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指南

文摘   2025-01-22 08:16   北京  

2024年度文物事业

高质量发展案例指南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文物事业新发展格局,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重关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文物工作的典型场景,充分展现、持续迸发文物工作创新创造活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物新篇章。


一、案例定位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围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着力解决文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在加强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强化文物管理责任、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提高文物合理利用水平、让文物活起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努力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文物领域各项改革,加强文物事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实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产权复杂的文物资源应保尽保的现代化。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凝聚多方力量,均衡配置资源,补短板、挖潜力,拓宽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渠道,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实现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现代化。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实现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现代化。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物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文物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文物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实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代化。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主动盘活用好文物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让文物事业可知可感可见可参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有共建共享的现代化。


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塑造以活力动力能力建设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新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格局,实现各级各类文物有效保护、文物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文物价值挖掘深入浅出、文物合理利用别开生面、文明交流互鉴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物工作大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二、案例示例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应在以下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一)创新发展类

1.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探索形成创新理论;


2.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和资源要素整合,在以政策、法规破除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方面有积极成效;


3.在文物资源精细化管理、系统性保护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在文物安全督察、社会文物管理等方面有开创性实践,在文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便捷化、推动文物资源直达基层、文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激励等方面有引领性成果;


4.在文物“防、保、研、管、用”等基础研究和急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专有装备研制推广等方面有变革性进步;等等。


(二)协调发展类

1.系统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各方面工作;


2.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先调查、后建设”制度取得实效,统筹文物保护与老城保护、城市升级、乡村振兴;


3.推动文物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4.深化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治理效能,在依法保护文物前提下保障重大项目实施;


5.开展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区域文明谱系阐释展示;


6.探索军队文物、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等保护利用;等等。


(三)绿色发展类

1.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依托老旧建筑改建博物馆纪念馆;


2.大力推行低碳建造方式、低碳技术、绿色建材、绿色施工;


3.广泛推广文博单位低碳运营,分区分时精细化管理;


4.有效传承文物保护传统材料、营造技艺;等等。


(四)开放发展类

1.主动策划选题,联合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以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灿烂成就、重大贡献,弘扬中华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文明比较研究等取得标志性成果;


3.策划制作语种多、覆盖广、反响好的文物音视频作品、出版物等,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等。


(五)共享发展类

1.深化文物资源免费共享、素材共用、知识共研、共同开发;


2.出台奖励补助、减税降费、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取得可持续成效;


3.强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丰富展览、教育、研学、文创、鉴定等高品质、多样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繁荣文化产业,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文物资源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工作的通知


编辑:陈颖航
校对:陈尚宇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