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2486字
阅读时间:5分钟
01
五月是个美好的季节,总能让人想到五四的花海,继而想到青年人应有的朝气与蓬勃。然而这个五月,我始终病恹恹的,先是病毒性肠胃炎,之后是感冒发烧。
不止是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们,很多都在这个五月生了一场病。我不知道应该把原因归咎于什么,忽高忽低的气温?来势汹汹的病毒?还是不常锻炼的身体?
一般常见的小毛病,我们都会去附近的诊所,在这个春夏交接之际,那家诊所的门槛都快被我们踏破了。
“五一”期间,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趟外市,返程途中,苒苒突然呕吐了起来,起初我们以为只是单纯的受凉,谁知次日凌晨和中午,我和Jordong接连开始呕吐。因为血项偏高,医生怀疑是病毒性肠胃炎。我的症状比较严重,基本上是吃什么吐什么,连药都喝不进去,只好老老实实地吊了两天水。
痊愈后没多久,我和Jordong又陆续感冒。我是先感觉到不对劲的,早上醒来后,嗓子痒得像是有千百只蚂蚁在爬,喝了一杯又一杯水,还是口渴难耐。不多时,其他症状也逐一显现,比如嗓子滚刀片、关节疼、低烧。
幸运的是,我不是二阳;不幸的是,二阳的同事都痊愈了,我的声音依旧沙哑。犹记得去年年底,单位出现第一位阳性患者后,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大部分同事接连病倒;半个月后,无一幸免。但这次过了快半个月了,也只有4人被感染。
小手一甩 谁都不爱
02
有一次,Jordong问我:“你在工作中会有成就感吗?”
我思索了一下,确实是有的,但我的成就感更多地是来源于自身,而非外界。
比如说,当我用心完成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材料,“今天出活了”的满足感和“比上篇质量高”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用心了,在完工的那一刻都是有成就感的,这种成就感来源于对自己付出的认可。至于“被采用,被夸奖”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意外之喜”。
有时候也会因为时间紧,不得不“赶”一篇质量欠佳的材料,用来交付任务。同样是完成了一篇材料,但此时此刻的我,心里就像是糊了一团浆糊,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和阴郁。我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最后却连自己的那关都过不了,“糊弄”出来的材料,本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工作是需要成就感的,但成就感的“阈值”不能定得太高、太偏,否则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该用什么来中和负面情绪呢?
把成就感依托于外界,本身就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由于阅历、地位、身份等差异,每个人的侧重点也大相径庭,思想上是无法统一的,行为上是无法预判的。可能在这项工作中你倾尽全力,但别人却觉得成效一般;在那项工作中你蜻蜓点水,但别人却觉得正中下怀。
倘若工作中的成就感全部寄托在同事的夸奖、上级的认可上,人就会变得患得患失。付出得越多,就越希望得到外界的正面反馈;如果得不到,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现象属于精神内耗。
人应该把情绪把握在自己手中,你决定不了别人,就只能改变自己。
牛肉汤
03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聊到了哪些地市的信息工作开展得比较好。
我提到了T市,她便问我是哪几个人写的比较好。
我说,T市信息工作好,不止是好在“人”,更多地是好在“机制”。每次有约稿任务,写作专班的成员们先各自搜集素材,再开个碰头会,让思维碰撞出“火花”。最后由主任将每个人的意见归纳整理好,并确定整体框架与行文思路。如果是小材料,就指定某个人写;如果是大材料,就分一分任务。唯一的不足就是时间跨度较长,倘若遇到紧急任务,难免加班加点。
光听我的描述,可能会有人觉得这项制度平平无奇,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模仿甚至是超越。
实际上,真的不一定。
能成立写作专班,说明至少有3人专职从事信息工作;能坚持召开“碰头会”,说明他们很少被其他工作“分神”;能合作共写一篇材料,说明他们已经被训练成了固定的写法和风格……这些“细枝末节”处,才是这项制度的“本源”。
一项制度只有真正运行起来,并且在运行中不断修正偏差,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否则就成了永不奔流的死水。
桂花冰粉
04
有人说,弱者适应环境,强者改变环境。但我却觉得,能适应环境的已经是强者了。
人的一生呐,好像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
要适应学校生活,适应工作强度;要适应人生的不同阶段,适应生活中的每个变数;要适应身边的人来人往,适应路途中的爱恨嗔痴。
我很佩服一位乡镇副书记,他原先在市里工作,可以说基层经验并不丰富。但是短短几个月后,他就分清了乡镇与市级的不同,并迅速适应了基层环境,调整了工作方法。通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他们创新打造了一个党建品牌。
要想把党建工作做出彩、做出色,光靠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任务是行不通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从0到1的创新确实很难,但是在1的基础上进行突破,还是在能力范围之内。
3年前在乡镇的时候,我负责发展党员工作。按照流程,政审应该在申请人成为发展对象后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年都会有一两个人因为政审不合格,延长预备期或取消资格,让工作陷入了被动局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便做出了一些调整,在申请人成为发展对象之前,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政审出问题后才措手不及。
但是当时,大家都没有把这点小改动放在心上,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一种创新。
直到去年,我在中央平台看到了一篇题为“前置把关规范发展党员”的信息,其中的很多做法与我们的大同小异。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内心怅然若失。3年前的我们,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却没有迈出包装的第二步,看似失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
遗憾吗?
遗憾吧。
图书馆
05
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也重新思考了活着的意义:来人间一遭,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可能是为了“输入”和“输出”。
翻开书本,汲取精神力量;走遍山川,领略自然风光;身居闹市,体验人间百态。不同的“输入”蕴养出不同的我们:有的人知识渊博,有的人见多识广,有的人心怀天下。
同样的,我们也要有所“输出”。
我做了一件善事,让这个世界多了几分温暖;我写了一篇文章,让这个世界多了不同的声音。我努力工作,认真生活,不断发挥自己在职场、社会、家庭的价值。
只要是在向前进、向上行,就是在向世界“输出”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输入”和“输出”的不断切换中,我们将度过自己平凡或不凡的一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
猜你喜欢
热点|成长|正能量
来了,就别走了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点个“在看”,是读完一篇文章的仪式感✬