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200年前,古人已经在用“暖宝宝”了!(粉色版)

文摘   2025-01-20 17:23   北京  

今日大寒

你穿羽绒服、贴暖宝宝了吗?

古人也有自己的“取暖神器”

还是少女心爆棚的粉色款💕

三个看点 带你认识

画珐琅开光鸟兽椭圆手炉

01

冬季取暖好物分享

200多年前的“暖宝宝”

找找这幅画中的“暖宝宝”在哪里?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答案揭晓👇
△清画珐琅开光鸟兽椭圆手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精致小巧,颜值在线
没错,这就是200年前的“暖宝宝”
手炉又称捧炉、袖炉
顾名思义
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进行取暖
当时的“暖宝宝”如何实现“自发热”?
△清画珐琅开光鸟兽椭圆手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手炉的内胆中可以添置木炭
盖面镂空,用来通风换气
热量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进行传导
整个“暖宝宝”摸起来温热而不烫手
将香料随炭饼一并放进炉内
手炉还可以变身“移动香薰”
一炉两用,成了人们的常备雅器
清代诗人还专门写诗赞美手炉: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
02
狮子嬉戏、松鹤长春
古人“小窗”发来吉祥“图包”
细看粉色多巴胺手炉表面
会发现有古人投送来的吉祥“图包”
海棠形的边框里
远山朦胧,树木葱郁
狮子正在带娃玩耍
仙鹤袅袅而立
两旁皆是松树秀石
在器物表面勾画出“窗框”
框内再绘上纹饰的做法
叫作“开光”或“开窗”
独特的构图方式
给手炉增添了几分别致的意趣
两扇“小窗”里更是盛满了
古人隔空送来的祝福:
祝你家慈有爱、福寿绵长~
03
一键开启“温暖模式”
古代还有这些“取暖神器”
没有暖气的古代
人们如何温暖过冬?
设计精巧的“取暖神器”不可或缺
↓↓
清宫中最常见的取暖用具
就是“火盆”
△清人绘《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装上木炭,放在地面、炕上、桌案上
人们就可以围拢过去温手暖脚
冬日夜晚一起“围盆夜话”
听着木炭燃烧发出的白噪声
温暖又惬意
△文博日历丨要说入冬仪式感,还得靠“一炉松火暖腾腾”
古人还会在室内使用熏炉
在炭火内放上香料
取暖的同时还可以散发香气
起到熏染衣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为了防止炉盆内火星外溅
熏炉通常配有成套罩盖
让室内暖融融的同时避免了火灾风险
△清掐丝珐琅夔龙纹亭式熏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捧起手炉 就是捧起了温暖
200年前的大寒
也许古人正用着手炉
与我们一同隔空感受冬的尾声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鸣谢丨沈阳故宫博物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编辑:钱炳彰 
校对:雪晓楠
审核:耿   坤 续红明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