应是一顶桂冠,值得送给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两千年前《礼记》里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几句话今天看其实一点也不过时,当我们讨论明星考编,当我们计算成功与努力,当我们怀疑“做题”的付出与收获,我们其实就是在面对“贤与能”“信与睦”的问题,只有当一个社会真正走“天下为公的大道”,才能保证多数人的幸福,才能使小镇做题家也能有看得见星星的天空,与看得见朝阳的明天,我也希望我所有的二本学生都能在努力之后收获有诗意的生活,与有前途的远方。



茉茉书房
一方小小心田,种桃种李种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