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21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01
有娃之前,我是一个很宅的人,每逢休息日便窝在家中,东忙忙西遛遛,在悠闲惬意的节奏中度过“无所事事”的一天,并美名其曰“养精蓄锐”;有娃之后,我动不动就提议“带娃出去溜溜吧”,原因无他,苒苒在家是待不住的,摆弄一会玩具后,就开始到处找电视遥控器。在“让她看电视”和“带她出去玩”之间,我更倾向于后者。
两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市区的各大商超。上个月在超市的蔬果区,我看见了一盒柿子,它们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黄澄澄的样子甚是喜人。
我仿佛摸到了柿子软软的外皮,只要用大拇指掐住顶端,其余四指托着下面,再轻轻一掰,柿子就会从中裂开,张开嘴巴一吸一抿,香甜的果肉在舌尖化开,所有的味蕾都忍不住欢呼起舞。
我说:“我想吃柿子。”
Jordong说:“等到国庆后吧,现在的柿子都是催熟的。”
于是,我便等到了10月。
小棉拖
02
柿子是我最爱吃的水果,没有之一。
小时候的我就很爱吃柿子,但姥姥总说柿子不好,只允许我在每顿饭后吃一个。邻居家种着一棵柿子树,姥姥家种着一棵桂花树,丹桂飘香之际正是硕果累累之时,我知道再过不久,邻居就要送柿子过来了。
记得有一年,她们送来的柿子都被我吃完了,姥姥便隔着墙头问“可有柿子了”,霞子阿姨说“剩下的都没熟,跟苹果一起捂着呢”。还有一年柿子大丰收,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伸到了我家的院落。
至于柿子为什么不好,姥姥也说过很多原因,比如柿子太甜了,你爱吃,虫子也爱吃,果肉里会藏着你看不见的小虫;柿子汁弄到衣服上都黑乎乎的,空腹吃也会黏在肠子上……
后来我长大了,也搜索过“柿子能不能多吃”,答案自然是不能的,只是原因没有那么夸张,单纯是因为含有鞣酸,过量摄入不利于健康。
烤奶
03
这个月召开了一场全市工作例会。
会前需要各县区提供一份材料,由市里统一汇总,用于后续的研讨环节。打开文件夹挑选时,我却犯了难:“是选一篇比较满意的成品,请大家提提建议,从而找到自己的瓶颈所在;还是选一篇主题还不错的素材,请大家帮忙修改,在集思广益中重构框架、充实内容。”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前者。
我上报的那篇材料确实花了一番心思,不仅查阅了网上资料,还收集了乡镇街素材,应该算一篇相对务实的作品了。各县区互评结束,会有一位“笔杆子”作最后总结。听了前辈的点评,我在茅塞顿开的同时,也感到了“本领恐慌”,因为我深知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至于这篇材料的问题,归纳起来无非就是:站位不高、思考不深、角度不全。这样的四字词语比较常见,大部分人都能说上几个,但如何说清楚、讲明白,还是离不开长时间积累的文字功底。点出问题后,前辈又做了深度阐释,并分享了自己的行文思路。这么一对比一碰撞,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无法在中央层面取得突破的原因。
学生时代做卷子,老师总说要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工作之后写稿子,落笔前也要去思考、去揣摩。对方想知道什么、想看到什么,我们就从什么方面搜集素材、整理归纳,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喜好闭门造车。
如果对方想要苹果,我们就要查一查苹果有哪些种类,然后去各大果园对比挑选,有条件的可以再做一些苹果派等衍生产品;而不是认为,我们地区盛产梨子,送你一车尝尝吧。
为什么这篇材料会存在站位不高、思考不深、角度不全等问题,除了没有领会“出题人”意图外,个人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总的来说,还是积累得不足、历练得不够。比如纵向对比某项工作时,跨越的时间线可能比较长,如果我们不知道十年前发生了什么,哪怕是打开了搜索引擎,也不知道该输入哪些关键词。
当然,前辈也说:“成长是需要时间的,量变总归会引起质变。”这句话的安慰意味很浓。面对像他们这样的“大笔杆子”,我总会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然后在心里默默盘算,等我到了那个年纪,在文字水平上能不能跟他比肩或者稍逊一筹。
Jordong牌黄焖鸡
04
十月份有个室友过生日,其他几人照例拉了个小群,商量着应该准备什么礼物。
我有时候会想,能遇上这样的室友真是三生有幸。大四那年,我们奇迹般地踏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保研、一个就业、一个考研、一个考公,前面两人很自觉地承担起了宿舍卫生和日常投喂的任务。
我早上起不来,便拜托juju帮带一食堂的芙蓉卷饼,她总是絮絮叨叨地出门。等我洗漱完毕,早餐就已经在桌子上了。咸咸的卷饼,配上甜甜的奶茶,这成了我考公期间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
毕业后,我们也时不时地闲聊几句,曾经考研的室友正面临毕业季,这几天到处打飞的面试。juju问:“怎么不考虑南京。”
她说:“房价太高了。”
juju忍不住感慨:“是不是研究生毕业就会考虑得长远一点,当年本科毕业压根就没想过房价问题。”
我问:“你不考虑回家乡吗?”
她说:“不考虑,回老家只有考公。”
我沉默了。
4年前,我们踏上了看似不同的道路;没想到4年后,不同的道路竟通向了同样的终点——就业。只是就业中,又分为了有编和无编。
终究是殊途同归。
抓娃娃
05
最近,我跟朋友Z聊了几句。
我感慨:“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我选择的永远是那个最稳妥、最没有挑战性的。”后半句话我没说:所以永远在这一方天地兜兜转转,不曾看过外面的世界。
“或许每一次你都没有选错。”
“正确与否无法评判,但我会忍不住好奇,另一条路上又是什么风景。”
“我好像明白你的感受了,从那个宣讲会开始,我的命运就被改变了。”
于他而言,那场宣讲会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对我来说,却是造物主提供的人生岔路。
我看到了那条路上的荆棘与桂冠,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桂冠的美,却又畏惧荆棘的刺,最终还是放弃了改变方向的想法。
也放弃了我的第二种人生。
小摆件
猜你喜欢
热点|成长|正能量
来了,就别走了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是读完一篇文章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