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黑龙江海林石人洞遗址

文摘   2025-01-16 16:40   北京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发掘单位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李有骞


 · 项目概况 · 


石人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石河村东侧的石人山西端,2023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进行海浪河流域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处遗址,将发掘情况上报后,同年石人洞遗址被确立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石人洞遗址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石器原料开采地遗址,洞窟具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特征,出土石制品异常丰富,主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另在石人山山顶发掘出土少量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制品。


图1 石人洞遗址及其周围环境正射影像(由南向北)


图2 石人洞遗址2024年度发掘区位置图(由西向东拍摄)


石人山位于海长公路北侧海浪河南岸,为台地前缘东北-西南走向凸起,长1000米,宽200米,最高海拔315米,高出海浪河水面60米。石人山基岩主体为质地粗糙节理发育的凝灰岩,但西端小范围山崖露头质地较好,适于制作打制石器。西端山崖下地表可见大量石制品,山崖西、北、南面各有一个位于岩壁之上的人工开凿石窟,其中以西窟面积最大,位置最低,高1.5、宽10.3、深2.7米。南窟面积稍小,位置最高,高2.1、宽6.3、深2.6米。北窟面积最小,高1.7、宽3.8、深0.85米。


图3 石人洞遗址西窟


图4 石人洞遗址南窟


图5 石人洞遗址北窟



由于石人洞遗址紧邻村庄,且其所在的石人山西侧山势陡峭,遗址受自然灾害及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为保护遗址堆积,探究遗址文化面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4年4月至11月对石人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石人洞遗址2024年度共布设三处发掘区。第一发掘区位于西窟北部,发掘面积71平米。该发掘区地层共分5层,第①层至第④层主要分布在洞口和洞外斜坡,洞内大部分缺失。第⑤层为主要文化层,为黄色砂质黏土夹碎石,包含极为丰富的石制品和少量陶片,该层以下为黄色黏土,未见石制品。该区发掘出土的石制品总数达9万余件,原料除少部分河流砾石外,几乎全部为与山体基岩一致的优质凝灰岩,包含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等。石制品类型以石片为绝大多数,还有少量工具。工具中数量最多的是各个制作阶段的两面尖状器,初步统计有300余件,砾石充当的石锤也有相当数量出土,另有少量端刮器和边刮器。陶片为夹砂灰褐陶,表面饰有斜向栉齿纹,在本地区的鸡西刀背山遗址、依兰倭肯哈达遗址和尚志亚布力北沙场等遗址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中有相似发现。在石人洞第⑤层上部出土的炭粒获得三个测年数据为距今5000±30年、5030±30年、4750±30年,校正后分别为距今5759~5649年、5896~5705年和5582~5455年


第三发掘区位于第一发掘区北侧,发掘面积16平方米,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与第一发掘区接近,发现各个阶段两面尖状器40余件。


第二发掘区位于石人山顶部,发掘面积16平方米,地层堆积和石制品特征与第一、第三发掘区明显不同,石制品集中在第②层的黄黑混杂黏土和第③层的红棕色黏土中,在第④层的灰黄色黏土层中也有少量发现,共发现石制品140余件,原料以霏细岩、黑曜岩和玄武岩为主,类型包括石片、石核、端刮器等。整体与海浪河流域以往发现的小龙头山、大龙头山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特征相同。


图6 第一发掘区(由西向东拍摄)


图7 第一发掘区洞外⑤层


图8 第一发掘区北壁剖面



图9 第一发掘区出土器物坐标点平剖面图


图10 第二发掘区(由东北向西南拍摄)


图11 第二发掘区南壁剖面


图12 第三发掘区(由东向西拍摄)


图13 第三发掘区南壁剖面


图14 石人洞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中期两面器


图15 石人洞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中期石锤


图16 石人洞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中期其他类型石器


石人洞遗址所在的海浪河流域是东北地区旧石器遗址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石人洞遗址的发现增加和扩展了该地区史前考古遗存内涵。石人洞遗址第一发掘区和第三发掘区出土的两面尖状器年代上属于新石器时代,但在打制技术上具有本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传统,此外,第二发掘区还存在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旧新石器过渡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科学资料,对东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建立和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石人洞遗址作为石器原料开采地,集中出土了数量巨大的两面器,加工制作特定类型的石器现象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山崖上人工开凿石窟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掌握高超的技术,反映了东北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社会文化的较高发展水平,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间点的重要资料。


图17 石人洞遗址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典型器物




编辑:张小筑
审核:冯朝晖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