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茉琳:成长本身,就是美好的文本

文摘   2023-12-06 20:13   广东  

女性文本一直是这几年的热点,从女性故事的讲述中我们能看到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些微妙的细节,比如对“母职”、对职业女性、对全职妈妈的理解,这种理解当中包含着对以上女性角色的“重新发现”。整体而言相关文本对女性成年之后进入婚姻进入职场的关注更多,不管是国内的各种文本,还是包括英美等地的视剧等等。但是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实曾经有一个“少女文本”的时代,就是石评梅她们书写的文本,那些文本充满了少女的天真、浪漫,当然也有少女特殊的苦恼以及时代带来的诸多困扰,事实上每一个走进婚姻走进职场的女性都曾经是一位少女,如果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独立的现代女性,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少女”的成长,如果你想有独立女性,其实应该从少女时代开始的。

封文慧《奔跑的青春》就是这样一个关注少女成长的文本。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世界都是文本,写小说也是阐释的过程,《奔跑的青春》从叙事逻辑、叙事角度到叙事语言,其实都围绕着少女的成长这一核心内容: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文本。

1、叙事逻辑:发现自我

成长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发现别人也发现自我,作者在这个关于青春关于奔跑的故事里放了很多巧思。我以为分别是时间顺序上的前瞻后顾与空间结构上的左看右看。

时间顺序上的前瞻后顾是指,在时间线索中让不同的往事、前情与后续、发展补充人物形象,充分呈现每个女孩子身立体面,比如江雅然这种漂亮的家境好的女孩子会有她内心的苦恼,王木朵这样看上去没心没肺的女孩子其实有很大的隐痛,所以每个女孩子都是在时间发展顺序中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面貌的,同时文本不断地以当下的矛盾推动往事的“被发现”,这样人物就在时间中不断成长丰满。

空间结构上的左看右看是指每个女孩子都像照镜子一样,不断观察身边的小伙伴,并同时在这个“看”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我强调是女孩子,因为女孩子有那种特别爱看爱观察别人的特征。看别人,看自己,走在路上看到镜子,看到任何可以照见人影的地方都会停三秒甚至驻足,这个文本里就有很多这种细节,比如赵楠看江雅然,程果暮看孟舒,何阳看王木朵等等,他们在互相看的过程中达成理解与共鸣,在看自己的过程中走向和解与接纳,这是非常美好的过程。

2、叙事角度:群像故事

这个故事是没有个体主角的,整体是群像故事。写了学生群像,包括江雅然、程果暮、王木朵、赵楠、何阳等一群孩子,是整个田径队长跑的几位女孩子共同组成了故事的主角。写老师群像:李老师、陈老师、刘老师;当然也有在背景故事中出现的家长群像;群像故事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呈现丰富的社会信息,可以呈现复杂的社会问题,几条线索并进,花儿数朵次第开,丰富好看。但是写群像又要面对如何突出特色鲜明的个体的问题。同年龄段、同在田径队的女孩子,群象中如何突出个体其实是一层考验,在这些学生中就必须分配不一样的背景,比如城乡背景、性格区别等等,我们才能看到虽然是五朵金花,但朵朵各自绽放,各自精彩。现在作品里的角色我觉得是形象很鲜明的,江雅然的骄傲、赵楠的自卑、王木果的掩饰、何阳的纠结都很清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样子。

3、叙事语言:少女心态

这个文本文字很细腻,甚至有一种绵密的感觉,这个绵密特指作者对少女心态的把握。她把女性的细腻、敏感、易妒、易怒、惶恐、犹豫、骄傲……都抓得非常细腻,整个文本中情节都不算复杂,也没有非常惊心动魄的描写,不管是比赛赛场,还是车祸现场,还是尴尬的公开课等等,都没有用特别夸张的语言去描述那个场景,而是用非常细腻的语言去描述内心世界,我们是跟着正在奔跑的少女的心跳,感受在课堂上想逃离的女孩子的尴尬,进入在车祸中失去父母的女孩子的噩梦中……同样的校园故事,从什么角度切入是非常不一样的,这个文本,就是一个少女心态的文本,所有的语言都是围绕着少女心态的特征来展开的,细腻、柔软、绵密。

当然也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少女”的文本,少女的特征它都有,少女身上的一些弱点它也自然会有,比如有些地方会显得比较忧郁,整体调子是偏低沉的,比如整体显得小巧有余大气不足。在写作技巧上,选择全知全能的群像比较贴合故事发展,但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再一个就是用力太均匀,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用力太均匀,这也是群像故事容易出现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很深刻的,不是因为年龄小就无法深刻,恰恰相反,这一代孩子的问题是,小小的身体与被互联网养大的已经过于成熟的思想情感,这中间的矛盾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没有人去帮助没有人去理解,没有人看到是非常可怕的,这个黑洞等待着更多的作者去挖掘去书写。

当年萧红的小说出来之后,虽然鲁迅很鼓励她,但是萧红当时的爱人,萧军就觉得她写的不好。萧红有一段很著名的表达:“谁说小说一定要写的像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人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希望文慧在调整自己的同时也要有所坚持,这种对生活的理解与共情一定要坚持。你其实以一个闺蜜的方式写了一个少女的青春文本,以一个闺蜜的视角理解她们,支持她们,关爱她们,书写她们。这是一个“闺蜜文本”,写少女之间的友谊,或者说“girl help girl”,女孩帮助女孩,文慧是所有少女的“闺蜜”。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青春。我从来不觉得我们可以用“经历”替代“理解”,因为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现在孩子要面对的是属于他们的困惑,然后建构他们的世界。早已成年的我们去接纳《奔跑的青春》,去理解文慧,就是理解新一代的孩子,然后再不断地跨过这些代际的鸿沟拥抱我们的孩子。理解,应该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动作,是一个需要双方共同去不断靠拢的过程。而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文本。


排版 | 静珊

审校 | 文慧

审核 | 张霖

审定 | 罗丽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08年7月,是广州市文联团体会员单位,汇聚广州各机构各媒体的高层次多学科文艺评论人才。市评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秉承打造本土特色文艺评论的宗旨,坚持为城市文化发展服务的工作方针,树立“文艺新视线”“穗艺青评”品牌,大力推进学术交流、文艺评论、队伍建设;立足本土,助推引领广州文艺创作,推介广州作家、艺术家的新作、佳作,更新在地文艺观念,引领文艺风向。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茉茉书房
一方小小心田,种桃种李种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