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31)

文摘   生活   2022-04-27 16:41   安徽  

全文字数:2201

阅读时间:5分钟

01

今年何许年也?

新冠历三年。


永远忘不了2020年的春节,在那个本该走亲访友、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各地都按下了暂停键。


那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刚从学校的象牙塔迈入基层的大舞台,我的书生意气尚未散去,满腔热血无处挥洒。即便是面对新冠疫情这样的洪水猛兽,也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


刚开始的几天,我没有下沉到一线,只是在后方留守。看见其他选调生发的值班照片时,我竟然有些隐隐的羡慕与期待。之后没几天,镇上就排了个值班表,所有干部都要前往卡点值班。我并没有感到不安和畏难,反而有种“要上战场”的兴奋感。


天气尚且严寒的时候,我被分到了路口的卡点。当时还下了场雪,我坐在四面通风的红帐篷里,看着路面一点点蒙上浅浅的白,脑海里浮现的是《卜算子 咏梅》中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只是这里没有“百丈冰”和“花枝俏”,有的是“千里路”和“行人归”。


后来我又被分到了小区的卡点,这里的环境要比之前的好,下雨了还能去保安亭里避避。随着天气回暖,疫情形势转好了,我们也恢复了日常工作。一切好像都没变,又好像都变了。


这是我与疫情的第一次交锋。我也曾乐观地以为,这会是唯一一次交锋。

那时候并不觉得苦

02

去年5月,1例阳性打破了这座城市的宁静。由于确诊人员在主城区,我们近郊小镇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还往主城区输送了部分志愿者。如今回头望去,当初的紧锣密鼓和严阵以待,甚至能用寥寥数语概括:封了几个小区、做了几轮核酸、过了几多日夜。只是这十几个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坚守与付出。


这是我与疫情的第二次交锋。

03

一载春秋未过,这座城市又有了一例阳性。与上次不同,本次确诊人员接触的人群较多,短短几日又新增了十几例阳性。确诊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政府就对主城区实行了静态管理,刚开始人们还能凭借通行证进出小区,再后来小区直接封闭,大家真正进入了“足不出户”的状态。


我尚在产假期间,没有前往一线,只能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一位“居民”而非“战疫者”的身份记录下这场战斗。


此前,我一直很想去迪士尼,原计划趁着产假了却心愿,和Jordong商量后他也表示赞同。我开开心心地查了攻略,买了衣服,结果没几天上海就爆发了疫情。也正是因为上海疫情,我才知道原来微信的群接龙还能用来团购肉菜。


这才过了多久,我们也用上了和上海人民一样的买菜模式。只不过我们这的粮食储备充足,暂时不会出现断粮的情况。物价涨幅不大且配送较为及时,居民的正常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非要说影响的话,那就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购买物资不便,孕妇、慢性病病人就医不便,一线工作者归家不便……

苒苒最近一次出门还是三月底

04

由于经历过艰苦岁月,很多老一辈人都喜欢囤积物品,哪怕食物过期了都舍不得扔。而我一直奉行着精简主义,能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就连日常消耗品也很少囤积。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如果未曾经历静态管理,我或许不会改变自己的主张。


疫情爆发前,我恰巧整理了家里的零食柜,还扔了几袋过期食品。刚得知封控的消息时,家里的粮食和日用品都不是太多,我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天被扔掉的食物,心想着早知道不扔好了,万一真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应应急。


为了团购物资,我加了不少购物群,也会有人把这里当成闲聊群。群里的话题往往以“封控在家好急人”而展开,接着大家开始聊美食,聊八卦,最后以“何时才能解封”而结束。


如果我一直在一线,不曾以“居民”的身份被封控在家,或许不能理解他们的“急”。因为在我看来,与一线工作者相比,能呆在家里的人简直太幸福了。


但是,当我切身体验过“足不出户”的日子,才会明白呆在家里也不是什么“享福”的事。我是原本就休假在家的,所以经济上没什么太大压力。而那些上一天班挣一天钱的呢?他们会急,“急”下个月的房贷车贷能不能还上,甚至会“急”下个月的日常开销能不能维持。


饶是没有经济压力的我,偶尔也会感到焦虑:苒苒的疫苗还没打,奶粉又断货了……但我知道及时止损,因为多想无用。疫情一天不结束,眼前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急是没有用的,只不过徒增烦恼而已。


这次疫情离我们太近了,近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都受到了波及。就我本人而言,好几位亲人都上了一线,小舅还因此被隔离在家;朋友家三月龄的婴儿低烧不退,硬是扛了几天才敢去医院;同事们则是包了疫情最为严重的小区,持续奋战到了现在。

负重前行

05

25日,部分小区发放了临时通行证,每户仅有一张,每两天才能出门一次;27日,部分小区发放了通行证,一人一证,出门即领进门回收。


消息一经发出,很多人就迫不及待的出门“放风”了,但我依旧选择呆在家中。因为我本就不爱出门,只是“不愿”和“不能”之间,还是有着本质区别。前几日坐在落地窗前,看着曾经川流不息的马路上空空如也,不由得怀念起了疫情前简单平淡的生活。现在坐在落地窗前,看着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还是踩着最后节点欣赏到了这即将凋零的春光。


过去的心愿很大:“等到没有疫情了……”现在的心愿很小:“等到解封了……”三年的时光真的能改变许多,人们逐渐习惯了疫情的存在,只是这份习惯应该体现在防控工作的常态化,而非对病毒本身的妥协和不作为。


只要本地没有出现阳性案例,人们的生活与之前相比也不会有太大差别。无非就是进入公共场所时需要出示健康码,出门时总得戴上口罩……疫情还是给我们打上了这个时代的专属烙印。


今年何许年也?

新冠历三年。


(作者碎碎念:之前末尾放的链接都是近期文章,这次却一反常态,选择了去年和前年防疫期间的推送。要知道,一篇稿子无论怎么修改,也只能达到当时状态下的“相对完美”。以现在的心境再看前两年的作品,我除了扶额叹息还是扶额叹息。毕竟那时的我只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落笔时难免一股浓浓书生气,与现在的风格截然不同。嗯,也算是让大家见证我的成长吧。)

春光无限好


猜你喜欢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20)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六)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五)

立春了,可是春天呢

等疫情结束,我想摘下口罩拥抱你

热点|成长|正能量

来了,就别走了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是读完一篇文章的仪式感✬

夕小颜
我被文字绑架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