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简讯

文摘   2025-01-17 11:30   北京  
浙江:备足200个系列展览“博物馆里过大年”
近日,2025年浙江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暨“观茶‘故宫·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启动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举行,拉开了2025年浙江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序幕。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博物馆、新昌县博物馆等单位依次推介“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安排。
“博物馆里过大年”是年俗文化的变迁,体现了公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今年,浙江省“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展览更多。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观茶‘故宫·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展出了故宫博物院100多件(套)精品文物,多维度深入展示中华茶文化数千年来演进脉络,更能从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美妙气象。宁波博物院举办的“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是国内首次同时展示陆丝、海丝和中国大运河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展览,汇聚39家文博单位481件(套)重磅文物。良渚博物院举办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汇聚了9省21家文博单位175件(组)文物,包括58件(组)一级文物和1件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二是服务更优。春节期间,全省博物馆正常开放,部分单位还推出延时开放等惠民举措。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延时开放到晚上9点。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时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不“打烊”的文化空间。三是互动更强。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选取“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展览中文物元素,推出儿童工坊闹新春活动。浙江自然博物院每年的生肖展已成为博物馆展览品牌。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推出“进宫看展览”——南宋饮食文化展沉浸式导览。
此次“观茶‘故宫·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在杭州展出,是这一展览全球巡展的第三站。杭州承载着鲜明的茶文化历史印记,素有“中国茶都”的美誉。展览以“观茶”为主题,遴选了故宫博物院藏114件(套)晋、唐、宋、明、清时期珍贵文物,其中不乏与浙江历史文化联系密切的文物精品,更有观众喜闻乐见的“国宝级”文物,旨在展示古代茶文化发展的艺术成就与饮茶风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极具巧思。
浙江省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是创新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有益尝试。除了高颜值、高品位的展览外,浙江省博物馆还为观众准备了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新春佳节,广大观众不仅可以在浙江省博物馆观茶,还能沉浸式体验精彩有趣的新年活动,感受满满的文化年味。
博物馆开放的日子里,志愿者们忙碌在展厅里、服务台前,热情地为观众提供更舒适、便捷和人性化的参观体验。2025年春节期间,浙江省各级博物馆也特别组织了“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志愿者服务团队。活动现场,到场嘉宾为“博物馆里过大年”浙江省文博志愿者团队代表授旗。
据介绍,春节期间,浙江各级公共博物馆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将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200个,活动392个,共1889场次。同时,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和近1000家乡村博物馆也将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浙文)


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日前,“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三、四展厅对外开放。作为“永乐宫展”全国巡展的第六站,展览汇集150余件永乐宫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件(组)。展览运用前沿数字化技术,复原活化永乐宫壁画、彩塑与建筑原貌,构建壁画艺术主题VR大空间,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本次展览通过“蔚为大观”“和光同尘”“壁上乾坤”“山河永存”四个部分展开叙事,展品全面升级,囊括多个“首次”:首次展出披云真人宋德方石棺,首次完整拼合展出明代《五龙捧圣》壁画,更有国家图书馆藏《太清风露经》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两件一级文物首次合展。汉白玉吕洞宾坐像、皇帝圣旨普度戒牒、三清殿琉璃正脊堆花脊身及东西鸱吻等历次展览中的重磅文物也悉数展出。

除了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外,展览中的数字化展项尤为引人注目。AI技术复原再现了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元代官式建筑群,永乐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元代古建筑及满壁风动的壁画闻名于世,遗憾的是,许多历史细节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模糊。利用AI技术的加持,行进式弧幕剧场生动再现了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的恢弘场景;数字活化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让观众仿佛步入青绿山水的画卷中;数字还原的永乐宫中,其建筑布局与壁画风貌被清晰展现。在“幻游永乐”虚拟现实沉浸剧场,观众佩戴VR设备后,即可步入“画”中,破“壁”穿梭,聆听永乐宫的壁画故事,零距离探索三清殿精美绝伦的殿内空间,亦可化身数字画师协助创作永乐宫壁画。

展厅内还设置有文创展区。冰箱贴、印章、摆件、包饰等文创产品,让观众在参观之余收获乐趣,将文化记忆带回家。后续,展览还将陆续推出包括数字壁画解读、壁画填色体验、艺术游戏等不同形式的研学活动。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吾仝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此前“永乐宫展”历经全国五站巡展,累计超过100万人次观展。

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冯朝晖


济南大辛庄遗址商代铜鸮卣内发现蒸馏酒与铭文

近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在组织开展大辛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修复研究时,在一件商代青铜器——鸮卣上获得两处新发现:一是在器内发现的存留液体证明是蒸馏酒,将我国发现蒸馏酒的年代上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二是在器盖内侧发现一个铭文“”,这是大辛庄遗址新发现的又一个铭文(族徽)。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大辛庄村东南,是一处重要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集居址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聚落遗址。2010年6月至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件铜鸮卣即出土于此次发掘的一座规格较高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的青铜礼器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其中铜鸮卣造型生动,做工精美,在山东地区同时代的考古发掘中极为少见。

鸮卣

2024年底,大辛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入选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项目。修复过程中,铜鸮卣内液体标本被密封送往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证实是3000年前的蒸馏酒。中国蒸馏酒的起源研究一直是科技史和酒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最早的蒸馏酒记录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灭亡后,蒸馏酒技术被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等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文明吸收和传播。中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开始用谷物酿造米酒,但早期蒸馏酒的记录一直是空白。直到辽金元时期,历史文献上才出现蒸馏酒在中国传播的明确记载,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蒸馏酒作坊是辽代的。因此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蒸馏酒技术是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从中亚地区学习掌握,经由草原丝绸之路带入中国并传播开来的。但是随着考古陆续发现汉代的蒸馏器实物,包括海昏侯墓出土西汉蒸馏器,西安张家堡墓地出土新莽时期蒸馏器,表明至少在汉代中国已经有了蒸馏技术。不过蒸馏技术是否被用来制作蒸馏酒尚不可定论。此后,烟台三十里堡汉墓出土的酒被鉴定为蒸馏酒,证明汉代的蒸馏技术已经被用来制作蒸馏酒,中国至少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已经独立发明了蒸馏酒技术。而大辛庄遗址铜鸮卣内的液体样品,检测为商代墓葬出土的蒸馏酒,将中国发明蒸馏酒的时间又向前追溯至三千年前,基本与古埃及发明蒸馏酒是同一时期,填补了商代至汉代蒸馏酒的空白。

X光下器内的液体

铜鸮卣器盖内侧上发现的铭文“”,目前学术界有“”和“戎”两种不同释读。“执戈盾形者其族徽也”,这个图形有时为一人执一戈,有时为一人执一戈一盾,其含义是相同的。有此铭的铜器还见于殷墟西区族墓地,这一墓区的随葬品很丰富,出土铜礼器、铜兵器比例很大,反映了族在商代社会中地位较高。苍山县东高尧村也出土有六件带铭文的青铜器,是殷王畿之外最集中出土铭文铜器的地点。另外,济南市博物馆征集一件铜鼎上也有此铭文。部分学者认为子是商王武丁的兄弟行或是武丁的一位王子,苍山县东高尧村一带曾是商王朝的殖民地,或族的外服封地。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属东方族氏,至迟在武丁晚期,族已活动在苍山附近。

大辛庄遗址作为山东地区最重要的商代遗址,一直被认为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此次大辛庄遗址出土有铭文铜器为研究大辛庄遗址的性质和地位、商王朝经略东方的方式、商代宗族组织、族群关系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至此,大辛庄遗址发现的商代铭文(族徽)达到了7种。郭俊峰 吴朦 刘秀玲


“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1月13日,陕西省考古学会发布“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经项目负责人汇报、各位专家综合评议、无记名投票等环节,共评选出“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6项、入围项目3项。

本次评选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评选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学会等单位和组织的17位专家组成。“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按年代顺序分别为: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长武谢家河遗址、富平长春西周遗址、宝鸡魏家崖遗址、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考古、西安北里王北宋范氏家族墓地,入围项目分别是汉文帝霸陵祔葬墓、泾阳小堡子西汉列侯墓园、西安贾里村唐代墓地。

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种建荣表示,2024年陕西考古任务较多,申报此次评选的项目数量也达到了15个,评选出的六个考古项目涵盖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周、秦汉、隋唐等各个时期。今后陕西考古工作要立足周秦汉唐,做好史前文明和人类起源等重大课题研究。(庞博)


“全景恭王府”系统上线

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全景恭王府”发布仪式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研学基地举办,“全景恭王府”系统上线发布。

系统利用360°数字采集实景技术和根据样式雷方案绘制1:1线描地图的方式,高度还原了恭王府全貌,并在一个系统平台内集合了全景漫游、数字文物、原状陈列、临时展览、常设展览等多项面向公众展示的数字化产品成果,构建了独具王府特色的数字内容,对恭王府进行了全场景的复原展示,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据介绍,“全景恭王府”共推出“面面俱到王府游”“萃锦聚箐少年游”“锦绣花廊古建游”“四季物候盛景游”四条各具特色的主题游览路线,分别从全景虚拟漫游、青少年研学、传统古建文化、中国色与物候花卉四个方面,让馆内IP“小福家族”化身线上导游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知识图谱等服务,分层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实现“游中学、学中游”,在展示古建园林之美的同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提升沉浸式体验感,该系统还充分融入恭王府特色视听元素,通过同一场景采集点按春夏秋冬模块划分的方式,实现四时美景“一键切换”,叙述属于恭王府的四季故事。同时采用了岔曲《寒空无雁字》作为背景音乐,京味十足的音效进一步增强了空间沉浸感,进一步激发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该系统还支持中英双语,使海内外观众均可沉浸式“游园”。

在活动现场举办的2025年观众见面会上,观众比拼恭王府历史文化知识,跟随讲解员、恭小福和恭大喵一起体验彩画沥金、“蝠逗儿”折纸等非遗项目,并实地感受“全景恭王府”游览线路,通过集章打卡等形式,将“福”带回家。芈韫婧


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在粤博开幕

近期,由广东省博物馆与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展览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等单位收藏的近400件(套)艺术珍宝。展品涵盖晚宴包、粉盒、礼服、首饰等多种类型,每一件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匠心独运的艺术价值。它们跨越时空,共同讲述着16至20世纪的历史变迁与东西方美学的交融故事。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天工巧艺”从材质、工艺、纹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式珍宝的精湛技艺;第二部分“时代镜像”展示不同时期珍宝艺术在社会变迁的融合、发展和创新;第三部分“东西辉映”讲述中西方珍宝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回响和新生。

在展陈设计上,展览巧妙融合多媒体、镜面空间等沉浸式互动技术手段,营造深邃的展厅氛围,通过搭建动静结合的展区,打造突出明星展品的打卡空间。特别定制的龛式低反玻璃薄柜与灯光组合有效避免眩光等问题,让观众更好地欣赏珍宝华彩。(粤博)


编辑:陈尚宇 陈颖航
校对:刘子健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