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腾空去,灵蛇驾云来。2025农历乙巳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祭祀祈福、游园灯会、文艺演出、主题展览……“蛇年大戏”陆续在全国各地竞相上演,如此热闹的蛇年文化盛会当然少不了博物馆的“文博大餐”。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的开放式展陈空间,波浪形的展线宛若一条蜿蜒游动的灵蛇,这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全国50余家文博机构精心打造的“灵蛇献瑞——乙巳蛇年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即将于2025年1月25日开展。
展览汇集了各个博物馆与蛇相关的特色馆藏资源,如北魏十二生肖铜镜、蛇类化石和标本、商周石蛇、唐伏羲女娲像、清乾隆掐丝珐琅花卉纹盘蛇甪端香熏、张明山作白蛇传彩塑等,制作成数百幅文物艺术品映像,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幽幽蛇影”“腾蛇乘雾”“蛇舞丰年”四个版块,同时辅以部分实物展品、互动装置,向观众生动展现自然环境中的蛇、图腾崇拜中的蛇、造型艺术中的蛇、神话典故中的蛇……由蛇的多重象征折射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巴渝地区的蛇文化源远流长。《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有“巴蛇吞象”的记载,展现了蛇的强大与神秘,也反映了巴人对蛇的敬畏和崇拜。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了多件与蛇相关的珍贵文物,在展览期间,战国蛇形铜带钩、战国蛇形嵌玉铜带钩、东汉鎏金玄武铜棺饰和汉代灰陶方相俑等文物将与观众见面。
带钩为古代贵族、文人、武士系腰带的挂钩,起源于西周礼制,也是随葬品之一,是死者等级与地位的重要标志,且重庆出土的带钩中有20%-30%都和蛇有关。这反映出蛇在当时巴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蛇图腾在巴人文化中的广泛应用。此次参展的战国蛇形铜带钩,为国家一级文物,重庆涪陵小田溪出土,长13厘米,该带钩圆扣钮,由一蛇、一手构成,蛇、手在钩体以手握蛇尾的形式结合,蛇的形象生动,身体满饰雕镂,呈“8”字形盘卷,蛇头回首呈咬身体状,尾盘卷,人手握蛇尾,人手臂下端弯曲成钩,钩首似蛇首形象,设计精美,工艺复杂,体现了战国时期铜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同样是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战国蛇形嵌玉铜带钩,长20厘米,身卷曲如S形,圆形钮,蛇身嵌三颗玉石,不同质地、不同色泽的材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映衬,产生精美华贵的装饰效果。
方相氏是古代传说中的驱鬼神,常出现在汉代墓葬中,用于驱邪避凶,保护墓主的灵魂安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灰陶方相俑高65.8厘米,立俑造型,头戴冠,右手执斧,左手握蛇,双足着靴,既注重写实,又兼顾人物神韵的刻画,展示了汉代陶塑艺术的高超技艺。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北方,通常由龟和蛇组成,象征长寿和力量。这件东汉鎏金玄武铜棺饰造型精美,通体鎏金,玄武的龟壳和蛇身细节刻画生动,是研究汉代三峡地区文化、宗教和社会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
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致力于建设全国一流、重庆最好的文史美育基地,打造品牌化、常态化、广覆盖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力求构建“大社教”格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策展团队将社教活动纳入此次展览整体策划中。围绕展览主题、文物信息和民俗文化,设计了“挂花灯 贴年红”写对联送盲盒活动、腾蛇乘雾——蛇灯传统技艺手工活动、 幽幽蛇影——蛇年趣味导赏活动、蛇舞丰年——木板年画拓印活动等,以展教结合、互动体验的方式,从展览开幕当天起,在展览现场的互动体验区定期举行。届时,重庆市民和外地游客将在参观游览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新年的喜庆氛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5日。
校对:雪晓楠
审核:耿 坤 朱 威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