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6):或许家乡也是一座围城

文摘   2024-05-30 20:09   安徽  

全文字数:2722

阅读时间:6分钟

01

小区有一处花坛,里面生长着大片大片的山茶花。每每开车经过,我都会在心里盘算:等哪天走路过来,在这里拍几张照吧。我在等“某天”,而花在等我,人无定数,花有花期,直到有一天,我从同样的位置经过,才恍然发现,山茶花已然开到颓靡。


在春日的尽头,我辜负了一树花开。


无论人们如何懊恼、如何悔恨,时间总在往前,四季依旧轮转,春日尽、夏日来,高温持续不断,在汗如雨下的日子里,我们才开始怀念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


5月是春的尾声、夏的前奏,我在春夏交接之际,辗转了两个城市,参加了两场培训。

党史馆雕塑

02

第一场培训是在H市,三天的班次既有专家授课,又有实操演练,可谓形式丰富、收获满满。在台上作经验交流时,我说:“与大家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到又喜又惊,喜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这项工作又涌入了一批新鲜血液;惊的是‘岁岁年年人不同’,我竟然也成了新人眼中的‘前辈’。


虽是提前备好的讲稿,但确实是我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


之前一段时间,我总喜欢标榜自己是个“新人”,仿佛这样就能为偶尔的小差错寻得一个完美的借口。直到后来,区里迎来了第一个00后选调生,我便很少说自己是“新人”了。


再然后就是现在,我在培训的研讨会上,听到有人说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才1个月,甚至有人接手不到一周。那个瞬间,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如果面前有一面镜子,我应该能看到自己精彩的表情变化:疑惑、惊讶、怀疑。原来我不仅不是新人,甚至还能算个“老人”了。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03

第二场培训是在B市。虽说B市与我的家乡相隔千山万水,但在这里我并不孤单,因为那年六月,北上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追逐梦想的青年,其中就有我的同学、我的室友。


买好往返车票后,我第一时间把行程截图发给了室友H,她热情满满,一连推荐了好几家餐馆。怀着“异地会好友”的期待,我踏上了出发的动车,随着距离的拉近,我明显感觉到天光变暗了,略微偏过头,窗外是一片暗淡的、低沉的画面,像极了褪色的老照片。


或许是阴天吧,我这样想着。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奔波,我拖着行李箱来到约定餐厅,H已经等候多时了。毕业后,我们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婚宴,另一次就是现在。但我们没说“好久不见”,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坐下聊天,仿佛刚刚结束的并非一场难得的旅途,而是一堂普通的高数课。


看着那张与记忆中别无二致的脸庞,我的脑海中闪过了很多零碎的画面:她每周五总会去空手道社团训练,她每到大考前总会抱抱我“求好运”,她买回来的鸡蛋稣总会被我们无情瓜分……我想跟她聊一聊过去,聊一聊那些“本可以”的遗憾和“早知道”的惋惜,但一开口却是异口同声的“现在”——“你最近都在忙什么呢?”


原以为H整日与代码为伴,没成想她的研究更偏向理论,每天都畅游在文献的海洋;而我,则与专业分道扬镳,大学四年汲取的知识,如今只在脑海中留下了浅浅的印迹。我顶多会在等电梯时想到“电梯算法”,会在数票时调侃一句“遍历”……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聊完彼此的现状后,她忽然说:“挺羡慕你的,在家乡有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


我沉默了一瞬,她不知道,熟悉的故土让我无比安心,但繁华的大城市也同样让我心生向往。


遥想2019年,我国考递补进面,千里迢迢来到B市参加培训。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我顺路去某公司参加了面试,至于应聘的是产品运营还是产品经理,早已记不清了。


面试结束后,我拖着行李箱路过了一家咖啡店,有人坐在门外的桌子前敲击着电脑键盘,旁边放着一杯喝了几口的咖啡。我看了眼手机,在B市上班的学姐正好发了条朋友圈,照片里的她看起来意气风发、青春洋溢。有个念头从心底破土而出,甚嚣尘上,最后全部化作低声的呼唤:“留在这里吧,留在这里吧。”


情感与理智在斗争,我想到了大城市高昂的房价、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情感在退潮,理智在回笼,站在抉择的岔路口,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人生的“简单模式”。


我稳了稳心绪,说了句老生常谈的话:“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比如这里的教育、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就业方向更加多元、个人发展空间也更加宽阔……这些都是家乡无法比拟的。”

周总理的风衣

04


吃过饭后,我们在附近转了转,阳光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我抬头望去,发现太阳只露出了带着亮光的边缘,遮挡她的不知是乌云还是雾霾。


我们又聊了很多,但更多的话语却淹没在追赶着的时间浪潮中。匆匆而来、匆匆而约、匆匆而去,我用一个拥抱仓促地结束了这场会面,坐上了去学院的汽车。


我到的不算早、也不算迟,吃过晚饭后,便跟几个“网友”绕着学院转了一圈。脚步慢慢、心绪漫漫,我竟腾升出几分“悠闲惬意”之感。但这份“悠闲惬意”很快就被扼杀了,之后的几天,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跟打仗没什么两样。


我参加过很多培训,但真正能受到精神洗礼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次培训的主讲人有知名高校教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我对“考个好大学的意义”有了具象化的认识。如果说理工科老师是用知识雕琢你的思维,那么文科老师就是用知识拔高你的认知,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觉得他在重塑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也感受到了“学无止境”。一直以来,我从事的业务大多与宣传有关,但并非科班出身的我,从未想过补习专业知识。这轮培训结束后,我才发现自己对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大众的情感诉求所知甚少。如果说知道怎么写是“术”,那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才是“道”,掌握了“道”,才能更好地运用“术”。

狂人日记

05

某天晚上,宿舍的电话兀自响起,我疑惑地接过,听筒里传来了对方激动的声音,她说:“我把学员名单翻了个遍,终于看到了老乡!”她还说,每次培训她都会翻看学员手册,但碰到老乡的次数非常少。


寒暄几句后,我们敲定了见面的时间。虽是第一次碰面,但“见老乡”的兴奋还是战胜了“陌生人”的拘谨,她说她早些年考到了B市,离家多年,很羡慕我能在家乡发展。


“羡慕”,短短几天,我已经第二次听到这个词了。或许家乡也是一座围城,久居家乡的人们想外出闯荡,背井离乡的人们想早日归根。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奔波于教室、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大家一起上课、吃饭、回宿舍,恍然间竟有种重回校园的不真切感。


花有花期,人有归期。结业式那天,学院贴心地在“打卡地”放置了两排站架,方便我们合影留念。我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收获的知识与相处的情谊。


记得在初次见面的研讨会上,大家做自我介绍的同时,非常默契地为家乡打出了“旅游名片”。我说:“欢迎大家来这里赏好山好水、悟红色文化、品一盏香茗、会八方好友。”这句话,被我原封不动地用在了告别语中,也勉强算首尾呼应了。


唯一遗憾的是,直到我走的那一刻,都未曾见过B市的天空,她似乎一直被裹挟、被控制,在日复一日的挣扎中暗淡了原本的色彩。


或许我来的那天,本不是阴天。

卖冰棍~


猜你喜欢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5):这世上有太多岸上行驶的船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4):当忙碌跨越季节轮换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3):动态里再无雪天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2)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1)

热点|成长|正能量

来了,就别走了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是读完一篇文章的仪式感✬

夕小颜
我被文字绑架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