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1)

文摘   生活   2023-12-29 11:54   安徽  

全文字数:2511

阅读时间:5分钟

01

雪花纷飞的那天恰逢周一,当我像往常一样拉开窗帘,竟被窗外的银装素裹晃了一下眼。记得还在上学那会,遇到此情此景我定会欢呼雀跃,并在心里计划着什么时候堆雪人、拍雪景;而现在,我看着路上缓缓而行的车辆,忍不住微微蹙眉,感慨着又是出行不便的一天。


为了准时到达单位,我加快了洗漱速度,提前了十分钟出门。刚出车库没多久,我便意识到了不对劲,稍微用力踩下刹车,车轮就会抱死,在满地的残雪上抖动着滑行。


我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保证安全,只好把车速降到了30迈以下,平时20分钟的路程,今天硬是开了40分钟。好在中午回家时,路面的残雪已经融化得七七八八了。

冬天是草莓的季节

02

走访包保户时,也下了纷纷扬扬的小雪,我缩了缩脖子,感觉农村比城里还要冷些。


村干部带我走近路,绕到了一家户子的侧门,敲了几声后无人回应,她便用力推了推,没想到门竟然直接开了。这种“门不闭户”的情形已经很少见了,平时我们哪怕是下楼丢个垃圾,也会顺手把门锁上。


进入院子后,我闻到了一股蒸腊货的香气。正好主人也出来了,我们就在院子里拉了会家常。我记得上次见面是在村部,她跷着二郎腿坐在三轮车上,手上却在忙着勾毛线,似乎每次见面,她总是忙碌着的。


就像此刻,她的手上沾满了食盐,乍一看还以为是沾满了雪粒。数九寒天,有人在室外打着雪仗,有人在厨房腌制腊货,同样是沾满白色晶体的双手,但前者是为了娱乐,后者是为了生活。


人们想到雪,自然想到风花雪月;提及盐,便只是柴米油盐,雪与盐之间,终究是“形似而神不似”。不知千百年前的谢朗,在看到这番对比后,还会不会吟诵出“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诗句。


离开她家后,村干部说:“她跟丈夫过不下去,搬出来一个人住了。”


我想,许是他们那代人节约惯了,物件坏了总想着缝缝补补,哪怕放在一旁眼不见心不烦,也不愿意直接丢掉,总觉得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用场。


对物件如此,对人亦是如此。

Jordong的厨艺

03

我只包保了6户,可能是因为基数小,这6户的家庭条件、居住环境都还算可以。但我明白,他们只是农村脱贫户的缩影,远不能代表所有。


记得2020年7月,正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跟着村文书走访了55户贫困户。夏季多雨,路上全是积水和淤泥,我穿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道上,步伐沉沉,心绪沉沉。


亲眼见证“何为贫困”的那一刻,再多的文字、数据、影像都显得格外苍白。


有户人家是兄弟两人搭伙过日子,或许是因为贫穷和懒惰,年过四旬的他们迟迟没有成家。刚一进门,浓烈的臭味便蛮横地钻进了我的鼻子,文书带着怒意的声音在耳边炸开:“你们为啥要把粪桶放在门口?”我又走回去看了看,才发现大门两边各放了一个粪桶,正好与古人摆放石狮子的位置重合。这一幕很像周星驰的电影场景,荒诞不经又引人发笑,殊不知喜剧之下往往是悲剧的内核。


有户人家住的很偏,我们一行人折断了一些倒伏的竹子,才勉强开辟出一条通行的道路。隐于竹林后的小屋,是诗人笔下“采菊东篱下”的浪漫,但回归现实,却有种“家徒四壁”的凄凉。大门只开了半扇,显得里面黑洞洞的。文书用力推了推另外半扇,没有推开,他伸头看了看,才发现是被一张床挡住了。客厅里怎么会有床?等我们陆续走进去,看清了里面的情形,才明白了前因后果。


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躺在床上看电视,坐在他斜对面的,是他80多岁的奶奶,老人双手插着袖口,沉默地看着外面。我猜测,应该是男孩想躺着看电视,所以把卧室的床搬到了客厅。文书絮叨着:“你放假在家,多帮你奶奶干干活啊,扫扫地什么的不都行吗?别老看电视,把床搬回去!”男孩没有搭腔,但还是拿来了扫把。


即便这个男孩走在大街上,我也能猜到他是个留守儿童,因为他的眼神中有桀骜不驯,有满不在乎,唯独缺少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就像一株从水泥地里破土而出、艰难生长的种子,努力让自己长满尖刺,用来对抗外界流露出的恶意。


我越来越觉得,世界是一出群像戏,戏中有你,有我,有芸芸众生。

千千万万人上台,千千万万人谢幕,看他高楼宴宾客,看他尘土沾满身;看他险中求富贵,看他夹缝求生存……


何为富贵?何为中产?何为贫困?

看得见的是物质条件的差距,看不见的是精神世界的悬殊。

翻出了2020年的照片

04


冬日严寒,期待春天的除了付不起取暖费的穷苦人家,还有四处为家的流浪猫狗。我在单位见过三四只流浪猫,都是清一色的虎皮猫,也是老一辈眼中“最会抓老鼠”的猫。


记得小时候,姥姥家也养过猫,这些猫原本是流浪猫,喂着喂着就成了家猫。那个年代,猫咪的定位更像家畜而非宠物,因为它们肩负着抓老鼠的职责。除了《猫和老鼠》里的女主人,恐怕没人愿意养一只抓不到杰瑞的汤姆猫。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向好,小楼房代替了土建筑,老鼠的身影渐渐少了。人们还是会养猫,但目的不是消灭老鼠,而是满足情感。


我也动过养猫的念头,但每次都止步于利弊权衡。有天下班回家,在车库看见了一只虎皮猫,她冲着我“喵喵”叫,还小跑着跟了一路。单位的流浪猫确实不怕人,但这么亲人的还是少见。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她怀孕了。


那一瞬间,尘封良久的养猫念头再次浮现,我犹豫着打开了车门,想看看她会不会自己跳上来,结果她被“咔嚓”声吓到,迅速躲到了一边。


我如释重负,心想着还是随身带点猫条,遇到了就喂一喂,养猫这件事,可能不适合现在的我。

夹娃娃

05


工作后,时间像被按下了加速键。一转眼,就从月初到了月末,再一转眼,又从年初到了年尾。


有网友说:年轻人对跨年的热爱要远胜于新年,因为农历新年是跟家人们的相聚,阳历新年是跟朋友们的相聚。记得以前,我也会满心欢喜地计划着如何跨年,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节假日”在我眼里只剩下了“假日”。


与其出门看人山人海,我更愿意在家休养生息,但有时候,我也会羡慕社交平台上那些自由热烈、生机勃勃的人们。倒不是羡慕她们的生活方式,而是羡慕她们大把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或者说,她们比我更像年轻人。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却觉得,观念也决定命运。无论是面临重大抉择,还是应对日常小事,我都秉承着求稳不“折腾”的观念。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观念?除了先天的基因影响,还有后天的环境熏陶,这里面藏着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从这种观念形成的那一刻起,或许就预见了我平平淡淡的一生。

童年回忆


猜你喜欢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50)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49)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48)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47)

我在选调生的围城里(46)

热点|成长|正能量

来了,就别走了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是读完一篇文章的仪式感✬

夕小颜
我被文字绑架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