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古人观星用什么?这份“观星指南”里有答案

文摘   2025-01-16 18:30   北京  

迢迢群星,皎皎河汉

仰首可见的日月星辰

滋养了人类最初的好奇与向往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中西合璧
明代最强“观星团队”
17世纪初
根据元代《授时历》改制的历法
已使用200余年
误差累积明显
缺乏有效的推算校正
导致多次出现日食、月食预报不准的情况
△徐光启像。来源:视觉中国
1629年,明代官员、科学家徐光启受命修历
他招揽中外精通天文历算的人成立历局
系统编译欧洲数学、天文学著作
制作新型观测工具
这些译著、撰述及星表、星图
首次将欧洲最新天文历算成果
转换融入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
调和中西两种历算、星象系统
成为17世纪较为系统完整的
中文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明代大学士徐光启主持测绘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参与设计
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校订
是一幅中西合璧的观星成果
图中呈现的中西星象会通格局
持续影响着我国古代星图、星表绘制
明代版“观星指南”
带你一起仰望“星辰大海”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绘制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
由8幅56.5厘米宽的竖图拼接而成
星图主体为《赤道北图》《赤道南图》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局部
星空着蓝色,星体点染金色
圆点大小表示星的亮度
分1等至6等6个等级,共1812颗
每个半球图直径约160厘米
△12幅小星图
图上不仅画着星座、星云和银河系
在两半球图之间及外沿部分
还画着赤道图、黄道图
12幅各种小星图
△箭头所指分别为徐光启撰写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和汤若望署名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
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的首尾处
有徐光启撰写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
及汤若望署名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
介绍了制图缘由、成图规则
以及调和东西天文学传统的技术路径
2014年5月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古人用啥观星?
星图中这几幅小图你注意到了吗?
古人观星也用天文望远镜吗?
其实答案就在这幅星图里
在主图两侧绘制了4幅西式天文仪器图
分别是:
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赤道经纬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赤道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最主要的功能
测量太阳时以及天体的赤经和赤纬
黄道经纬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黄道经纬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黄道经纬仪
黄道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经和黄纬
以及测定二十四节气
纪限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纪限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纪限仪
纪限仪是测量两颗星之间角距离的仪器
地平经纬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地平经纬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纬仪主要用来测天体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北京古观象台
如今,在北京古观象台
依然能看到包括赤道经纬仪在内的
8件天文仪器



古老的星图
承载着人类“极目楚天、共襄星汉”的祈盼与探索
见证着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处、交流互鉴的灿烂历史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鸣谢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编辑:钱炳彰
校对:雪晓楠
审核:耿   坤 朱   威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