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传播出海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文摘   2025-01-20 18:30   北京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探索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海外传播融合互促发展,充分发挥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平台优势,推进陕西博物馆教育进军海外,深度参与出境文化交流项目,赴港澳台举办多场“盛世壁藏”教育体验活动,创新运用数字虚拟仿真和5G技术,面向香港学生开展“丝路环游记”博物馆智慧云课堂教育课,国际志愿者工作提档升级,成为陕历博国际传播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启动“美美与共”国际传播项目,同多国举办文明交流对话活动,不断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影响力和贡献值。

平台引领 出海赶超

陕历博借助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平台优势,在积极参与华文教育推广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等组织的沟通协作,在“2024海外红烛陕西行”活动中与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合作编写的以传播中华文明为主要目的,彰显文明交流、文化艺术、和平友谊和自由公正等价值观的博物馆展览外语讲解词初见成效,开启了陕西博物馆教育走向海外新篇章。

文化交流 展教交融

近年来,陕历博教育活动深度参与出境文化交流项目,赴港澳台举办多场“盛世壁藏”展览教育体验活动。2020年至今,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文物局等主办,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和陕历博等承办的“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之遇见唐朝”先后走进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为了让港澳台同胞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好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及文化内涵,陕历博走进港澳台多所大中小学校,为广大师生举办“盛世壁藏”展览主题教育体验活动。活动以课程讲解、现场问答、手工活动形式开展,向当地师生和社会民众介绍唐代经济文化、唐长安城、唐墓壁画以及壁画保护修复等知识,配套金箔贴画制作、城门模型拼装、唐装DIY及壁画临摹等多种手工体验项目,搭建传播文化、传递友谊的良好桥梁,成为文化交流、文明传承的重要窗口,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优质平台,使港澳台同胞在趣味体验中增长知识、启迪思考,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科技创新 数字赋能

近期,陕历博依托本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陈列展览,与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联合策划,创新运用数字虚拟仿真和5G技术,首次向香港学生开展“丝路环游记”博物馆智慧云教育课。授课分别在香港善牧会玛利湾学校、道慈佛社杨日霖纪念学校、王湘华中学、荃湾官立中学、粉岭救恩书院、天水围香岛中学、陈白沙纪念中学7所学校中通过师生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同时,陕历博根据课程需要设计暖场快剪视频、宣传海报、数字人动画和课程任务单等多种元素,有效提升了课程趣味,促进香港学生对丝路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了解,让“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新一代香港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丝路环游记”博物馆智慧云直播课现场

国际力量 志愿行动

让外国志愿者成为博物馆国际传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陕历博国际志愿服务计划的目标之一。2024年5月,陕历博携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美国旧金山法美国际中学初中团举办的国际志愿者主题教育活动反响热烈。2024年7月,外国留学生志愿者在陕历博用流利的中文将馆藏国宝故事讲述给中国观众,引起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博物馆国际志愿者发挥自身掌握不同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优势,向观众介绍展览、讲解文物,与中国观众进行“零距离”交流,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欢迎。这样的模式加深了国际志愿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感知,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中,国际志愿者们主动担当起文明交流互鉴使者的责任,搭建起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桥梁。

多元对话 美美与共

陕历博以跨文化对话沙龙等形式为载体,推进“美美与共”国际传播项目落地生根,着力营造多元对话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文明互鉴的新场域。2024年以来,博物馆启动双语讲解员招聘,充分激发外语和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优势,组织博物馆职工和外国留学生志愿者、访问学者等,以双语文化沙龙的形式举办多场跨文化交流对话会,在中国味浓厚、国际范十足的轻松气氛中,博物馆国际传播的力量悄然增长,“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得以实践。此外,在中国巴西建交50周年之际,陕历博先后组织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孔子课堂“陕历博里的中巴奥林匹克”和巴西里约葡中双语高中“陕历博主题历史文化课程”两场国际传播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

得益于在出海教育传播中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陕历博社会教育、国际传播和志愿服务活动策划与实施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教育活动质量、平台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持续增强,尤其是在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参与度实现突破。同时,博物馆双语讲解和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拔节生长,具有高起点站位、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级素能的博物馆社会教育人才培育成效显著,博物馆社会教育队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良好人力资源生态逐步确立。此外,博物馆社会教育同国际传播全面融合、深度绑定的良性互动与全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从传统的讲解接待、教育活动转型升级为跨文化交流和多元互动体验,博物馆社会教育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明对话和大国外交以及国家文化战略的贡献值进一步攀升,为助力建设陕西特色、中国风格、世界一流博物馆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博物馆文化供给持续扩容升级,社会教育呈现勃勃生机,国际传播的力量和声音不断壮大。下一步,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以更高的站位和视野、开放的姿态和理念、丰富的创新与实践,不断开拓博物馆教育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博物馆力量,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出博物馆声音。


编辑:陈颖航
校对:陈尚宇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